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1/01

談激勵理論於 NBA 球員薪資上之應用

球員所獲得的合約主要取決於其個人數據和場上表現;然而,籃球並非個人運動,其主要目標為帶領球隊贏球而非取得華麗之個人數據。因此,如何在團隊戰績與個人表現間取得平衡絕對是一門大哉問。 我在探索與分析這些合約與薪資結構的過程中,觀察到了「激勵理論」於 NBA 球員合約中之應用,本文想跟各位讀者分享我的觀察。

作者:gauss

談激勵理論於 NBA 球員薪資上之應用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觀國內中小學、高中職和大專院校的校園,籃球場乃極度常見之設施,堪稱體育課程與課餘運動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帶給莘莘學子許多難以忘懷的回憶。

 

雖然多數學生並非朝籃球領域發展,但臺灣其實擁有 P. League+, T1 League, SBL 三個男子職業籃球聯盟、多達十六支球隊。然而,考量到前兩者仍處於初創時期、後者亦成立未滿二十年,且許多球隊仍未薪資透明化、聯盟的薪資結構與相關規章制度也不完整,詳盡分析探討之意義不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之,若想要分析籃球員之合約,被公認為籃球領域的最高殿堂的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BA) 乃合適之選擇。

 

NBA 屬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賽之一,為籃球領域最具競爭力的聯盟;試圖躋身並效力於此絕對是所有頂尖籃球員一生的夢想。不僅如此,比 NBA 次一級的主流聯盟也為數眾多,像是歐洲籃球聯賽(EL), 西班牙籃球甲級聯賽(Liga ACB), VTB 聯賽(VTB United League), 土耳其籃球聯賽(Basketbol Süper Ligi, BSL) 等我們耳熟能詳且頗具名聲的聯賽系統。這些次級聯盟的存在其實在某些層面也奠定了 NBA 球員薪資之合理性,因為若 NBA 之薪資結構過度不合理則其龍頭地位必然會被其他職業聯賽取而代之。

請繼續往下閱讀

NBA 從 40 年代草創時期、50 年代首度被電視台轉播、60 年代與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ABA) 迎來競爭、70 年代成功兼併接收 ABA 後逐漸壯大,80年代總裁 David Stern 上任後的各項政策以及 Michael Jordan 的崛起將 NBA 緩緩推至世界舞台、90年代由 NBA 球星組成的夢幻隊(Dream Team) 在奧運大殺四方使 NBA 的知名度水漲船高,到了本世紀更陸續出現非美籍的 MVP 與得分王,其國際化與全球化可見一斑。

 

雖然經歷過不只一次的勞資談判分歧與封館危機,但 NBA 已經有非常完整的規則、制度與運作模式,不僅擁有多達三十支球隊,更有附屬的發展聯盟(NBA G League)。舉在無疫情影響之下的賽制規劃為例,由每年十月舉辦的數場季前賽(熱身賽, Preseason) 吹響賽季之號角、隨後便是每隊出賽82場的例行賽(Regular Season)緊湊賽程,其中在隔年二月例行賽會暫停一週舉辦全明星賽(All-Star Game)。在例行賽結束之後,戰績優異的球隊將直接晉級季後賽(Playoffs)、戰績位於中段的球隊則需參與附加賽(Play-in Tournament)以爭取季後賽資格、戰績較差以及附加賽被淘汰之球隊則提前進入休賽季。晉級季後賽的十六支隊伍依分區與戰績決定對戰球隊,進行七戰四勝制的單淘汰系列賽,經過首輪、次輪、分區決賽(Conference Finals)、總決賽(NBA Finals)決定該賽季之冠軍球隊後告一段落。

 

盱衡上述,考量到其體系之完備性,NBA 球員之薪資合約應有其分析價值。

 

球員所獲得的合約主要取決於其個人數據和場上表現;然而,籃球並非個人運動,其主要目標為帶領球隊贏球而非取得華麗之個人數據。因此,如何在團隊戰績與個人表現間取得平衡絕對是一門大哉問,而我也觀察到了「激勵理論」於 NBA 球員合約中之應用。

 

在球員合約部分,NBA 除了有限制各支球隊所能簽下的球員數量之外,由於球員薪資有高低之分,為了讓各支球隊能有較公平的競爭避免資金雄厚的大城市球隊以高薪招攬球員讓各隊戰力失衡,聯盟同時也設立了薪資上限(NBA Salary Cap)。與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賽的其他三者不同,NBA 是採用軟性薪資上限(soft salary cap),亦即有許多特殊條約能使球隊的球員總薪資超過薪資上限(如:中產特例 Mid-Level Exception, 新秀特例 Rookie Exception, 底薪特例 Minimum Exception, 柏德條款 Larry Bird Exception, etc.),同時又設立累進稅率制(progressive tax)的奢侈稅(luxury tax)來抑制上述特殊條約被過度使用。薪資上限、奢侈稅線(tax threshold)等數值由上賽季之籃球相關收入 (Basketball Relative Income) 決定,由於 NBA 多呈現正收益,通常每年的薪資上限都會提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