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好文請到全新【AhUtopian的運動雜談】
這篇我們會談到蠻多主題的,前三點是在 1/10 寫完的,後三點是在 1/16 寫完的,所以有些時間上的落差,先跟各位說明一下:
1.攻城獅後辛巴時期的陣容評估
2.鋼鐵人的龍骨效應
3.國王戰績水漲曼尼高
4.夢想家的朱總時代結束
5.勇士陣痛期
6.施晉堯的轉型案例
【攻城獅】後辛巴時期爆走兄弟以外的關鍵
在主場對勇士打出後辛巴時期最具指標性的一場比賽,我們接著繼續來討論,除了高國豪跟朱雲豪之外,誰會是新一代的攻城獅的核心或重要拼圖?
先說說攻城獅可能比較的球隊模組,如果照目前的陣容來說,我會很直接地聯想到的是 NBA 當中,上一季的紐奧良鵜鶘,也就是以 C.J.McCollum 跟 Brandon Ingram 打進季後賽的陣容,來做發想,如果更久遠一點,可能是 Baron Davis 跟 Stephen Jackson 的金州勇士。
從這幾場比賽看下來,蕭順議很直接因為攻防轉換速度的提升受益不少,年紀雖然不是新生代,但是至少還有個 2-3 年的體能高原期,如果這過程能夠自己也迭代轉型,逐漸走向向龍頭球隊內林金榜那樣的路線,也是個考慮。但相較於蕭順議,我認為更長期的關注應該要在伊波卡跟曾柏喻身上。
前者在攻城獅拉快節奏的球風下,移動、彈跳能力,不管是做為跟洋將搭配的四號、或是小球陣容五號,都有很大的使用可能,當然他作為前鋒的技能包還需要磨練,但當初選他進來,應該就有這樣的養成計畫。
曾柏喻當前的課題,則就有點跟勇士的周桂羽類似,如果能練成有控球能力的大型後衛,配上高國豪、朱雲豪、伊波卡跟蕭順議,那麼會是一組能夠組出很多搭配可能的彈性陣容,但如果讓他去專化個人取分為主的能力,則比較能夠解決攻城獅立即的戰力需求。
在這個角度上,田浩就必須更加建立起自己的專長,即便不會是核心,也才能擠入長期的拼圖,前面提到過鵜鶘,那麼也許可以考慮看看 Jose Alvarado 的路線?至於李家瑞,也許讓子彈飛一下再來討論。
【鋼鐵人】龍骨湯的藥效到底如何
鄭志龍接任總教練的第一場比賽,鋼鐵人就打敗了本篇另外一個會佔很多篇幅的夢想家,震驚了許多人,而我那來不及發出的賽前感想現在成了馬後炮「龍哥的執教可能是適合鋼鐵人的」。
上季在領航猿的執教絕對是有許多值得檢討的,但是領航猿有著原許麥相傳的璞園體系跟顏行書帶的 SBL 隊伍球風,兩個被認為有打出一定結果的運作體系,你要導入新的戰術思維,要先把舊的改變再傳入新的,而且球員們嘴上不說、經歷過舊體系的內心難免會想說「這真的有比較好嗎」?
至於鋼鐵人,嗯,直接地說就是本來就接近空地啦,整地整地就好,沒有什麼舊大樓拆除後的地基結構需要拔拆,再加上龍哥又掌握籃球營運大權,權力集中的全新打造,狀況跟在領航猿大有不同,其實球員願不願意理解跟執行,才是戰術體系起步的關鍵,等到理解度跟執行力到一定程度後,才會真的去細究到誰的戰術體系好壞。
雖然只有小樣本,但是我季前非常看好的張傑瑋,在圍繞著克拉索夫這個中樞型禁區、大量使用一大四小、三後衛,然後將整個攻防轉換節奏加倍推進後,創造了張傑瑋在職業層級能夠發揮的場域;此外,大膽將邱柏璋擺上先發,也收到很好的成效。
但這畢竟是打對手攻其不備,而且是最近狀況頗多的夢想家,而且真的高度仰賴克拉索夫,後續成效如何,可能要再多幾場樣本觀察,但總是個好的開始。
【新北國王】戰績水漲曼尼高
我覺得國王本季戰績跌破大多數人眼鏡,事前最難評估的就是「曼尼高效應」,到底曼尼高的存在,創造、填補了那些事情?
首先,國王的主力陣容偏向老練,即使是李愷諺,畢竟是擔任控場角色、個性上也比較不是 vocal leader ,而林金榜畢竟基於控管體力,不會有太長上場時間,而曼尼高的 hustle style 跟衝勁十足的球風,常常能夠用一個球點燃國王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