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3/03

職業選手需擁有的5個金錢觀|談運動員生涯財務規劃

對職業選手而言,趁年輕時賺錢很重要,但擁有正確的金錢觀更重要,這不僅涉及運動員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務,也確保在運動生涯後期選手能維持應該有的生活水準。身為一位運動員生涯規劃師,聽過太多財務問題的慘例,這篇文章不跟你談投資、理財、儲蓄、消費等方法,而是想要回到最核心,跟大家談談職業選手必需要擁有的5個金錢觀念。

作者:曾荃鈺

觀點一、運動員年輕時應多賺錢,但不要只在賺錢,要衡量機會成本

職業運動不只是賺愈多錢愈好,更該懂得在高收入的同時,用錢滾錢創造收入的最大化,畢竟「人兩腳,錢四腳」,你是選手也跑贏不了,但請別忽略,賺錢的同時你也要付出一些代價,像是親情、友情、健康和幸福,運動員年輕時應多賺錢,但不該眼中只剩下錢,需考量機會成本跟你是否願意付出代價犧牲,免落得「前半生用命換錢,後半生用錢換命」的下場,了解自己賺錢的極限,才能活得瀟灑一些。

若你看一眼這世界上,能留下巨額財產的有錢人,他們的錢最終去處也只有三個地方:

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在生前自己把它花光光
  2. 交給國家或慈善機構幫你花,可能還要繳上一筆稅金
  3. 留給後代子孫幫你花

可見錢不見得多就是好,用不上也是一場空,但從年輕時就開始存錢卻是個非常聰明的舉動,退役選手很可能會經歷一段很長時間收入真空的狀態,年輕時的規劃就是為了預防未來,一些成功的職業運動員,例如拳擊手弗洛伊德·梅威瑟(Floyd Mayweather Jr.),他在職業生涯期間,將每場比賽的巨額報酬,投資在房地產、資本市場和其他行業上,成功在退役後成為一名企業家,年輕時他的尊嚴是用運動員的身體保值,年老時則是要靠他的財務規劃跟今年為他留下尊嚴,反例就是NBA名人堂的球星「戰神」艾弗森(Allen Iverson),年輕時是個非常成功的職業運動員,但他卻沒有善盡金錢管理的責任,揮霍成性,導致他在退役後差點破產,不僅陷入財務困境,太太也因此鬧離婚。

 

觀點二、只有花出去的錢,才是你的!

錢本質上就是對各種資源(自然資源或人造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量化,因此,只有當我們了解到錢只有在用來購買東西或為自己或他人帶來幸福時,才算是真正屬於我們的。就像是你參加運動比賽,你繳交了報名費才擁有這個參賽的身分資格,錢只有花了,讓你擁有了參賽的資格或是買了裝備穿在身上,你才能獲得運動的樂趣跟裝備的舒適感,錢要花出去,才是你的。

例如,美國職業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雖然他在運動領域取得了成功,但他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他的品牌喬丹(Jordan Brand)。喬丹在自己的品牌上投入很多精力、時間跟金錢,最終才能創造出一筆龐大的財富,如果他把這些錢都存起來,他可能永遠不會像現在這麼富有。也只有明白花錢是賺錢的一種方式,在創造了價值之後,才能獲得真正的回報。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例子是已退役的瑞士球王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他是史上最偉大的職業網球選手之一,他不僅會賺錢,也非常懂得理財,投資自己的品牌RF跟費德勒基金會外,還在選手時期就在多家公司中持有股份。此外,他還會把一部分錢用來購買房產,這些投資不僅為他帶來了更多的財富,也讓他的財富更為穩定。如果他只是花錢去買奢侈品,那麼這些錢就會在不久的將來消失,而且對他的未來也沒有任何幫助。

 

觀點三、賺錢是為了讓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給你帶來麻煩。

金錢應該是為了確保我們的生活是正向的,但同時也要注意金錢可能會帶來的風險和負面影響。例如NBA湖人隊的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他因從小搬家12次,貧窮且居無定所,沒有機會正式接受教育,因此他創立了LeBron James教育基金會,改善貧困年輕人的學校和生活狀況,2018年與當地公立學校合作創辦的「承諾小學(I Promise School)」持續實踐理念。

另一個例子是2023年1月在英國威爾士退役職業足球球星加雷斯·貝爾(Gareth Frank Bale),他和他的家人成立了一家名為「貝爾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慈善機構,以支持威爾士和全球各地的有需要的人,透過購買醫療器材和建立兒童醫院等方式,幫助在地。兩位選手都是用金錢讓社會、讓環境更好,也讓自己更幸福,相對來說,曾多年前在新聞上獨到年輕人為了買iPhone手機願意用一顆腎來換,這換來的只是讓自己未來的生活品質下降,或是要不吃東西兩周才能買到某個奢侈品,這樣的行為,卻要以犧牲生活為代價,真的不值得效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