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WBC大聯盟球星】荷蘭球星Didi Gregorius是怎麼失去大聯盟舞台的?

球迷或許會好奇,這位曾經在洋基連續三季敲出20轟、甚至打破洋基單季游擊手全壘打支數的好手,今年也不過要滿33歲,為何在上個球季還沒打完就被費城人釋出了呢?

作者:JohnnyHsu

我們再看看Gregorius的打擊特性**。

年份 拉打 反方向 中間方向 佈陣率
2015 35% 26.9% 37.2% 未統計
2016 35.1% 28.8% 35.9% 3.6%
2017 36.1% 22.5% 41.2% 2.5%
2018 37.5% 23.6% 38.2% 21.2%
2019 39.6% 18.3% 42.1% 60.8%
2020 42.6% 30% 27.4% 36.5%
2021 44.5% 23.1% 32.5% 53.6%
2022 32.8% 24.4% 42.8% 60.3%

可以發現,Gregorius的拉打率越來越高,自2017年開始Didi的拉打比率連續五年上升,到2021年甚至提升到生涯最高的44.5%。當然,身為左打的Didi在洋基球場奉行拉打策略是合理的,畢竟洋基球場的右外野相對較短,這也能提昇他形成長打的機率。但如果配合對手的守備佈陣比率來看,就可以發現從2018年Didi被對手守備佈陣的比率大幅提昇,過去兩年更是都超過了五成:可以說對手已經發現了Gregorius在打擊上的弱點,加上擊球品質下滑、在守備佈陣最高的三年(2019、2021、2022)裡,Didi的wRC+都在聯盟游擊手平均之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我們再看看Gregorius這幾年面對的球種變化。

Gregorius面對的球種變化(來源:savant

可以發現,Gregorius在過去兩年面對變化球與變速球(含指叉)系列的比率逐漸上升,原因在於Didi面對變化球與變速球系列的打擊成績不像過往那麼好。過去兩季,Gregorius面對變化球的打擊率為.228與.220、變速球的打擊率為.179與.057,速球系則為.211與.250。

要知道,Gregorius在步入全盛期的2016-2020這五年間,面對變化球最差的打擊率都有.240,甚至有兩年面對變化球的打擊率來到三成以上、變速球系列也有兩年打擊率也來到三成以上,速球則從未出現打擊率三成的年份,這代表Didi是個擅長打速球外球種的打者,也可以佐證為何過去幾年Didi常常面對對手投速球。但隨著面對速球外球種打擊能力也變差的情況下,對手開始對他多投變速球與變化球系列了。

最後,我們再看看Didi面對左右投的打擊三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份 左投 右投
2013 .200/.267/.245 .275/.359/.429
2014 .137/.228/.196 .247/.304/.402
2015 .247/.311/.315 .272/.321/.391
2016 .320/.357/.469 .260/.285/.439
2017 .264/.299/.354 .295/.325/.523
2018 .278/.333/.431 .264/.335/.519
2019 .216/.266/.466 .246/.280/.432
2020 .203/.243/.469 .318/.380/.497
2021 .157/.264/.292 .226/.272/.394
2022 .164/.230/.200 .226/.275/.340

可以發現,Didi生涯其實多數時間是個右投殺手而過去兩年Didi面對左投基本上就是自殺棒的水準,長打率甚至不到.300的水準。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知道Gregorius打擊表現為何會退化到聯盟游擊手平均水準之下,最終落得在上賽季季中被費城人釋出的下場:Didi從來就不是名擊球強勁的打者。雖然這幾年擊球仰角提昇、能打出許多平飛球以及飛球,但由於守備佈陣的針對性、面對左投毫無抵抗力、變化球種的擊球狀況也不如以往,因此只要擺出左投+做好守備佈陣,基本上Didi上場打擊就是淪為出局數。

防守方面,自2017年開始,Didi沒有一年的守備分數(Def,越高越好)是正分,2019開始的四年UZR/150(出賽150場時會比同守備位置的球員多守下幾分)也有兩年是負分,Didi的守備能力也不再像過往如此讓人信賴。在攻、守兩端都逐漸失去過往水準的情況下,Didi也難怪會暫時失去舞台。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