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曾經寫過兩篇關於聯盟那些沒有拿過冠軍、也沒有個人獎項,卻能在聯盟待超過十年以上的綠葉球員,上個月有幸到洛杉磯觀賞快艇隊的比賽,看到文章中寫到的 Nicolas Batum 還活躍在賽場上,而且該場比賽對陣黃蜂還砍進了7記三分球,幫助快艇大勝黃蜂。(延伸閱讀:沒拿過冠軍、沒得過個人獎項,為何他們還能待在聯盟超過10年?)
當聽到場邊廣播說,這已經是 Batum 第十四個賽季,我才想到,原來上次寫他的時候已經是3年前了,當時名單上許多球員都已經退役了,但是也很多當時資格不符(在聯盟超過10年、沒拿過總冠軍、沒有個人獎項)的球員進入了這個名單,包括近幾年我還蠻喜歡的 Garrett Temple。
從不顯眼,但卻未曾放棄
Temple 的職業生涯開始的一點也不顯眼,可以說,跟那些家喻戶曉的天之驕子比起來,他的歷程更符合現實。
「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樣,我不是那種會被人吹捧的球員。」
「不論在高中還是大學,我一直都是一名二三線球員。」
「我不是主力得分手,但我做了很多得分之外的事。」
高中雖然是州冠軍的成員,但是他卻不是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統治者,原因在於他的身體條件並不出眾,6呎6吋的身高,技能包很全面,投切傳都能來上一點,但卻沒有一項技能到非常專精。
再加上Temple 本身就是一名團隊至上的球員,這讓他成為教練底下的活棋,可以視戰況派他上去做各種工作,但是這類團隊球員,通常不會成為球隊數據最耀眼的紅花。
在大學四年,Temple 依舊是像綠葉球員般的存在,大學四年繳出6.7分、3.7籃板、3.6助攻、1.8抄截,雖然在大四那年入選了全美防守第二隊,但是平庸的數據卻讓他在選秀會上難以受到青睞,最終雖然報名了2009年的選秀,卻沒有任何一支球隊願意給他機會。
整體來說,Temple 的經歷,其實就是許多大四籃球員的縮影,因為體能條件不夠出色,所以在大一大二乏人問津,畢竟在這個年紀,大多球團都想選個未來之星好好培養,因此身體素質的強弱很大程度地決定了球探的目光。
而到了大三大四,站在開發的角度,大多球員的基本動作都已經定型了,這時的評選標準,是誰能立即上場提供貢獻,誰就有機會入選,在沒有多少潛力可以開發的情況下,球團大多會將後面順位的籤給這類球員。
可是即使如此,每年報名的新秀還是太多了,所以比起 Temple,球團大多會更願意選擇那些在大學賽場上數據更亮眼的綠葉,這最終導致了 Temple 落選的結局。可是落選之後的他,並沒有選擇前往海外掏金,而是留在美國默默地等待機會。
顛沛流離的生活,只為留在NBA
也沒有讓 Temple 等太久,很快地他便收到火箭隊的邀請,替休士頓出征夏季聯賽,但在夏季聯賽結束後,Temple 並沒有留在火箭的正編當中,而是到了旗下的發展聯盟球隊里奧格蘭德山谷毒蛇,在那邊出賽了30場比賽,繳出了14.9分、3.7籃板、3.4助攻的數據,在賽季後段因為火箭傷兵問題,與他簽下10天的短約,Temple 對這件事依舊記憶猶新。
「當發展聯盟的教練跟我說,我被火箭徵召時,我超開心的。」
「我立刻飛去邁阿密與球隊會合。」
「途中我一直在想,自己留在美國發展的決定果然是對的。」
在這10天中,Temple 表現不好不壞,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穩定地表現,讓火箭願意再給他第二份10天短約,但壞事是因為聯盟規定,球隊只能給球員兩次10天短約,如果兩次10天短約過後還想續約該名球員,那麼就必須簽下來到球季結束,但 Temple 充其量只能算是不過不失,一直沒有留下特別突出的表現,這讓火箭在第二次10天短約之後決定放棄他,之後 Temple 便在國王與馬刺的10天短約之中結束了自己的新人年。
「在火箭的兩次10天短約中,我獲得了很多機會。」
「我在 Aaron Brooks 身上學到很多,在 Trevor Ariza 也學到很多。」
「他們有些人只比我大幾歲,但經驗卻比我豐富。」
「和他們一起訓練之後,我有了調整的方向。」
「我開始知道教練要什麼、球隊要我做什麼。」
「這有助於我在之後的比賽中,知道該如何融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