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中華代表隊隊長已經確認由中信兄弟當家三壘手,王威晨出任。此新聞一出也引起不小的討論。加上近期林岳平總教練在談論內野佈陣時,特別提到會讓張育成以二壘為主,三壘用王威晨,游擊在江坤宇與鄭宗哲上做選擇,林子偉先放到外野。
相關新聞
這樣的配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還是引起部分球迷討論,認為今年在中職OPS+僅110的王威晨能夠卡住三壘,而不讓大聯盟級的張育成與日職一軍等級的吳念庭守三壘,似乎缺乏合理性。那王威晨在內野競爭之下,真的上不了先發名單嗎?

內野旅外主導,中職填缺
事實上本屆中華隊的野手競爭上,是以高階旅外為主,中華職棒與低階小聯盟為輔。也就是說只要能先放上張育成(MLB)、吳念庭(NPB)、林子偉(3A)即可。而因為這三位選手都有多守位能力,因此只要能先將這三位選手擺上打線,剩下便是中職選手與低階小聯盟自己的互相競爭。
在張育成確定會以二壘為主,林子偉移防外野後之後,剩下就是吳念庭要一壘先發還是三壘先發。因此王威晨在名單上的競爭對手,並不是旅外球員,是來自富邦悍將的一壘手范國宸。就看兩人誰狀況比較適合上場,來進行內野陣容的調配。

論短期大賽經驗
短期大賽經驗目前是個難以量化的優勢,由於范國宸近期沒有任何國際賽經驗,在中職也沒有打過季後賽,因此在大場面之下,范國宸能打出什麼的內容,基本都是未知數。

相比之下王威晨的大賽表現目前都叫人印象深刻,除了12強國際賽拿下最佳三壘手外,近幾年無論在季賽表現得如何,王威晨在季後賽表現都肯定會高一個檔次,彷彿越大的舞台越能讓他專注一般。
落後逆轉的領頭
王威晨還有另一個令人比較深的印象,便是在大場面與落後的關鍵時刻,王威晨似乎能發揮比平常更強的打擊能力。而這到底是粉絲的印象,還是王威晨真的有特殊能力呢?

從數據面來看,去年賽季王威晨在比分落後時,打擊表現會整整高出平常一大截,尤其是球隊在落後三分以內,王威晨的OPS會高達.954,並且在落後時得點圈有人,王威晨的OPS會再拉高到1.137。所以王威晨大賽關鍵一擊的印象,並非只是粉絲的空穴來風。
對此,如果另外將中職入選的內野手都先放進來比較的話,可以看出本屆在比分落後時,最能有所發揮的便是王威晨以及林立,平局時發揮較好的則是吉力吉撈與江坤宇。
面對高階投手
這邊先將頂尖強投數據設定在每局被上壘率低於1.20(聯盟平均為1.29),看看王威晨與范國宸在打擊數據上會有什麼樣的差異。

從數據上來看,范國宸目前在面對高階投手的表現與平時相比,會有巨大的下滑,尤其是在三振與保送上,會出現不小的差距。而王威晨在面對高階投手上能拿出更不錯的表現,其實在上壘率的部分,似乎在面對高階投手時,王威晨在選球上會變得更加專注。
當然在面對投手部分,被上壘率1.20以下的投手,以中信兄弟為最多,因此不需要對上中信兄弟投手的王威晨在這個數據上確實會有些許優勢。
同場加映:砲手依舊強
上賽季同時敲出最多全壘打,並且一同入選本屆經典賽國手的吉力吉撈.鞏冠與林立。在面對高階投手所拿出的表現雖然有些浮動,但兩位重砲手的威力依舊。

林立的部分,雖然面對頂尖投手表現,長打與上壘能力都有些下滑,但整體火力還是相當優異,就是從100分下滑到90分,足以證明林立面對聯盟頂尖投手群還是能維持一定水準。
而吉力吉撈則是面對頂尖投手的數據與賽季數據沒有太多區別,其中長打率是接近一樣,加上吉力吉撈在賽季中展現的力量和火力,真的很期待他在經典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