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箭步,搭配軀幹厚實的核心肌群,身體的力量完美地集中在手上,擊出的瞬間彷彿周圍出現了漫畫裡的速度線,下一頁,出現了所有人驚嚇的表情,被擊倒的勇士新星Jordan Poole則是眼前一片黑,當回過神時,出現的畫面是Draymond Green怒火中燒的表情,此時勇士隊訓練場館不僅空氣凝結,更參雜著一絲不安與焦慮,且聞起來越來越濃烈。
原本以為這記北斗神拳會是引起勇士隊分崩離析的那隻蝴蝶,但事隔沒多久,Poole及Wiggins雙雙與勇士完成了續約,這齣紛爭似乎順利地落幕了,但是聚光燈照不到的幕後,卻埋下Green能否永遠成為勇士人的伏筆,而這一切的不確定性,將會左右著勇士王朝的未來及一群吃瓜民眾看戲的娛樂性。
2006年10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裡面提到了平台的「雙邊網路效應」,甚麼是雙邊網路效應呢?簡單來說,一個成功的平台,例如臉書和亞馬遜商城等,都需要讓使用者及提供者產生雙贏,以臉書為例,我們需要在臉書上有自己的朋友,或是自己喜歡的意見領袖在裡面分享,使用者才會覺得有趣、覺得有價值;相反著,意見領袖也需要粉絲的觀看,他們才會有收益或是產生成就感,而兩者只要任一邊坍塌了,這個網路平台就不會成功。這就是雙邊網路效應的概念。
閉上眼睛想一想,這種微妙的關係是不是像極了勇士與Draymond Green的關係,勇士如果沒有Green的進攻組織及防守貢獻,勇士隊無法拿下這麼多的冠軍,相反著,Green如果沒有勇士隊小球體系的支撐,Green或許也不會有這麼優異的場上表現。我們舉一個例子,19-20球季可以說是近期勇士隊最黑暗的球季,15勝50敗全聯盟最爛的成績,而這個球季剛好就是Green沒有了浪花兄弟的球季,他每場平均出手嘗試7.3次,命中率為38.9%,為生涯第二低的命中率,籃板為6.2個,也是除了生涯前兩季之外,最少的一個賽季,助攻6.2次維持水準,但每場只有8.0分的表現,或許你會說,讓Green帶領一些蝦兵蟹將實在是不公平,但也不可否認的是,當Green單獨帶隊時,他無法跳出來得分幫助球隊贏球,其他數據也下降不少,這表示Green絕對是個超強的綠葉球員,甚至是球隊的重要支柱,但是他不是演主角的命,頂多是個超級大反派的配角。
然而,Green這樣的大配角配上浪花兄弟,卻成為無敵的鐵三角,產生了加乘的威力,但是Green與勇士隊相輔相成的雙邊網路效應,卻有可能因為續約問題而傾斜倒塌,我們用一則新聞就可以聞到蛛絲馬跡。
美國CBS在1月15日發表了一篇《可能不會續留,Green:徵兆已經在那邊了》的文章,裡面Green表示雖然希望可以在勇士隊終老,但是目前狀況似乎看出一些端倪,他會做好心理準備,而且他也說,如果以商業的角度來看球隊運營,他離開勇士其實並不意外。那究竟是甚麼端倪讓Green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呢?
攤開去年夏天勇士隊的操作,年輕球員Jordan Poole以4年140M的價碼續留勇士,雖然說有1700萬是屬於激勵獎金,但是仍有4年123M的實質薪資,而所屬同經紀公司CAA的Wiggins也在不久,以低於預期的薪水價碼4年109M續留勇士隊,這些球隊操作都讓原本爆炸薪資變成核爆等級,2022-23年勇士隊估計要繳交1億7000萬美元的奢侈稅,而這樣的龐大的壓力也讓花錢不手軟的老闆Joe Lacob不得不有所節制。
2022年7月28日,傳出Green也想要4年的延長頂薪,讓我們還原一下當時的時空背景,當時勇士隊還沉浸在奪冠的喜悅之中,而Poole與Wiggins也都還沒搞定續約,但是時空背景一下的轉換到現今,就可以發現勇士隊似乎悄悄地做出了選擇,也就是說勇士默默的把資源轉移到年輕球員身上,這也是Green所看到的端倪,簡單粗暴地說,Green已經不是勇士隊續約的第一選擇。
在CBS報導中,Green也提到,勇士隊不可能無限上綱奢侈稅,勢必會有所選擇,而勇士也續約了一些年輕球員,這就是端倪,他當然希望可以永遠成為勇士人,但以商業來說,這都是生意,如果覺得他貢獻了這麼多,勇士就欠他甚麼的話,那他就是笨蛋,這顯示Green是個腦袋清楚且具商業觀的人,只是誰都無法預測沒有Green的勇士跟沒有勇士的Green哪一個發展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