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2/23

《2022-23球季》歡樂爵士戰報第二回:中場休息的上半季團隊總結

距上次歡樂戰報,過了有點長的時間,這段期間爵士先是經過戰績校正回歸,而後又遇到交易大限前的再一次重手拆隊,卻也還令許多人仍意外地,仍處於季後賽競爭者位置,趁著明星賽後的Break,為各位讀者分析這段期間爵士戰績電梯向下的原因,以及簡單分析交易後影響,做為季中大轉折的一次整理報告!

作者:monmo

我們回過頭來看爵士本季另一個相當值得玩味的有趣數據:交易大限前爵士28敗,可其中有多達22敗是在10分差之內(11分的話更多達24敗),這比例之高;11/27後更有高達10場5分內輸球(整季11場),剛好與傷兵潮爆發&三分開始疲軟(導致最後面對星度更強對手,更難靠團隊取勝)的時間點不謀而合-中間一度五連敗分差皆在5分內(5場總共只輸15分)。

換句話說,在本季如此多爵士惜敗比賽中,哪怕僅是其中3~4場改寫勝負,爵士的排名就大不同,但筆者卻沒有感受到教練團已窮盡辦法要贏球的那份侷促:在三分疲軟情況下仍不斷拚手氣,卻也不願意改善不斷被對手明星前鋒或後衛打爆情況(特別是中距離近攻),嘗試啟用陣中前後場最好的兩位防守者(Vanderbilt/NAW);或者在後衛單打被尺寸壓制時,也不願換上THT嘗試打破僵局。並非說換上他們結果就一定會比較好,但毫無變陣,著實讓人費解,畢竟這是能把NAW跟THT都拉回正軌的主帥Hardy,臨場應對又豈該僅止如此-筆者也只能推想,贏球並非其必要,磨練某些課題(除了防守),對他而言更優先。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龜"THT絕對是交易大限前調度上的一大懸案,儘管不時有不錯表現,總是被冷凍,但交易後頂扛替補控衛,立馬打出優異表現-所以早前為什麼不常用呢?

這種「不擺爛的鬥志+不求必勝的應變」,反映在球場上,除了小比分輸球,也發生在小比分贏球-27勝中,亦有高達16勝10分內/9勝5分內,這正是爵士今年比賽如此好看的原因: 55場中就有38戰(接近七成)10分內勝負,近四成(20場)5分內勝負,幾乎場場緊張刺激,激戰到最後一分鐘呀!

*儘管明星賽技術挑戰賽隨便打打被人吐槽像是來渡假,實際上Clarkson儼然是本季爵士的魂,有他在就不可能放棄比賽-這是本季爵士另一個謎,想坦籤卻又想長約續留Clarkson?

但更不免讓球迷們遐想:如果今天這支總是緊咬的爵士,目標是全力打出最佳戰績,教練團改為更重視逐場變陣認真求勝模式時,究竟能多出幾勝/排名第幾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展望下半季的結論

以上,正是褪去季初光環後,近兩個月爵士比賽的有趣與惆悵之處。但,下半季的爵士看來會更加歡樂!本季的交易大限,Ainge再次出手攪亂聯盟一池春水,將主要輪替Conley、Vanderbilt與Beasley,以及成功拯救生涯看來還有很多潛力可挖的NAW(有機會成為優質3D)都給交易出去(原本Conley與Beasley還要代表爵士參加明星賽技術項目),對照上半季來說,不可不謂是戰力上的大失血,換回戰力除了首輪簽,隨著Westbrook終究買斷,僅有Juan Toscano-Anderson與Damian Jones兩位板凳邊緣人,為了填滿聯盟規定人數,還得隨便簽兩個後衛。

*兩位一般咸認簽來湊數的後衛:Kris Dunn/Frank Jackson,在Hardy手上會不會又變成好用可用之兵,Hardy儼然成為交易永動機?

儘管這樁多被外界認為資敵湖人大補帖的交易,從養成、釋放上場時間與釋放薪資空間未來幹大事而言,未必如許多人想像的差勁,可實質上對戰力的折損肉眼可見:防守夠爛了,還把前後場最好的單防者都丟出去,團隊仰賴球的流動,結果把組織最好&輪替的兩位控衛也一併打包,外界多所認為這是Ainge打算不演了,加速往Tank路線前進(且不用承受擺爛罵名,是真的爛),這點連老將Gay在交易發生後,都曾提出同感,認為球隊目的就是為了向樂透奔跑!

*折損控球組織流量,首要衝擊就是擅打無球的Markkanen,正面想可以磨練其他領導球隊的技能與武器,反面卻也可能讓他歸於平淡,且看芬蘭司機如何突圍超越!

請繼續往下閱讀

But,問題是一切有這麼簡單跟稱心如意嗎?同樣的算盤Ainge季前可能就撥過了,誰知道曖昧不明的態度,在整修大師Hardy跟一群Underdog球員不想輸的聯手之下,硬是卡住還能競逐季後賽的位置,季前好幾位不被看好的球員,在Hardy手上都活了起來,縱使不刻意必勝,娃娃臉主帥也真的沒想刻意爛。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