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2/07

《致勝心態》─ 總教練在中場休息演說發脾氣雖有助於激勵團隊,但不能常用!

領導人理想的精神喊話要「簡短明快」。「提醒運動員們發揮自己的長處。」她說,「不要拿新的內容來加重他們的負荷,這時應該提醒他們,在練習期間一直努力的關鍵概念。為他們打氣,對他們說些表達信任的內容,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做得到。」

致勝心態:每次上場,都是最佳表現!關鍵時刻不失常、不怯場的7個科學實證法則

Daniel McGinn 著/林奕伶 譯 / 今周刊 出版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章 別只是為了誰而贏

(以下節錄自本書 p.111-116)

從容鎮定地進入戰鬥模式

海豹突擊隊並非唯一盡量避免典型情緒激動精神喊話的例子。享有盛名的現代運動教練大多認為,更衣室演說是電影設計出來的場景,不是現實世界中使用的激勵工具。

作家大衛.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曾這樣描述鮮少發表慷慨激昂更衣室演說的美式足球隊新英格蘭愛國者隊(New England Patriots)總教練比爾.貝利契克(Bill Belichick):「他從事這項運動的動力是腦力的激盪,以及迷戀職業美式足球帶給教練的心智挑戰。觸動選手情緒,進而刺激選手做更多,他在這方面的技巧遠不如他的師父比爾.帕索斯(Bill Parcells)。這對他來說絕不是輕鬆簡單的事,畢竟他本身就不是那樣的人。此外,他認為這是錯誤的方式,太過短視,而且到頭來只能頻頻去汲取那口名叫『情緒』的井,最後勢必會乾涸了。」

拿下11座NBA總冠軍金盃的菲爾.傑克森(Phil Jackson),這樣描述1970年代他在紐約尼克隊打球時,所學到的東西:「當時,大部分總教練都贊同紐特.羅克尼的心理訓練理論。他們憑著『為吉佩爾贏一回』這樣的精神喊話, 盡量激發選手投入比賽的情緒。如果你是一名後衛球員,那種方法或許有效;但我在尼克隊打球時發現,如果心情太過激動,反而不利我在壓力下保持專注。因此(身為總教練),我做的正好截然相反。我不是幫選手加油打氣,而是發展出若干策略,幫助他們平心靜氣,從容鎮定地進入戰鬥模式。

請繼續往下閱讀
Phil Jackson

究竟是情緒性的精神喊話有效,還是訊息豐富的戰略性精神喊話更有幫助,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並不多。但關於賽前修辭的力量,我們所了解的大部分來自從足球選手轉向學術界的蒂芬妮.瓦加斯(Tiffanye Vargas)。

瓦加斯在德州艾爾帕索市長大,在一支足球隊踢球。球季的例行賽,她的球隊通常能輕鬆獲勝;但是當進入到季後賽,勢必就會遭遇到更強大的挑戰。因此在重要比賽前,總教練會誇獎其他球隊,企圖藉此激起他們的情緒。

總教練的用意良好,或許他認為強調其他球隊的實力高強,會讓球員奮起。但無論用意是什麼,這個策略卻產生反效果。「我們聽到的,都是『其他球隊很厲害』的情報。」瓦加斯回憶,「但我們往往因此感到害怕,在不應該輸的時候輸了比賽。」

回顧從前,瓦加斯簡單地總結老教練的賽前演說:「我認為,他一無所知。」等到瓦加斯進入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研讀心理學,她開始尋找探討何種精神喊話真正有效的學術研究。結果,她發現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因此後來10年,她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攻讀運動心理學博士學位時,開始自己進行研究。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總計發表6項研究調查,有一些結果並不一致,而且似乎相互矛盾,有部分是因為方法學不同。比方說,在一項實驗室實驗中,她從3種賽前演說錄音版本挑選1種,播放給90位足球選手聽,企圖判斷究竟是以策略為重心、訊息豐富的精神喊話,還是情緒激昂、循循善誘的方法,更能提高團隊效能(以這個例子來說,情緒性方法讓選手感覺更自信且更樂觀)。在實地實驗中,她讓10 支球隊的151 位足球選手聆聽現實生活中的總教練現場賽前演說,隨即立刻進行調查。相較於第一篇論文,這次是聽到演說包含更多訊息內容的選手,回報感覺自我效能更高。

儘管結果不一致,瓦加斯的一些研究結果頗有幫助。舉例來說,她有一項研究發現,90%的選手樂於聽總教練的賽前演說;65%表示演說會影響他們的比賽表現,而當選手不滿或被要求評論總教練的賽前演說時,最一致的要求是希望總教練能展露更多情緒(不過,女性運動員普遍顯示更偏好訊息多的演說)。在各種不同體育運動項目中,如果是對上未知的對手或過去曾以些微差距落敗的隊伍,運動員較偏好資訊豐富的精神喊話;如果是處於劣勢的一方或是打入冠軍賽,則喜歡比較情緒激昂的精神喊話。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