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3/11

17歲的佐佐木朗希,短短一個月球速暴跌24公里!卻造就他成為「令和怪物」的真相

2019年4月6日,日本U-18高校代表隊紅白戰,17歲的大船渡高校投手佐佐木朗希橫空出世,以球速163公里打破大谷翔平的日本高校紀錄。但一個月之後,他的最快球速卻只剩下139公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如何造就他在3年後成為代表全日本的「令和怪物」?

作者:張尤金

Jeffery Chao

好文,日本近年有不少其他運動來分食年輕運動人才,但在投手這塊年輕一輩的均速向上提升了一大截,顯然是有針對投手訓練做精細規劃和改良的結果

張尤金

謝謝分享!這確實是台灣基層棒球必須急起直追之處!

2019年4月6日,日本U-18高校代表隊紅白戰,一個17歲的高三投手橫空出世,飆出時速163公里的速球,一口氣打破大谷翔平所締造160公里的日本高校球速紀錄。

圖片來源:野球日本代表 侍ジャパン 公式/Twitter

巧合的是,這名投手與大谷同樣出身岩手縣。伴隨著日本隔月將啟用的新年號「令和」,日本媒體開始稱呼他為「令和怪物」。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名投手就是佐佐木朗希,而這就是他綽號「令和怪物」的由來。

朗希在高二就投出157公里的球速,而那次在U-18高校集訓期間,面對日本全國最強高校打者的挑戰下,激發了他的腎上腺素。賽後他興奮地說:

「我感覺體內注入了一股奇特的力量。」

捕手搭檔藤田健斗(現效力阪神)則對佐佐木的火球感到不可思議:

「自從擔任捕手以來,這是我第一次害怕接投手的球。」

不只如此,朗希當天除了速球之外,滑球、指叉球連發,曾經以跑者身分站上二壘、並從二壘壘包觀察他投球的紅林弘太郎(現效力歐力士)說: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的投球超有尾勁,彷彿球是活的一樣。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事。」

(紅林或許沒想到,3年後他還見證了朗希的完全比賽)

不過真正的重點在後面。

 

短短一個月球速暴跌24公里(163→139)的真相

約莫一個月後,朗希擔任大船渡高校某場比賽的先發投手,這場比賽當然吸引眾多職棒球探與媒體記者前往觀戰,結果卻讓現場所有人大失所望。這場比賽朗希的最快球速竟然只剩下139公里,而且投球時揮動手臂速度之慢,連場邊記者都懷疑他是否在隱瞞傷勢。球速變慢之後的朗希為了壓制打者,只好大量摻雜慢速曲球,試圖擾亂打者的節奏。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マックさん@3.4 AKIBA SinfoNiA&5 渋谷/Twitter

在朗希球速崩盤之後,比賽結果已然不重要。一個月前才在全國舞台締造日本高校球速紀錄的天才大物投手,短短一個月球速竟然暴跌24公里(163→139),這太詭異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賽後大船渡高校棒球隊監督國保陽平這麼解釋:

「根據骨密度檢測的結果,他的骨骼還沒完全長成。」

「我們當然對他的球速寄予厚望,但他的身體似乎還沒有強壯到可以承受這種球速的程度。以成年人的標準,他的骨骼、肌肉、韌帶、關節都還沒成熟。」

另有記者向朗希詢問當天的投球狀況,朗希回答他只用了「四至五成」的投球強度,換言之,他是在國保監督授意之下,刻意用省力的方式上場投球。

下面是他高校時期飆出球速157公里的影片:

國保陽平監督正是朗希高校時期最關鍵的人物,他非常年輕,2019年當時只有32歲。筑波大學畢業後,國保短暫前往美國獨立聯盟打球,歸國後從事教職,朗希入學時他也才剛就任球隊監督。

畢業於筑波大學的國保監督專攻運動醫學,他多次請教筑波大學專精運動解析的川村卓副教授,以及運動專科醫師馬見塚尚孝,希望能找到避免棒球選手受傷的原因。他們發現,導致投手受傷的主要因素不只是投球數,更與投球強度息息相關:

「投手平時練投時應該用70-80%的力量投球,不能總是100%。」

「巨人投手菅野智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東海大學就非常擅於調節自己的投球力量,我認為這是對的。他之所以在進入職棒後沒有嚴重的故障,控制投球強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此,從國保監督運動科學的角度,朗希在全國高校代表隊全力投球,但在平日訓練及一般比賽時則必須保留投球強度。他認為如果朗希從一開始就毫無保留地不斷全力投球,那在他被冠上「令和怪物」封號之前,可能早就出問題了。

看看下面這顆指叉球:

國保監督與朗希的上述作法聽起來不難,但實務上恐怕很難做到。高校選手經常被要求任何事全力以赴,不管練習、正式比賽、練習賽、表演賽......都是如此,傳統觀念認為這是對選手精神力的磨練、求勝心的養成。換個角度想,如果王牌投手只用五分力投球,這叫其他拼盡全力的隊友情何以堪?又如何作為全隊的表率?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