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領北卡大學(UNC)在1982年封王後,喬丹(Michael Jordan)開始相信一件事情:他當天穿的那件短褲有神奇的魔法。於是在NBA生涯的每場比賽,他都把這件北卡大學的短褲穿在裡面。
泰瑞(Jason Terry)也有個關於短褲的神奇儀式。每場比賽的前一天晚上,他都會穿著隔天對手的短褲睡覺,「沒辦法,我就是這麼特別。我的女兒都罵我怪胎。」泰瑞說。
看起來迷信,但NBA球員的這些儀式可都是有科學根據的。根據研究,儀式可以替人類帶來各式各樣的好處,其中對於職業競技運動員來說,大致上有三種功能:讓動作保持更好的「穩定性」(Consistensy),藉此讓自己「放鬆」(Relaxation),當然,偶爾還是要來點「迷信」(Superstitions)!
你守誰?
根據來自奧斯陸大學(Oslo)挪威考古學教授庫爾森(Sheila Coulson)的研究,最古老的人類儀式可以追溯到大約70,000年前,石器時代中期,非洲南部波札那共和國西北方的一個蟒蛇雕像。
在當地族人認知中,蟒蛇是人類的祖先,是有如神獸一般的存在。根據傳說,蟒蛇創造了當地蜿蜒的河流,供給水源,因此他們會從幾百公里以外運來各種珍貴的特殊石頭,製成幾千支華麗的矛,接著在洞穴裡焚燒祭拜。
當然,不需要這麼誇張的行為也可以算作儀式,而且在籃球場上可多了。籃球場上最常見、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儀式,大概就是球員們罰球前的準備動作,兩位千禧年初期代表性控球後衛、後來皆轉任總教練的奈許(Steve Nash)、基德(Jason Kidd),就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罰球儀式。
奈許還是球員時,每次罰球前都會先來幾球「空氣罰球」,還沒拿到球之前,就先用手在空中比畫幾次罰球動作,拿到球後,還會用舌頭舔一下手指,接著才開始準備動作。基德的罰球儀式有點溫馨,他會朝向空中拋出一個飛吻,為的是要告訴家人:他一直思念著他們。
溫韾路線的罰球儀式,還有90年代的爵士射手何納塞克(Jeff Hornacek),他會一手拿著球、一手往自己的臉頰摸三下,一開始大家搞不清楚這個動作的意義,紛紛做出各種猜測:難道他對罰球線過敏?原來,因為何納塞克的三個孩子一直吵著要他在電視上跟他們打招呼,但在90年代那肅殺氣氛之下,俏皮的打招呼有點太突兀,於是他想了一個低調的替代方案,向他的三個孩子打招呼。
何納塞克的隊友馬龍(Karl Malone)的罰球儀式也很特別,他會拿著球上下擺動身軀,低頭念念有詞,根據他後來透露,他是在默念:這是為了我的妻子和孩子。
若要說動作最奇怪的罰球儀式,還是史戴克豪斯(Jerry Stackhouse),他拿到球後會蹲得老低,彷彿是在做深蹲訓練,有時屁股都快碰到地板了,但他生涯18個球季下來罰球命中率高達82.2%,準到令人不得不相信他深蹲的魔力。
罰球儀式當然不是射手的專利,有時反而成為打鐵王的救命仙丹,小喬丹(DeAndre Jordan)就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生涯前十個球季,小喬丹的罰球命中率低到只有44.6%,一直都是駭客戰術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但在2018-19球季效力小牛時,他的罰球命中率突然暴漲到70.5%,他是怎麼辦到的?
《The Ringer》專欄作家歐康納(Kevin O’Connor)當時寫了一篇長文分析,觀察小喬丹比賽前的訓練方式、罰球前雙腳站立的角度、出手動作起始點的改變、出手點的高度變化...等,進行各種科學化分析,但最後他發現一個很少人注意到的關鍵:小喬丹出手前的準備動作。
以前,小喬丹頂多就是運幾下球,接著死命地盯著籃框,彷彿在祈求它放過自己一馬。他曾在瑞迪克(J.J. Redick)的Podcast節目《老人與三分球》(The Old Man and The Three)中坦承:「我之前總是一直想:拜託別他X的麵包,什麼都好,就是不要麵包。我不要再登上《俠客烏龍球》(Shaqtin’ a Fool)了。」
但那年的小喬丹開始實行一項罰球儀式,他會在罰球前「抽考」隊友,隨機挑一個人問:「你守誰?」透過這個動作讓自己相信:主導權屬於自己,進而不再害怕、閃躲罰球,勇敢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