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1/17

《鑽石心態 : 運動心理學教你打造強健的心理素質,跨越比賽與人生的難關》─ Steve Prefontaine:「沒有全力以赴,就是在浪費天賦。」

在那場意義非凡的比賽之前,普利(Steve Prefontaine)曾說:「如果我沒辦法逼大家全程飆速,至少我過得了自己這一關。」這句話包含了他一切的主張。普利的目標並不是獲勝,他的目標是要百分百竭盡全力,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觀賽的民眾,更是為了比賽本身。

鑽石心態 : 運動心理學教你打造強健的心理素質,跨越比賽與人生的難關

Matt Fitzgerald 著/林步昇 譯/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十二章 這一切值得嗎?  

(以下節錄自本書 p.363-368 )

普利(Steve Prefontaine)真的是藝術家,他的傑作就是1972年奧運的五千公尺決賽,但並不是因為這是他成績最好的比賽,而是因為這是他畢生最漂亮的比賽,充分展現普利的本質、優勢與缺點。

在那場意義非凡的比賽之前,普利曾說:「如果我沒辦法逼大家全程飆速,至少我過得了自己這一關。」這句話包含了他一切的主張。普利的目標並不是獲勝,他的目標是要百分百竭盡全力,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觀賽的民眾,更是為了比賽本身。

Steve Prefontaine

然而比賽來臨時,普利並沒有真的全程飆速。蘇聯選手尼古拉.斯維里多夫(Nikola Sviridov)以四分二十五秒的慢速領先第一英里時,普利身處十三人主跑群的中間。二十一歲的他,覺得此刻的壓力太大了嗎?賽前別人告誡他,千萬不要幫對手在前面擋風,他聽進去了嗎?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得而知。無論原因為何,普利等到最後一英里開始,才主導了比賽節奏。但他一採取行動便展現果斷的決心,以每圈六十秒的配速衝到最前面,而且不可思議的是,他就以此速度飛奔到終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唯一的問題是,還有三名跑者也是如此。在最後一圈,普利有兩度明顯快撐不下去,硬拖著身體往前跑,再十來公分就能再度像兩圈前一樣領先。綜觀史上類似的錦標賽,幾乎沒有這樣連續衝刺的先例。就算重看一千場比賽,也找不到這樣的比賽:跑者在最後一圈拼死一搏失敗後,居然可以再拼一次。普利就是辦到了,但代價是他在終點前的衝刺沒力了,距離終點線幾步之遙,他輸給了英國選手伊恩.史都華(Ian Stewart),銅牌拱手讓人。他賽前曾發誓,要讓這場比賽「純粹的膽量較勁」,他也實現了承諾,只是純粹的膽量較勁結果不如預期。藝術就是如此。

比賽一結束,普利就脫下鞋子,跑到奧運主場館某個角落躲起來,他只想獨自靜一靜。但《尤金紀事衛報》(Eugene Register-Guard)體育記者布萊恩.紐納姆(Blaine Newnham)找到了他。普利若是拳王阿里,紐納姆就是霍華.科塞爾(Howard Cosell)—這位記者最了解普利,也最能挖出他的真心話。比賽前幾天,普利告訴紐納姆:「每個人都對我期望很高。我只想快點把討厭的比賽跑完⋯⋯我大概還太嫩了,應付不了一大堆關注。」他其實備受驚嚇,但仍克服了恐懼,「帶給觀眾一場永難忘懷的表演」,另一位報社記者把這場比賽形容為「史上最偉大、最瘋狂、最激動人心的長跑比賽」。紐納姆在奧林匹克體育場某個角落,找到了心碎難過的普利,他深陷於剛剛目睹那場華麗災難的情緒。紐納姆沒有立刻拿起麥克風採訪,而是把筆記本放在一旁,把眼前內心受創的年輕人從地板上勸了起來。

「你是為了拿第三名還是第二名才賽跑嗎?」布萊恩問,「都不是,你跑了就是要贏,還剩一英里的時候你領先了,然後不要命地狂奔,最後得到第四名,這個結果很爛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喔,也沒那麼爛啦。」普利說。

兩人的談話結束時,普利先前的對手英國選手戴夫.貝佛(Dave Bedford)晃了進來。普利突然恢復了老樣子,對貝佛大喊:「貝佛,我們蒙特婁見啊,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你!」

史蒂夫.普利方丹沒能獲得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上復仇的機會。1975年5月29日深夜,他在尤金市自家附近死於一場車禍,當時他剛離開某個啤酒派對,慶祝海沃德田徑場(Hayward Field)另一場勝利。海沃德田徑場是普利在尤金的主場,也是傳奇誕生之地,在許多人心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普利整個人卡在翻倒的MG敞篷車與路面之間時,頭幾分鐘意識還很清楚。任何青春正盛的年輕人,都不可能接受這麼年輕就殞命,但至少他當時曉得自己付出了一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