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籃球嗎?」
「我很喜歡,這次是我的真心話。」
時隔多年,再度看到這句話,仍然會讓我雞皮疙瘩。
縱使收藏過各種重製版的《灌籃高手》,仍沒有一本比大然出版社更令我震撼。
即使我知道出版社惹出很多爭議,很多翻譯也不是很到位,但不得不說,它就是那個年代的回憶,因為它,讓我開始接觸籃球,直到2001年徹底被那一個獨自挑戰紫金怪物的男人拉入NBA。
「對我而言,就是現在了」
2001年,尋求衛冕紫金大軍在 O'Neal 和 Kobe 的聯手之下,創下了第一二三輪皆橫掃對手的創舉,頂著11連勝(當年第一輪採5戰3勝)的氣勢挺進冠軍賽,不少人都看好它們最終能以無敗的戰績拿下總冠軍。
就在那時,他出現了。
「你最光榮的時候是何時?對我而言,就是現在了。」
「我終於,有那種壯士斷腕的堅毅決心。」
「我是三井壽,那個永遠不會放棄的男人。」
這些熱血的台詞真的總決賽的舞台中上演,那個名叫 Allen Iverson 的男人在第一戰殺進殺出,用48分帶領76人在延長賽拿下勝利,粉碎了湖人當年想要全勝衛冕的美夢,硬是在那年的冠軍戒留下15-1的那個「1」。
整個系列賽 Iverson 轟下兩隊最高的場均35.6分,他真的盡力了,但就像最終湘北沒有奪冠一樣,76人最終也是在驚艷眾人後,倒在了追夢的路上。
從不被看好到成就經典
據說原本作者井上雄彥跟編輯表示想要連載籃球漫畫時,遭責任編輯拒絕,因為編輯認為,當時的籃球在日本是冷門運動,畫這樣的題材勢必會影響人氣,因此一開始,井上雄彥是以包著籃球的校園喜劇來描寫,也才讓開頭的劇情相當輕鬆搞笑。
但這並沒有讓漫畫的前後變得突兀,相反地,透過前期的描繪,人物塑造變得更加立體。
大家跟著櫻木這個籃球菜鳥,一步步深入籃球的世界,看著他從什麼都不會,到成為湘北的中流砥柱。
只是,當時漫畫的人氣並沒有飛躍式的成長,畢竟當時正處《JUMP》的白金時期,《七龍珠》、《幽遊白書》等強大的前輩難以撼動,這或許也是井上會決定加入打架劇情的原因,因為當時的漫畫都是打得越兇,人氣越高。
而這也造就出另一個經典的人物,有著不良少年背景,湘北的絕境之王-三井。
「教練,我想打籃球。」
就是這句話,讓《灌籃高手》在當時的人氣瞬間暴漲,也是這句話讓這部漫畫徹底轉型成運動漫畫。
其實,當初看到這句話時我是很無感的,可是當我長大後再看,這句話中包含的悔恨、難過卻令我熱淚盈眶。
或許,一部經典就是這樣,每次重看都會令人有不同的體悟。
「或許,青春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吧。」
這是井上對於《灌籃高手》結局下的註解,我覺得很認同,每個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會有點遺憾,就像棒球,在甲子園輸掉的球隊,都會挖一把甲子園的泥土,這是熱血、也是青春。
許多運動漫畫都會習慣讓主角問鼎冠軍,希望貫徹所謂的「友情、努力、勝利」,雖然確實令人開心,但也不免令人感到有點矯情,因為總感覺有點太過順遂。
有點遺憾的結束,雖然不完美,但卻更真實。
從一開始被說是難以取得共鳴的冷門漫畫,到後來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超人氣漫畫,甚至成為籃球漫畫的指標性「聖經」。
只要之後有關籃球的漫畫,就不免一定要被拿來和《灌籃高手》比較,井上把自己對籃球的愛,全都投注在一幅幅的分鏡以及不斷追求完美的線條中,這些也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對比前後可以很明顯發現,井上的畫風一直在不斷進步。
或許正是因為這部漫畫在他心中如此重要,因此他才不願意繼續授權給動畫公司做後面的劇情,因為他對於完美的追求,很有可能敗在動畫公司的原創劇情與做畫品質中。
但是時隔多年,《灌籃高手》的電影版上映大螢幕,而導演正是井上雄彥親自操刀,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還原自己心中那份對於籃球的熱情。
再加上,隨著科技的進步,近幾年籃球動畫的做畫也有了質的飛越,前幾年動畫《影子籃球員》的劇情雖然被人吐槽,但是不可否認的,它在動態上的流暢程度,確實是過去《灌籃高手》動畫難以比擬的,有了這部分,過去礙於技術侷限,稍嫌薄弱的籃球,也能更加真實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時代在變,但籃球卻是牽連起許多不同世代與回憶的載體,雖然現今的球風已經跟以前截然不同,但熱愛籃球的心以及全力一搏的熱血,我相信是始終不變的。
中壢小跑車
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