
臺灣這面青男組金牌,也是世界直排曲棍球版圖改變的一部分:傳統來說,歐美國家的實力最強,亞洲則是普遍實力最弱的一區。「我們打掉美國的時候,其實很多南美洲的國家,像巴西、哥倫比亞非常高興,直接跑來跟我們慶祝,他們覺得說南美洲、非洲、亞洲啦,是被瞧不起的。」此外,同一屆的青女組冠軍,是由非洲的新興勁旅納米比亞所拿下。
隨著這批青男組球員長大,臺灣未來幾年在成男組的表現也非常值得矚目。劉春來表示,2023 年世錦賽的成男組有機會挑戰前三名,甚至有可能一拚兩面金牌。「當然這有點近乎天方夜譚,」劉春來坦言,在世錦賽的曲棍球項目要拿兩面金牌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拚拚看,努力就有機會。」
不過,劉春來指出臺灣的曲棍球環境裡,俱樂部之間還是存在著強烈的地域性,球隊、選手、資源若無法有效整合,勢必會削弱臺灣曲棍球的實力。「如果你十年都沒有進步,臺灣的未來是堪慮的,那十年的進步跟十年的不進步,會讓兩個國家天壤之別,所以我其實是希望臺灣的環境會更開放、更自由。」
不只是冠軍
談了許多關於冠軍的目標、世界曲棍球的勢力,劉春來話鋒一轉,指出球隊最核心的目標並不是拿金牌:相較於場上的成就,曲棍球在場外給球員的收穫,其實是重要的事情。
其中一件事情,是家庭之內的溝通與理解。「這個運動跟其他運動很大的差別是,它需要家長協助,全身的裝備——它的鞋子非常的強硬,一個四年級的學生沒辦法穿那雙冰刀,一定得家長幫你穿,如果家長不願意陪伴你,他沒辦法從事這個運動,所以家長會長期陪伴。」疾速飛鷹在週末的練習時間,許多家長都會在場邊觀看,而且不只是等待孩子練球結束,而是也非常投入在練習之中,眼神緊緊盯著場上的球員,不時也會高聲提醒場上該注意的細節。

不只是每個週末的例行練習,到其他縣市去參加大型賽事時,家長也會陪同前往,「如果他在球場上受委屈,家長感受比你還深。」在擁有共同記憶之下,球員和家長的親密度會更高。從家長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過程可以清楚孩子的交友狀況,而球隊的良好文化、臺灣觀念的改變,讓家長可以更放心讓孩子到這裡打球。「臺灣逐漸脫離一定要念書考試才有未來的概念,有很多的家長其實認為說,快樂童年也許遠比你的分數來得重要,其實臺灣在這方面的進步是很明確的,尤其是這十年來,有很多家長已經不再是考試、讀書為主。」
打球的經驗與學習,對於球員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幫助,劉春來列舉了三項益處:「第一個,樂觀,在這個過程中,他有成就感有挫折感,其實他們的抗壓性會提高。第二個,他們的人生觀會比較快樂,會比較從容,因為每一個比賽你要面臨很可能會失敗的問題,所以他不會像一般的選手那麼急躁。第三個,他們的心態會比較成熟,他對生活有熱情,那他有包容心,因為他是團隊運動,他可以容許隊友犯錯,他們不互相推諉責任。」
「我覺得,這樣就夠了。」劉春來語重心長地說:「不是一定要讓你成為職業運動員賺很多錢,其實不需要,他們心理的成長,心理素質的成熟,我覺得這個才是無形的最大價值。」
.....
更多 NHL、冰球綜合資訊:「冰球公路」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帶著初心,在冰球世界裡走出自己的路——臺灣冰球守門員徐子庭專訪(上)
路途上必經的辛苦:臺灣冰球發展與北美女子冰球職業化——臺灣冰球守門員徐子庭專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