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2/12/29

南加州孕育高爾夫好手大本營 宜向下紮根愈早愈好

在美國居住多年,我採訪過不少高爾夫球賽事,只是當初運動視界邀稿以棒球為主,因此並未著墨這一塊。既然最近有讀者對個人撰寫棒球有意見,或可往不同領域發展,這一篇我分享眼中美國南加州的高爾夫球發展,其實過去幾年大陸已經超越台灣,輸出大量青少年好手赴美發展,不少人因此申請到名校獎學金,風光背後亦曾在加州沙漠球場揮汗練習,箇中辛酸外人難以一窺究竟。

作者:陳光立

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與環境,美國南加州成為諸多運動員的發展基地。位於洛杉磯東郊沙漠的橡樹谷高爾夫學院,是由台灣移民于惠民經營的高球場,諸多活躍於PGA、LPGA的職業好手均在此鍛鍊球技,包括前世界球后曾雅妮,好身手就是在此養成。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雅妮

為幫助兩岸三地的年輕好手茁壯,于惠民早於2000年起陸續吸收中、港、台、新加坡青少年高球選手赴美訓練。同時,他還推動Southern California PGA Junior Tour以賽代訓提升年輕人技術。2002年橡樹谷養成第一批新星:楊紅梅、張麗春、王純、尚林豔共四人,2004年楊紅梅拿下未來之星巡迴賽冠軍。2004年初,大陸的葉莉英、何紅玲、張林加入,葉莉英順利加入LPGA美國女子公開賽,取得2005年參賽資格,成為中國第一位LPGA選手。

同時間,台灣的曾雅妮、盧曉晴也在橡樹谷球場練習,為跨入職業準備。旅居美國多年的汪寧國,透過North Orange County Friendship曾幫曾雅妮揹過球袋,他說年紀輕輕的曾雅妮,與洪沁慧、龔怡萍、葉可蓁同期,2003年6月30日抵達南加,一開始是於Placentia的Alta Vista Country Club練球。當時,曾雅妮便展現超齡的特質。汪寧國回憶,曾雅妮來美國先打青少年組比賽,主要征戰AJGA 賽事,範圍從地區到全國各地,這是晉升職業的必經之路。

2006年,中國大陸的高球代表隊在出征多哈亞運前,也到南加州的橡樹谷海外訓練。今日,到橡樹谷進行短期或長期高球遊學者不計其數,他們透過美國教練協助,從高球的熱身、揮桿、短桿、體能、攻略到禮儀全套教學,務求在正規環境體驗全套。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盧曉晴

于惠民說全世界高球運動是以美國為核心,這裡高球人口40幾萬,全國擁有2萬8000個規模不一的球場,發展歷史早、系統成熟,大小賽事頻繁且獎金多,這對視高球為終身職業的人為絕佳環境。以高等教育觀點,美國大學對申請者有社團參考,華人靠打高球進名校比較容易,只要在青少年時打高球賽的成績好,有機會提升核定錄取、獎學金的機會。在南加州長大的華裔吳佳寧(Bethany Wu),就靠著出色球技獲UCLA全額獎學金入學。

于惠民表示,與曾雅妮相識是透過加州聖地牙哥的黃俊明博士。2001年首度邂逅,對方還是12歲小女孩,跟其他台灣青少年赴美參賽,當時于惠民與曾的父親相談甚歡,進而成為摯友,每次飛台灣曾家均盛情接待。也因雙方關係好,曾雅妮轉職業前,曾家在橡樹谷球場外購屋,作為曾在南加練球時的休憩場所。曾雅妮在美期間,黃俊明博士鼎力協助安排,無論是賽程、教練均照顧周全,如此幫助她發揮個人天賦,搭配努力和態度才能成功。

請繼續往下閱讀

●洪沁慧

兩岸於LPGA偶有佳績,但男子高球在PGA舞台仍有努力空間。于惠民認為,高球是向下紮根的運動,愈早投入愈好。以網球、排球為例,華裔女選手普遍比男子出色,主要是與西方好手較勁時,女子選手的差異小。論及男子,東西方在體能條件高下立見,對抗時較吃力。

 

黃俊明博士說,若干年前韓國是因朴世莉而颳起高球旋風,從此將高球列國家運動從小打基礎,造就今日PGA、LPGA 韓國高手林立的陣容。在南加州這邊,單SC PGA Junior Tour就有200多場比賽,由低到高有四級。第一級18歲以下Square One、第二級是無比賽經驗的The JDL,第三級The Junior Cup每年打150場、第四級Toyota Tour Cup水準最高,以邀請方式開放12到18歲選手參與。Toyota Tour Cup獲得美國青少年高協AJGA認可,從中脫穎而出可獲積分並參加AJGA賽事。此外,南加州亦有諸多享譽世界的球場,例如Park Hyatt Aviara Resort 離聖地牙哥市區約30哩,號稱為全聖地牙哥最好的高球場,在全美亦被高爾夫文摘雜誌推舉為最佳場地之一,設計人是昔日高球名將Arcold Palmer。

活躍南加、曾進Mercedes-Benz Golf Tournament 德國決賽的業餘高球好手蔡文振表示,欲讓高球成為一門專長,當然是越早起步越好。高球並非外界誤解的「貴族運動」,讓孩子接觸用對方法,有可能培育成新一代球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