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經典賽由於規模擴大,分組賽的對戰場次增至4場,分組賽後也統一採取更刺激的單敗淘汰賽,因此各國國手的選拔皆更為謹慎。隨著中華隊的集訓即將到來,接著2月6日要繳交30人正式出賽名單,先前已公布的36人集訓名單中,到底哪些選手雀屏中選,近期差不多就會逐漸明朗。所以不免俗的,筆者也思考了一份預測名單。下面的名單綜合了選手於職棒賽季中的攻守表現,還有選手是否有鮮明的實戰角色,使教練團便於運用。
投手(15人):鄧愷威、黃子鵬、胡智為、江少慶、吳哲源、陳冠宇、王維中、陳仕朋、張奕、林凱威、陳禹勳、陳冠偉、宋家豪、曾峻岳、呂彥青
由於分組賽打的場次比起以往多了一場,且經典賽官方延續過往對投手的投球數與休息規範。為了在不少投手強制休息時仍可從容應付後面的比賽,先發與後援戰力皆需準備更充足的人手。因此相較前幾屆可能呈現的「打多投少」,筆者給予投手佔據完整名單一半的15個名額。
目前層級達到2A,外界看好成為下一位大聯盟台將的鄧愷威,是中華隊最需借重的先發戰力,只要能維持速球能力與強化控球,相信在對手的壓制幫助很大。上賽季勇奪防禦率王,且身為國內勝投第一人的黃子鵬,可望發揮其側投優勢,干擾打者的擊球感覺。胡智為與江少慶兩位前旅美右投,回國後的表現也許都有些不如預期,但若能找回更好的狀態,加上他們的續航力,相信能讓中華隊的先發戰力更加分。
去年以先發角色破繭而出的吳哲源,經典賽時除了能做為主扛一國的選項,也能因應戰況重回牛棚老本行,可謂投手調度的活棋。陳冠宇相較於回台之初,狀態逐漸回穩,可以長中繼的定位為優先,必要時也可擔綱先發。先發左投的人選上,王維中的多年旅外經驗,若中華隊晉級複賽,他是對決日韓的理想選擇。陳仕朋由國內發展熬出頭,能穩定吃局數,與其三振見長,可厚實左投戰力。以上是有能力負起先發任務,特殊戰況也可作為長中繼登板的投手人選,等同於分組賽的每一場,都分配了兩個能投長局數的投手。
接著以後援的定位來看,中繼王陳禹勳職棒生涯表現亮眼,是台灣頗具代表性的後援投手,兩屆12強賽的守成也令人印象深刻,當然是最佳人選。林凱威達到2A層級後旋風回台,僅花半季就狂掃18個中繼點,可和鄉長組成中繼的雙箭頭。張奕雖受限於西武球團的保護措施,預計只能以後援身分出戰,但還是期待他在比賽中後段扮演伏兵。尚未有大型賽事經驗的新人王陳冠偉,憑著僅0.89的優異WHIP,期望發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繳出驚奇表現來證明自己。
根據先前總教練林岳平透露,有意在經典賽讓宋家豪擔任終結者。宋家豪近期在日職表現可圈可點,若能將實績複製到國際賽場,由他扛終結者可說是巧妙的安排。再來就中職的表現挑選,救援的其他選項,不外乎是由呂彥青和曾峻岳的左右護法,來和宋家豪共組最後防線。這讓教練團在第八、九局的緊要關頭有了靈活調度的空間,能夠因應對方上場的打線,來選擇由誰關門。在攸關晉級、退無可退的比賽中,也能讓另一位終結者以佈局投手的身分上場,形成雙重保險。
捕手(3人):吉力吉撈.鞏冠、戴培峰、林岱安
捕手方面,考量吉力吉撈.鞏冠的定位將是指定打擊為主、蹲捕為輔,於是進攻導向的一個名額之外,其他守備組的捕手就顯得舉足輕重。盜壘阻殺還有和投手溝通的能力,皆為重要的指標。
這次中華隊力求中心打線的全面換血,林智勝、林泓育等老將早已不再組隊藍圖中。吉力吉撈.鞏冠身為重砲捕手,也是中職新科全壘打王,當中華隊追求火力最大化時,配合陣型站捕手或擔任指定打擊,是他十分受到看重的角色。吉力吉撈.鞏冠同樣被認為最有機會接下前輩的位子,成為中華隊新一代的第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