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中華職棒的大咖洋將,不少球迷會想到職棒24年颳起一陣旋風的曼尼。許多球迷大概是從當時的曼尼旋風加入收看中華職棒的行列,不得不說當年的經典賽和曼尼熱潮推動了整個職棒界。但是若論早期的台灣職棒的大咖外籍選手,老球迷可能會回答像是大瑞、渡邊久信甚至勃朗這類有過實績的球員。
職棒8年是個紛亂的年代,兩聯盟分庭抗禮,開幕戰甚至提早到2月底進行。這是一個島上有11支職棒球隊的時刻,台灣大聯盟在此時挖走許多中職明星球員,使得中華職棒的氣勢跌落谷底。儘管業餘強權和信鯨進入職棒,成為中職第7隊,然而簽賭案和黑道掛勾的消息甚囂塵上,這年的台灣職棒不太平靜。
同時這年也是大洋將時代,從原先每支球隊登錄5位外籍選手的限制,鬆綁到每場可以使用7人,而且6/30以前登錄的外籍選手,在後續的球季都能夠出賽,開當時洋將使用的先例。而本篇的主角雷龍,就是當時紛亂時代底下最大咖的洋將。

故事要從雷龍的小時候說起,出生於多明尼加棒球世家的雷龍,其父親Elipidio就是一位棒球選手,祖父更是當地球隊的總教練,這是雷龍接觸棒球的開始。但是在幾年後,因為父親在家鄉的米廠無法供應全家人的生活,因此他們舉家搬到紐約。
高中時期的雷龍很快展現他在棒球上的天賦,高二那年在全州的三振榜上拿到第一名,可惜因為家庭因素,他在高三時離開學校回到家鄉。事實上就在雷龍高一那年,海盜隊的GM Harding Peterson說到,他的朋友告訴他,雷龍是一位極具潛力的投手。在經過了解後,雷龍獲得特別許可,能夠參加1979年的夏季選秀,他在第3輪被海盜隊選入,開啟他的職棒生涯。
雷龍在小聯盟時期幾乎每個球季都能拿下10勝,但他的控球成為最大致命傷,BB/9從來沒有低於3,縱然有很好的奪三振率,自責分率卻因為保送太多而無法降下來。1983年對他來說是個轉機,這年他在3A夏威夷隊的表現相當突出,20場先發拿下11勝,自責分率驟降到3.04,還入選該聯盟的明星隊。有著這般優異的投球內容,雷龍在7月中正式升上大聯盟,迎來長達十餘年的大聯盟生涯。
首場大聯盟出賽,他面對巨人隊就演出一場完投勝,此戰他9局的投球內丟掉2分責失分,賞給對手10次三振,毫無新秀的青澀感。順帶一提,這場比賽跟他搭配的捕手正好是福來喜的父親-Tony Pena,他在雷龍的職棒生涯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雷龍在生涯第3場先發是一場一安打完封勝,讓當時所有的球迷和教練團感到十分驚喜,雷龍頓時成為棒球圈的焦點。
整個賽季下來,雷龍投出7勝3敗、2.83的自責分率和118次的三振,堪稱是A級球員的表現,他也在年底新人王的選票中獲得幾張選票,可惜海盜隊最終在分區敗給費城人,以兩場勝差無緣晉級季後賽。雷龍如此亮麗的表現獲得教練團一致好評,更讓教練團看到未來的希望,深深相信隔年賽季他會有更好的表現。
殊不知1984年的海盜隊陷入低潮,全年僅75勝名列分區第五。而雷龍這個球季只拿下7勝13敗,自責分率是中規中矩的3.74,倒是控球有些衰退,192.1局投出92次保送。不過仔細看他的護援率可說十分悲情,30場先發中有6場隊友完全不給他火力支援。從7/17到9/9這11場先發中,雷龍沒能拿下任何勝投還吞下9敗,幾乎可以說是悲情投手的代名詞,為他在1985年的單季19敗埋下伏筆。
慘澹的1985年球季,雷龍在25場先發中只拿下區區2勝,一口氣吞下19敗,成為當時現代棒球中,單季敗場數最多的投手。事實上海盜隊在該年只有57勝,雷龍這25場先發中居然有7場是0護援,平均每9局護援率低到2.31,即便如此,他還是能盡量平均每場先發能做好5局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