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磨合用的灰熊戰以外,明尼蘇達灰狼在作出普遍不被人看好的三方交易後,僅繳出2勝3敗的戰績,其中不乏有大幅領先而遭到逆轉的比賽內容,也有輸給目前處於坦隊邊緣的黃蜂的結果,表面上看似是灰狼的全盤皆輸。不過,交易本就有得有失,只是需要衡量完成改變以後,究竟是否為利大於弊即可。因此,本篇文章將區分幾個段落,聊聊灰狼在這筆交易從紙面談兵轉化為比賽內容之後,到底產生了何種改變,以及有哪些值得努力的方向:
—
What They’ve Got
一個攻防兩端的真正控衛

作為一名35歲的老控球,Mike Conley在數據端的供輸顯然比起Russell差了許多,三分線端的猶豫不決也讓灰狼在攻擊外線出現問題,整體僅36%的三分命中率與增加的助攻失誤比,也讓Conley在帳面上遠遜於能提供火力貢獻的Russell。但如果細從比賽來看,這名老將在進攻端其實為灰狼提供不一樣的面貌──那就是讓全隊更加適應Gobert在場上的角色。Conley不但把多篇分析文章談到的Gobert傳球模式實戰演練,甚至把這本秘笈交給所有明尼蘇達的隊友。包含Big-Mac、NAW,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地板傳球弧度更高,能夠讓Gobert更輕鬆地把球塞入籃框。此外,Conley傳球優先的特色也讓團隊運轉更為流暢,入隊五場即繳出全隊第三高的On/Off Court OFFRTG差,更讓整季都在進攻端負產出的Gobert終於能夠更融入進攻體系之中。
彌補的第一步,至少是個好的開始。
然而,Conley真正令筆者驚豔的不是進攻表現,而是遠超Russell的防守輪轉意識。相較於目的性強、希望透過最有效率方式防守的DLo,Conley則是低調而紮實的鞏固團隊防線。Conley能夠利用腳步積極Close Out,並在瞬間踩穩下盤讓接應點無法在第一拍通過防線,選擇直接三分出手也容易受到干擾,給予其他四名防守者輪轉的時間。而在對球防守上,Conley也會時時注意掩護者的站位,來選擇較容易通過掩護的方式,同時留意己方中鋒的站位以選擇防守策略,甚至Box Out保護防守籃板。就連快攻回防都能拖著那雙老邁的雙腿,運用身體想方設法製造對手的失誤。在已經有Gobert做為防守中樞的情況下,Conley將對球場的解讀轉換為身體力行。儘管在身材上僅僅是合格的防守者,但比起Russell純粹的指揮屬性帶來的漏防效應,Conley毫無疑問讓灰狼擁有一名真正的後衛防守者。
—
一個意想不到的優異板凳鎖

儘管直到明星賽後才因為Prince的傷勢而得到上場時間,但NAW在場上的表現馬上贏得所有明尼蘇達球迷的尊重,更讓Finch決意在Prince健康復出以後,持續給予其上場時間。早在這筆交易達成時,便有北大荒當地媒體表示,NAW是曾在鵜鶘與其合作的Finch希望能在交易中得到的球員,如今看來,確實有其目的存在。
NAW能夠簡單下球,儘管在人群中穿梭運球的能力仍不足,但相較於Rivers在三分線上的遲疑、Nowell眼中只有籃框的純粹中間,小樣本的NAW明顯在投與傳間的拿捏更為平衡。能夠果決出手三分C&S並且確實命中,又或是等待隊友空切創造空檔後才切入攻擊籃框,找到被協防帶走的Dunker Spot終結點。這也許便是季前灰狼迷對Nowell的期待。
防守上的貢獻更是肉眼可見。三戰下來主守Hayward、Poole、Powell、George,不但能夠用臂展給予干擾,甚至也能抓準對方出手的瞬間拍掉球,讓球星的進攻回合以失敗作結。單薄的身體也許讓NAW的對抗性有些不足,但紮實的防守基本功以為他贏得足夠的上場時間。
雖然NAW將在今年休賽季成為受限自由球員,讓薪資緊繃的灰狼很難評估應該給出的合約,但這名四年級生能夠提供的攻防能量,是普遍觀察這筆交易的人沒有預測到的好處。短期內能夠取代Nowell與Rivers,提供足夠的火力銜接,也給灰狼一個三號位的上場的選擇,除開長期與新秀Moore的上場時間衝突問題,確實是意料以外的正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