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洋將記中,我曾寫過不少虎隊洋將的介紹,像是利多、柏格、巧福甚至班固等選手,他們都是球隊主力的先發戰將。然而若論三商隊史最穩定的外籍投手,除了利多在最後三年的貢獻外,很多球迷應該還會想到委內瑞拉籍的羅魁。

或許羅魁並不像史東、王漢甚至勇壯如此戰功彪炳,但是其穩健的控球與留著招牌小鬍子,是所有虎迷難忘的一位傳奇球星。眾所周知虎隊長年在戰績位居後段班,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許多原因,包含派系的爭吵、貧弱的投手群等。當然虎隊本身不乏超級球星,只是長年待在B段班甚至墊底,難免曝光度不如其他球隊。話說回來,羅魁在三商的表現,正是虎隊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來自委內瑞拉的羅魁,其職棒生涯開始於1982年,當年20歲的他加入加州天使隊。初入職棒賽場的羅魁,控球並不理想,菜鳥年的三振保送比幾乎是1:1,WHIP高達1.62。但很快的隔年在1A磨練後,表現大有長進,合計171.2局的投球送出154次三振,自責分率僅3.04,還拿下13勝。
隨後羅魁很快獲得升上大聯盟的機會,1985年4月底,他以22歲的年紀在初登板,這場大聯盟首秀,羅魁中繼1.2局無失分拿下中繼成功,球隊最後以2:1贏球。6/16出戰白襪的比賽,他先發主投8局掉1分,豪邁送出9次三振,奪下生涯先發首勝。這年他先發後援兩頭跑,20場出賽有10場先發,83局有著42次三振與3.69的自責分率,以一位新人來說算是中規中矩。

但他的菜鳥年就是生涯年,後續的幾個球季他在3A與大聯盟浮浮沉沉,最大的原因還是控球問題。若以台灣球迷的術語來說,就是一位大聯盟邊緣人。1990年是他在大聯盟的最後一個球季,於老虎隊13場出賽中丟出7.03的自責分率。隔年他前往墨西哥的Charros發展,由於有著不錯的成績,他在球季末來輾轉來到三商虎,開啟在台灣的奮鬥。

來台時的羅魁正值29歲的巔峰時刻,初登板對戰兄弟象只花了2球就收下救援成功,看似是好的開始。然而下一場挑戰先發面對味全龍僅僅丟了1局,在2局下連一個人次都沒解決,被爆打6分支下倉皇退場。虎隊在此戰沒有太多表現之下,以1:14輸給龍隊,羅魁難堪吞敗。剩餘的賽季,羅魁在先發和後援擺盪,總體留下21.2局、3.74的自責分率的成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季後羅魁選擇離台,回到墨西哥繼續打拚。

1992-94年,羅魁都在墨西哥聯盟,甚至還在1994年擔任球隊總教練。但Charros的戰績不盡理想,球隊也在1995年結束後消失。在墨西哥累積經驗的羅魁,於1994年球季結束後,因為林仲秋前往中南美洲尋覓人才,促成羅魁重返台灣的機會。這時的羅魁其實準備步入生涯後期,但許多球迷想不到的是它會是虎隊隊史中最穩健的王牌。
職棒6年時的羅魁已經33歲,這年他的定位受到其他投手的壓縮,還是在先發後援兩頭燒。不過4/3這次先發對上味全龍報了3年多前被打爆的一箭之仇,因為此戰他投了9局,116球用球高達84顆好球,只被陳金茂和黃煚隆打出2支安打。隊友在10局上延長賽一口氣拿下5分,羅魁終於獲得他在台灣的首勝。

會說羅魁的定位受到其他投手的壓縮,在於當年虎隊開季先發是華司、翁豐堉、必可、康明杉和涂鴻欽,羅魁當時被定位在後援。但是翁豐堉和涂鴻欽的表現不如預期,隨後移往牛棚調整,因此連後援的劉義傳偶爾都要扛下先發,三商虎當時的投手布局只能用亂這個字來形容。後來華司在下半季沒有獲得太多機會,只剩下必可能被信任,加上球隊找來康迪後,羅魁從操勞的蠟燭兩頭燒回歸熟悉的先發任務。
下半季的羅魁成為虎隊值得信賴的投手之一,12場出賽共11場先發拿下7勝和3.15的自責分率,80局投出56次三振,被打擊率0.234。在必可狀態下滑之際,他搖身一變成為球隊王牌。雖然他的球速不快,但多元的變化球總能讓打者打不好。這年羅魁以9勝10敗和3.22的自責分率坐收,106次三振排行第六、自責分率則是第十,算是聯盟水準之上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