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週除了正賽,我還參加過公益全壘打大賽,但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明星賽有設盜壘王獎金,如果單場盜壘最多的球員可以拿到兩萬塊獎金,那時所有的快腿都躍躍欲試,我在明星紅隊、勝偉在明星白隊,我跟他都先有一次盜壘成功,後面大家都想挑戰獨居領先,最後是我成功盜壘第二次,上到二壘的時候他剛好在我面前,我還對他示威秀了一下肌肉。抱歉啦兄弟,盜壘王獎金是我的了!」
雖然詹智堯拿走明星賽盜壘王,但那年好友王勝偉勇奪明星賽單場最有價值球員! 詹智堯在他登上頒獎台時忘情地往他身上潑水慶賀,讓站在王勝偉身邊頒獎的時任中職會長黃鎮台也遭受池魚之殃;有趣的是,2022年中職明星賽,老將王勝偉再次榮膺單場MVP,他在接受蔡其昌會長頒獎的時候一直在找詹智堯,想說他會不會睽違九年後再度如法炮製。詹智堯也笑著表示:「那天賽後要回飯店前才知道他是單場MVP,如果還在現場的話一定再潑他一次水,哈哈!」

發揮特長 找到定位
從步履蹣跚到綻放光芒,詹智堯終能享受職棒這個讓頂尖選手盡情揮灑的舞台,他先從認清楚個人特長開始,並用盡一切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再將特長發揮到極致,藉此在球隊陣容中找到定位,成為總教練眼中不可取代的選手。
如何先確立選手個人特長?常用分類是以國外職棒球探評比選手能力時常用的五圍值,也就是俗稱的五工具(five-tool):
● 擊球(Hitting for Average)、
● 長打(Hitting for Power)、
● 跑壘(Baserunning Skills and Speed)、
● 守備(Fielding Abilities)、
● 臂力(Throwing Ability)。
這五個項目概括了優秀球員所能具備的五個面向的能力。所有棒球員的特長都不盡相同,一個球員的可用訓練時間與可承受訓練量都有極限,很少有選手能夠憑藉後天努力在這五大指標項目都練至高標。
如果天賦和時間有限,要在五圍項目平均發展?還是將部分特長練至極致?詹智堯選擇後者。
詹智堯認為,除非天賦異稟,不然平均鍛鍊五項能力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五項都在平均以下,均弱的能力只能讓選手最後在球隊裡很難被教練發現。五項中至少先找出一項特別突出的,教練注意到你的機會比較大,比方說跑壘有速度,當球隊需要代跑的時候就會想到你,而且這五項能力裡,跑速跟外野守備範圍是有正相關性的,你有腳程,教練不只會給你機會去代跑,也會因為守備範圍有優勢,給你額外鍛鍊外野、有更多上場的機會,像是新人時期的陳晨威就是這樣。退一萬步來說,如果野手打擊狀況很差,但是守備很好, 當球隊其他外野手守備頻出狀況的時候,教練團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讓他遞補上場,會多一些機會站穩一軍舞臺。
詹智堯很早就體認到,要想在職棒長期生存,要具備提早察覺環境需求的敏銳度,並即早發掘自己的特長加以發揮。
「聰明的選手要能比別人早看出大環境的變化對球隊陣容需求的影響,像前幾年用球彈性係數高時,大家都能轟出牆,教練團看重的就是打擊能力,有棒子就會幫你找位置, 守備特長者的價值和機會就會變低;等到球不彈了,大家打出去的球多半都留在場內時, 守備能力好的選手價值就會重新被重視。在職棒打了幾年後,我了解自己的選手型態是屬於速度快、守備範圍大、上壘率高和確實擊球類型的野手,所以我知道自己的守備瑕疵絕對要減少,在擅長的領域絕對不要出錯,就有機會被教練團重用。」
詹智堯相當清楚球隊的陣型和自己在其中的角色,也更用心在解讀比賽各情境下教練團會需要他如何運作。
「我在現役時期,球隊的三、四、五棒幾乎都是智勝、金鋒、小胖(林泓育)這樣的長打好手,他們掃打點的能力很強,擔任這種陣容的第一棒,任務就是要以上壘為重,所以我的上壘率會比打擊率、安打數更重要,我當時後面第二棒就是(林)智平,他也很清楚他的任務就是戰術和推進,當我們兩人順利上壘和推進後,後面的槌子(重砲) 會負責把我們打回來。如果後段棒次上壘,輪到我作為第一棒打擊,我會追求確實擊球, 設定打擊方向讓壘上跑者可以推進,你對球隊的陣型、需求和自己跟隊友的能力、場上狀況等等都要很了解,知道球隊需要你的是什麼,知道比賽當下狀況應該要做什麼,那你才會達成總教練對你的期望。舉例來說,比賽打到後半段球隊還落後時,首名打者上去打擊的習慣是先選球上壘,不會一站上去球來了就打;如果這時候一壘有人,教練會希望你上去先緩一緩,盡量不要去打第一球,可能後面會有戰術,很多選手會質疑為什麼不能打第一顆,如果你要打,那你就要有絕對的自信打好,那教練自然不會有二話, 但如果你打第一球結果鳥飛、鳥滾,沒配合教練想要的戰術需求結果又不好,那教練對你的印象怎麼可能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