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1/29

《2023澳網女單賽後分析》二發放膽出擊 Aryna Sabalenka威震墨爾本

2023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賽事,正式告一段落。在一場勢均力敵的重砲對決後,來自白俄羅斯的「神力女超人」Aryna Sabalenka,以4-6、6-3、6-4逆轉去年溫布頓冠軍Elena Rybakina,終於拿下夢寐以求的大滿貫單打冠軍。

作者:Benny Ice

在2017年的台北海碩盃,當時還在研究所與五門課搏鬥的我,在小巨蛋第一次看到了Aryna Sabalenka的比賽。那時候因為Sabalenka在聯合盃與天津女網賽打響了名氣,所以我就對這位19歲的新星有了興趣。到了她第一場對土居美咲比賽那天,我在場邊看到她接連轟出一次又一次的致勝球,發球也接連打出位置刁鑽且球速飛快的好球,心中滿是佩服。雖然知道過去網壇有太多小時了了的悲劇,但Sabalenka在場上所展現的球技,以及每一球全力以赴的拚戰態度,實在讓人難以對她的未來有著崇高的期待。

延伸閱讀:2017年海碩杯回顧-再起與成長的搖籃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至今日,當時在台北見到的小將,如今已經成為大滿貫單打冠軍得主。雖然Sabalenka早已在2019年美網和2021澳網奪得女雙冠軍,也成為雙打球后,但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女子單打賽場奪得大滿貫,更能夠讓人體會她的強大。而且相對於近年一些橫空出世的大滿貫得主,Sabalenka再過去三到四年已經證明自己是世界前十的選手,近兩年更是在2021年溫布頓和過去兩年美網晉級四強,因此這次奪冠等於是在她那令人稱羨的生涯錦上添花。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回到這場決賽,究竟雙方的勝負關鍵在哪?Sabalenka做對了什麼?Rybakina做錯了什麼?平心而論,這場比賽無論是Sabalenka或Rybakina,基本上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也沒有真正犯了大錯。若真要找出差距,那大概是雙方在發球局的表現與策略。

從數據來看,Sabalenka和Rybakina的一發數據都比她們前六場的平均還低。Sabalenka與Rybakina在決賽前的一發得分率分別為75.4%以及79.6%,但在這場決賽卻分別都下降到「只」剩下71.4%跟71.0%。這主要在於雙方面對對手的一發,都降低了對手的一發直接得分率,也就是防止了對手一發獲得free points。整場比賽下來,Rybakina與Sabalenka都在一發直接得分率打了折扣,Rybakina整場比賽的一發直接得分率為50%,Sabalenk則是35.7%,都比前六輪的數據(53.1%:41.9%)還低。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對Rybakina來說,雖然整場比賽的一發直接得分率沒有比之前差多少,但第三盤因為Sabalenka的站位調整,加上ad side的外角發球準度下滑,導致一發直接得分減少。Sabalenka在本屆澳網已經展現了一發回發成功後,擁有極佳的得分效率(56.3%),而這一場比賽,更是在成功回發Rybakina一發後,獲得58.1%的分數。雖然Rybakina在底線的火力可以匹敵Sabalenka,但一旦進入對抽的戰局,Sabalenka較出色的移位與更高的上旋轉速,會使其佔上風。Sabalenka在Rybakina的發球局將來回拍數拉高到5拍以上時,總共拿到了22比12優勢,包括後兩盤獲得18比10的領先。

除了雙方在回發進場後的表現外,Sabalenka在二發大膽使用了更多帶切或平擊的發球,雖然擊出了7次雙發失誤,卻也讓她在這場比賽關鍵時刻勝出。Sabalenka在前年年底到去年初經歷了空前的發球瓶頸後,找來了人體力學治療師,逐步修正了發球動作,讓她得以找回手感。除此之外,在去年後半到今年澳網,Sabalenka在二發也採取較多的上旋發球(kick serve),這也使她在二發的穩定性與得分效率提高。但面對身高184公分,且雙手反拍相當具有殺傷力的Rybakina,在二發運用上旋發球,基本上是羊入虎口,包括Iga Swiatek、Victoria Azarenka等名將都因此遭殃。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Sabalenka從開賽就一直嘗試要在二發調整,大量降低了上旋發球的比例。她在第二盤找到二發的感覺後,就屢屢在二發時主動發力,運用球速或帶切的效果壓迫Rybakina。扣除掉雙發失誤,Sabalenka整場在二發獲得了58.1%的分數,有效地讓今年澳網在對手二發造成威脅的Rybakina難以突破。Sabalenka的平均二發球速高達149公里,也是Rybakina在今年澳網所有比賽面對最快的二發,回發成績也因此受阻。另一方面,Rybakina在二發就選擇保守,以發進場為主。然而面對Sabalenka這種回發悍將與底線重砲,平均球速138的二發打向在底線內等候Sabalenka,等同是引狼入室。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