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俏的外表、投球實力依舊高端,可能已經使很多人暫時忘記,今年夏天將滿37歲、身高逼近兩尺的日籍巨人達比修,如今共已在日本、美國職棒打滾18個球季。從他生涯各階段成績 — 甚至追溯到學生時期 — 不難看出,達比修就是所謂的「天之驕子」。整個高中時代,主投332.1局、飆出375次三振,憑藉遠超同齡選手的球速、球感,三年合計防禦率僅有1.10。壓倒性宰制力、身形出眾、球威更完全不像剛成年球員,讓他從國中開始就受到各路MLB球探關注;高中畢業後,包括道奇、大都會在內的球團,便急不可待想簽下他。
雖然最終以一億日圓簽約金,加入很禮遇他的日職火腿隊,但達比修仍用極短時間證明,相較於他「大佛」等級的實力,日職終究只是一間「小廟」。效力火腿七季,勝率突破七成、防禦率低到只有1.99;入隊第三年後,逐季防禦率分別僅有1.82、1.88、1.73、1.78、1.44,數據不只頂尖還非常穩定。更別提這段期間,年平均可吃下超過205局。赴美前最後一季,更是給火腿留下璀璨結局:232局276次三振、18勝及1.44防禦率、第三次三振王;那五年他全都入選明星賽、兩度奪得防禦率王、拿過一次冠軍。

連年屠殺國內好手的畫面,似乎仍歷歷在目 — 來美國前,就已經廣泛流傳於影音網站的日職高光,至今或許仍讓許多資深球迷印象深刻。但轉眼前,達比修現在已經是MLB資歷11年的老將:這段期間主投1488局,留下防禦率3.50、FIP值3.46、以及3.37xFIP的精彩成績。自高中起算,達比修長年20年時間,都能對手陷入大麻煩。如此無懈可擊、充滿勝利、又強又長的生涯,光用一篇文章分析,大概很難講得淋漓盡致。即便受網站之邀,因應即將到來的經典賽,撰文介紹這位焦點巨星,我仍有心理準備,他的事蹟絕非幾個小時能講完。
就算我在這裡留下數千字分析,故事量恐怕都還遠不及本站另一名專業作家、時常關注亞洲球星的張尤金:光是與達比修相關的文章,就有這篇、這篇、這篇、這篇、這篇、這篇和這篇(還有其他我沒列上來)。說真的,光從張尤金這些文章,就能明白達比修的故事,根本有數不盡的面向 — 光是球種的相關的論戰,大概就要用一篇論文分析......例如「噴射球」謎團,速度及下沉軌跡與伸卡球相似,卻同時夾帶與滑球相反的橫移方向;或是「Supreme」,乍看有點像快速指叉,但速度更快且橫向位移更多的球路:
Yu Darvish, 93mph Supreme with Tail. 😳 pic.twitter.com/tJzgxRSK9l
— Rob Friedman (@PitchingNinja) July 6, 2020
沒有人知道這些到底是什麼球種;但事實上,相較於其它拿手武器,上面這些都還只是他的玩具。做為一位沒有張尤金這麼會說故事、反倒偏愛數據分析的寫手,我無法回答為何達比修能丟這麼多詭異球路,卻能告訴讀者他的實力究竟多出色。首先,雖然他的優異三振能力並非無人知曉,但在三振滿天飛、火球男滿街跑、各種噁心變化球橫行的現代棒球,達比修似乎也算不上獨角獸級的存在。
但事實上,他依舊是美職史上,三振效率最高的投手之一:
排名 | 投手 | K/9 | 投手 | 三振率 |
1 | Chris Sale | 11.07 | Jacob deGrom | 30.8% |
2 | Robbie Ray | 11.04 | Chris Sale | 30.6% |
3 | Jacob deGrom | 10.91 | Max Scherzer | 29.5% |
4 | 達比修 | 10.81 | 達比修 | 29.3% |
5 | Max Scherzer | 10.71 | Gerrit Cole | 29.0% |
當然,這裡設了不少有利達比修的條件 — 只要超過1000局就能入榜(所以看不到投超過4000局、K/9值也有10.6的Randy Johnson)、不考慮時代差距(Nolan Ryan在K/9榜上甚至落後Chris Archer),因此身處大三振時代、在MLB也投不到1500局的達比修,才能排這麼前面。話雖如此,他確實仍是無庸置疑的三振高手。直到去年出現衰退前,生涯前九季K/9值分別是:10.4、11.9、11.4、11.8、10.1、11.0、11.5、11.0、10.8,穩定維持高檔。縱使是大三振時代,能長期將三振率維持30%左右的先發投手,其實也沒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