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支正式的棒球隊,是於1906年成立的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學校棒球隊」(今建國中學);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場有正式紀錄的棒球比賽,是在1906年由前述的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與國語學校師範部(今臺北市立大學)以5:5戰成平手;臺灣的第一座棒球場,是於1907年正式啟用的臺北「新公園棒球場」;臺灣的第一個棒球組織,是1915年成立於臺北的「北部野球協會」;自1923年至1941年在臺北「圓山棒球場」所舉行的「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臺灣大會」中,會產生出每年代表臺灣,出征日本夏季甲子園的高校勁旅,傳奇嘉農當然也是其中之一。而1990年,在「臺北市立棒球場」,進行了臺灣的第一場職業棒球比賽。
可以說,臺北市就是臺灣棒球的發源地。
臺北圓山球場的一些歷史照片可以參考嘉義大學的網頁

(圖源:Google Map 與自行後製)
儘管臺北市在臺灣的棒球發展史上如此輝煌,但也並不是件不得了的大事,畢竟從日本殖民臺灣開始,臺北就是全臺政治經濟的中心,由日本傳入的棒球由此作為起點發展,是再自然不過的狀況。
現今 2023 年,臺北市國小學生總人數約為 12 萬 5 千人,位於全國第五位;國小棒球校隊數是 14 支,位於全國第九位;社區球隊組織數為 17 個,位於全國第二位;棒壘球場數為 52 座,位於全國第二位;可是 8,935 位小學生才能擁有 1 支棒球隊,位於全國第二十位, 2,406 位小學生可使用 1 座棒球場,位於全國第十二位,這些現況均與「臺灣棒球的發源地」這形象有很大的落差。
「拆解台灣少棒版圖」系列來到了第八篇,也就此敬祝各位讀著「新年大發」,這次我們終於說到了臺北。
全國年度四大少棒賽事
以下為臺北少棒隊伍於2010至2022年間,在全國四大賽的成績。
國小棒球聯賽硬式組
- 單一學校球隊參加的賽事,一個縣市能有數個代表學校參加全國賽
- 在筆者統計年間,只有 2017 年東園國小與 2021 、 2022 年福林國小進入前四強,但仍極具競爭能力
- 總和成績全國第六
謝國城盃全國少棒錦標賽
- 單一學校球隊參加的賽事,為 LLB 代表權爭奪戰
- 臺北算是此賽事的常勝軍,近年來基本是台北與桃園兩城市輪著收下冠軍, 2022 年冠軍是福林國小,更在美國的威廉波特獲得了季軍,為近12年來的最佳成績
- 總和成績全國第二
TOTO盃全國少棒錦標賽
- 此為縣市選拔組成明星聯隊參加,為奪得 PONY 代表權的賽事
- 在筆者統計年間,臺北沒有獲得過冠軍,最接近是 2013 年以東園國小為主的聯隊所獲得的季軍;唯一一次獲得冠軍已遠在 2001 年
- 總和成績全國第九
華南金控盃全國少棒錦標賽
- 縣市選拔明星聯隊參賽,為 U12 WBSC 世界盃、或 BFA 亞洲盃之國手選拔賽
- 臺北唯一一次奪得冠軍是在 2012 年、期間共 4 次前四強頭銜
- 總和成績全國第九
2012 年華南金控盃是還稱作「賀寶芙盃」的時候,選拔出參加在成都舉辦的 U12 亞錦賽中華少棒代表隊,可惜最終在冠軍賽以 11:14 輸給大陸隊,也是中國亞錦賽的首冠;當年的中華小將們有戴培峰、江坤宇、曾頌恩、陳思仲、孫易伸後來成為職業球員,其中戴培峰是以賀寶芙盃打擊王身分從臺中市隊入選國手。
2014 年的謝國城盃由臺北市代表隊明道國小稱王,但發生了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大少棒醜聞」的事件,當屆獲得前四強的球隊之中,有三隊發生了球員登錄資格不符的情況(違反學生棒球聯盟「轉學應禁賽2年」的規定),最後違規的冠軍臺北明道國小、亞軍桃園中平國小、殿軍高雄中正國小比賽成績被沒收,而由季軍臺中力行國小遞補 LLB 代表權;因這事件帶來的禁賽懲處,直接導致明道國小成為近年來臺北市唯一解散消失的國小棒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