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大聯盟除了近年來的規則革新(一人左、限制佈陣、國聯實施DH、延長賽突破僵局制等),也有許多球團元素有所改變,例如印地安人走入歷史、改以「守護者」(Guardians)征戰,再往前追溯,也有馬林魚、藍鳥換新Logo、太空人從國聯轉美聯並更換Logo、勇士和遊騎兵換新球場等歷史事件。
如今輪到明尼蘇達雙城迎接全新風貌,11月中旬在眾多選手、球團高層出席見證下,於明尼蘇達州Bloomington著名的購物中心舉行儀式,正式揭曉「新球衣、新Logo」,代表邁入另一個新紀元。
“Inspired by the past, built for the future.”,是雙城因應此次「變身」的官方口號,我個人翻為「來自過去的靈感,打造了未來」。
雙城的執行副總Joe Pohlad在新聞稿中表示:「對於雙城隊、我們的球迷而言,今天是個值得驕傲、具有歷史意義、且最重要的是─激勵人心的一天。」
「我們的新面貌呈現了我們為球團設定的『北極星』(North Star),因為它能代表我們與家鄉社群的特殊聯繫,致敬我們的傳統,並且以充滿活力、當代潮流和獨特的明尼蘇達風格推動我們邁向未來。」
「我們很自豪能成為明尼蘇達州的棒球隊,我們企圖創造一個大膽嶄新且卓越的模板遵循,我們迫不及待地想穿上這些有趣、充滿朝氣活力的新球衣─就像我們的球團本身一樣—受到過去的啟發並建立未來。」
熟悉的往昔舊元素大多還在:最初的「TC」組合與「Twins」球衣文字、1970 年代的袖子條紋、「Win-Twins」巧思和世界大賽冠軍年的細條紋設計,這些都已整合、更新為現代、簡化和乾淨的新外觀。
除了原本的舊元素,還有新的玩意兒:更深的海軍藍、上面有北極星的全新「M」Logo、新數字字型、奶油色(cream-coloured)球衣。
有捨有得,被捨棄掉的舊元素有:球衣字標、號碼或球員名字不再有金標修飾、粉藍球衣和紅色球衣被淘汰,「Minnie and Paul二人組」也從球衣上消失。

設計團隊求的是「不拖泥帶水、簡單明瞭」,結果是一個具凝聚力的外觀、將「品牌」聯繫起來,過去這些年是「混搭」風,現在則是盡可能被歸納、統整成一致性的設計,更有整體感。
雙城品牌行銷高層Heather Hinkel表示:「雙城有強韌的歷史、傳奇性故事,我們不希望全然拋諸腦後,但又期盼能持續向前、更精確的代表雙城未來發展。我們想要做到現代化、簡化外觀與感受,同時兼顧雙城的代表性、顧及球迷心情。」
「球團近年來都致力於創新,不管是場上或場下,是時候讓我們的面孔(”face”)─例如標誌(”mark”)─更精確反映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前進了。」
雙城的確改變了Logo,不過最明顯的改變是球衣設計,主場奶油色和海軍藍:
先來看主場基本款,帽子為海軍藍色,上面有微幅調整版的經典「TC」標誌,自 1961 年雙城在明尼蘇達的第一個賽季以來就斷斷續續地使用它。白色上衣和褲子上沒有細條紋。胸前有一個單色紅色”Twins”字標,這是致敬 1961 年主場球衣字母——並經過簡化和修改,包括 1987 年首次出現的”win”下方劃線。一個新的自定義雙胞胎球員號碼單色海軍藍色字體位於下方和左側。配色部分盡量講求簡約、不複雜。

袖子上的三道橫條紋以海軍藍/白/紅呈現,這是向1970- 80年代初期球衣的袖子條紋致敬。上方則是一個新的袖標(patch),以海軍藍色顯示明尼蘇達州地圖,紅色北極星標明雙子城的位置,參考了舊的 Minnie & Paul 袖標(只是去掉了 Minnie & Paul 的部分)。球衣背面採用新字體呈現球員姓名和號碼,與正面相同,海軍藍色球員姓名在紅色球員號碼上方呈拱形——與正面一樣,且這兩個元素都只有單一顏色。
fb - Lou LU
先不管戰績,光是看到這漂亮的設計就會想要支持及看他們的比賽,中職要多加油,球衣上的讚助商感覺設計就不是很好,像是xx製藥那種。
Wei-ping Yeh
比較熟悉90初期的logo
那時住在Metrodome附近
五塊美金的票實在很實惠
城牆
5鎂的CP值太高太讓人羨慕了吧而且聽說Metrodome看球的體驗很舒適~
Wei-ping Yeh
當時除了洋基紅襪內野最上層就是US$3/5 (平假日)
但是這種票要現場買 至於提早電話購票
得要給ticket master 抽$5~12不等的購票費(真是土匪)
至於Metrodome 其實看久了並不舒服
我那時候是 MLB NFL NCAA FB/Baseball都在那邊看 (學校棒球足球都在那邊打)
看的時候會更嚮往有藍天白雲的戶外
Metrodome的體驗有點像是東京巨蛋
(東京巨蛋其實就是模仿Metrodome的)
是NFL第二個充氣屋頂(前一個是Detroit SilverDome) 棒球則是唯一的一個
有機會見面的話可以跟你分享當年的Tw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