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2/05

The King Lebron and history: 從詹皇破NBA歷史個人總得分紀錄,看老外怎麼想,與對台灣職業運動啟示

西方運動世界在數據上一直有著執著,比方說奧運會或一些單向紀錄上,一直有堆疊與突破的想望,也有很刻意儲存資料庫,讓新世代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向新世界邁進。最重要的,是讓實驗精神、科學系統思考,引領偉大行動。

作者:yiche28

Hi the King, 

Personally I am not the big fan of you. You are not the typical star player like Michael Jordon or Stephen Curry who stick to the same team and won several championships. You prefer to find and join the good team rather to build a team yourself and that cause criticism and you therefore being discribed as an "opportunist."

From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however, I agree and respect you are a very gifted and hard-working player. If not so, you wouldn't be able to still score so much per game at the age of 38. At the age like this and still can score like over 40, that's insane. 

Anyway, regardless my hated/lover paradoxical emotion for you, you are still amazing. And yes, you are going to be the NBA's all-time leading scorer for sure once your incredible passing Kareem Abdul-Jabbar. One and only.

Please accept our highest respect and congratulation, King Lebron James.

EJ from Taipei, Taiwan

 

好吧,我想詹皇應該不會讀這封信, EJ也只是順應2030雙語政策寫了上則英文祝賀信給彼岸的NBA準備破NBA紀錄的那個男人。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說全球化有人預言正在變化,甚至終止,但我覺得世界各方的依附與影響依舊存在,至少隨著這幾天中西媒體一直在宣傳放送Lebron破得分紀錄的消息,相信很多球迷都注意到了。

不過,Lebron創紀錄的高分,到底代表甚麼意涵?

 

西方運動重視數據的背後隱含意義: 願意科學化思考、具備實驗與行動精神,應該是關鍵

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方運動世界在數據上一直有著執著,這從一些西方學者的觀點同樣可以得到印證 (見 Record)。

現代奧運會或許多單項世界紀錄上,一直透過歷史堆疊、嘗試突破的想望與實際行動,比方說刻意儲存資料庫 (如NBA的網站等),建立目標(如登月也屬廣義層次的運動),讓新世代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向新世界邁進。

早期1 浬賽 (1 mile),便是一個很具體的實例。

一浬賽也就是換算1600公尺的跑步距離,在1950年代前沒以人相信人類可以跑進4分鐘內。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浬賽最原先是古代羅馬士兵步行2000步距離,訂下的標準長度,十九世紀因碼表發明,一英里賽跑成為評量跑速的標準。1804年,英國人巴克雷創下四分五十秒的紀錄,率先將障礙降到五分鐘以內。一九二三年,芬蘭傳奇運動員努米創下四分十秒的紀錄,人們雖然非常期待能突破四分鐘障礙,但後續數十年無人能辦到,因此在當時被認為比登月還要難。
 
根據跑步歷史,1952年有三名跑者嘗試突破這道障礙,包括英國的班尼斯特(Roger Banister)、澳洲的蘭迪(John Landy)與美國的桑提(Wes Santee)。

班尼斯特為英國醫學院學生,因課業負擔等只能利用短暫時間練跑,因此透過自身的專業背景發展出科學化訓練,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精準訓練。而澳洲的蘭迪採去的是嚴苛訓練,相信跑步成績進步,仰賴超人的體能與心志鍛鍊。而美國堪薩斯出身的桑提天分絕佳,據說是透過務農、領略出獨有跑步技巧。

這場競爭,最後是由班尼斯特勝出、率先打破世界紀錄,跑進4分鐘。
 
有趣的是,當記錄障礙破除後,心理閘門大開,當年後續也產生了數位能跑進4分鐘的跑者。就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數以千計的跑者,1600公尺可以跑進4分鐘。

 

NBA詹皇打破天花板總得分、對本國職業運動啟示

事實上,西方國家一直在許多領域都作著類似事情: 目標確認、行動建立與嚐試、並不斷尋求突破;運動上不僅僅是 1浬賽, 包括許多的田徑項目,如前幾年的Sub2,一個跨國與跨領域的創舉,終將人類認為不可能2小時跑完馬拉松的事情打破。

這都是大數據、科學化分析到實驗精神與執行,現實世界的近乎完美表現。

Lebron的破紀錄分數也是如此,在現今更為競爭激烈、跨國多人才競逐的NBA叢林戰場,詹皇透過自身的努力、團隊的協助,突破自身的生心理極限,硬是將NBA歷史總得分王又推上了一個層次,成為下一個能人想望的目標。

Record is waiting and meant to be broken.

誠如EJ在相關文章提到,台灣的職業籃球還在上升期,(見 風生水起的PLG與T1:北魔獸與南豪神,本國職籃正走向最美好的狀態?),還有很多需要學習與進步的地方,以PLG 與T1經營上,在商品服務與行銷上,除了比賽內容、娛樂休閒提供、商業化考量、與媒體功能性外,本國職業運動還有甚麼核心價值,值得您我去追求與期待?

持續期待一個進化的本國職業運動經營發展,相信我們可以,當然可以,也絕對可以,從我們理解 NBA King Lebron 破紀錄開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