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WBC大聯盟球星】荷蘭球星Didi Gregorius是怎麼失去大聯盟舞台的?

球迷或許會好奇,這位曾經在洋基連續三季敲出20轟、甚至打破洋基單季游擊手全壘打支數的好手,今年也不過要滿33歲,為何在上個球季還沒打完就被費城人釋出了呢?

作者:JohnnyHsu

想到Didi Gregorius,球迷腦中浮現的記憶是「Derek Jeter接班人」、「洋基隊史游擊手單季最多轟記錄保持人(27)」、「洋基隊史第一位在季後賽敲出滿貫砲的游擊手」、還是2017的WBC棒打倪福德的這幕?

請繼續往下閱讀

球迷或許會好奇,這位曾經在洋基連續三季敲出20轟、甚至打破洋基單季游擊手全壘打支數的好手,今年也不過要滿33歲,為何在上個球季還沒打完就被費城人釋出了呢?我們可以先從下表*發現一些端倪。

年份 Gregorius的wRC+ 聯盟游擊手的平均wRC+
2013 91 86
2014 75 87
2015 89 85
2016 97 93
2017 109 88
2018 122 95
2019 84 98
2020 116 101
2021 69 97
2022 58 94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趨勢:Gregorius的生涯顛峰期是2016-2020這五年,在2019年大傷(他在2018年季後賽結束後動了TJ)回來後打擊水準就不復以往,雖然打擊成績在2020年的縮水賽季迴光返照了一季,但2021、2022賽季的表現明顯已經不到聯盟游擊手平均水準,生涯四個打擊未達聯盟游擊手平均的賽季有三次發生在近四年內。

接著我們細看Gregorius的打擊特性,就可以更明白他打擊成績不復以往的原因。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從擊球初速開始,自2015年**開始的八個賽季,Gregorius的擊球初速有五個賽季在聯盟後10%,他生涯平均的擊球初速(85.8mph)也比聯盟平均(88.4mph)慢了一截,可以知道Gregorius並不是那種強勁擊球型的打者。

接著我們再針對擊球仰角等數據來分析Gregorius的打擊狀況**。

年份 長打率 仰角 Barrel 飛球 平飛球 xwOBA BABIP wRC+
2015 .370 10.4 1.6% 21.6% 24.5% .291 .297 89
2016 .447 14.6 2.9% 24.7% 24.5% .274 .290 97
2017 .478 17.7 3.6% 26.5% 25.1% .294 .287 109
2018 .494 16 4.7% 25.8% 22.2% .318 .259 122
2019 .441 17.9 5.5% 27.8% 20.9% .287 .237 84
2020 .488 17.8 4.2% 22.6% 26.3% .311 .285 116
2021 .370 18.3 2.3% 26% 21.8% .275 .217 69
2022 .304 15.8 2.8% 26.7% 22.8% .275 .246 58

可以看到,Gregorius的飛球與平飛球率確實隨著他提昇仰角而變高,進而提昇其形成安打的機率。在Gregorius大幅提昇擊球仰角之後,在2016年開始長打率就正式突破四成,即便當年其xwOBA(預期加權上壘率,可以看出打者擊球品質的數據)是聯盟後5%的水準,但Gregorius接下來連續六年可以擊出至少10發全壘打,其中2016-2018更是連續三年可以敲出至少20轟,以一名游擊手來說相當難能可貴。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2016-2020這段Gregorius的生涯顛峰期裡,其BABIP(形成安打的機率)、代表擊球品質的數據(xwOBA)、完美擊球率(Barrel%)幾乎都是生涯最佳的水準。2019年這年雖然擊球仰角較前一年提昇、完美擊球率也上升,但因為其形成安打的機率太低(可以說運氣比較不好),導致其wRC+還比聯盟游擊手平均水準低。

2021年開始,Gregorius的打擊表現開始大幅滑落。雖然擊球仰角仍維持住,但這兩年他的三振率上升(16.4%、15.5%),擊球品質下滑(2021年的xwOBA掉到聯盟後5%的水準)、形成安打的機率變低,即使仍能打出大量的飛球與平飛球,但Gregorius的長打率已經連續兩年低於.400,他的打擊表現不如以往,過去兩年的wRC+都在聯盟游擊手平均以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