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WBC經典賽】為何慘敗巴拿馬?以大聯盟科技檢視中華隊洲際慘案

12 : 5,中華隊在兩萬球迷眼前慘遭巴拿馬血洗,甚至一度被逼到「扣倒」提前結束的牆角。整場比賽在第六局直接被一波帶走,讓洲際變成圖書館,更使台灣的晉級之路備加艱辛,究竟中華隊輸在哪裏?是打擊,是投手,還是調度呢?透過美國職棒大聯盟研發的進階數據測量科技,讓我們用真實的數字檢視這場慘案

作者:劍花Charlie

Steve Liu

陳冠偉去年球季賽球速上看150km/h, 全場看下來最快的一球90mile/144公里,平均都在87~89mile游走

140公里的直球想壓制國際賽,無異緣木求魚

昨天會投那種鳥速度, 十成是壓力太大,擔心自己像鄧愷威和曾竣岳一樣飆速失控球,說到底還是教練團換投人選的問題..........要找有大賽經驗的來拆彈,找職棒一、二年級生來拆彈.......不解釋

劍花Charlie

理性的說,我不認為年齡是影響拆彈能力的因子,不然這賽季李振昌被呂彥青取代是怎麼一回事呢? 俊岳過去兩年的宰制也是年輕人出頭的好案例,可見經驗不是一切

Steve Liu

經驗不足在漫長的例行賽不是問題,但在關鍵的國際大賽問題應該就不小了~

一貫三

的確年齡不完全是影響拆彈能力的因素,但平常沒在拆現在突然要拆,就很有影響了吧

劍花Charlie

@一貫三 但是曾跟冠偉不會沒有經驗吧? 這兩人都有第八局上來壓的時刻吧? 我個人是不太相信經驗論啦,像鄭宗哲也沒有經驗,但打得不錯

一貫三

@劍花Charlie 詳細請參拙作,我統計了去年兩個人的出賽狀況,這樣的場面可以說幾乎沒有

一貫三

@劍花Charlie 另外是,我想「初生之犢不畏虎」雖然值得讚賞,但畢竟會怕的還是多數,並不能以此作為經驗不重要的反證

劍花Charlie

@一貫三 抱歉沒能詳讀大作哈哈。但我會認為投球實力對表現影響還是比心理素質高,不然心臟再大顆,只能丟120km也沒有用。或許他們在大場面表現會比較差,但曾過去兩年的等級依然擺在那,我想信任他是沒有問題的決策

Steve Liu

@劍花Charlie 如一貫三大所言,經驗也有分等級

在亞運/奧運/WBC資格賽/WBC分組賽/WBC複賽/WBC決賽/無人在壘/無人出局滿壘下的經驗和抗壓性差異簡直天差地遠,顯然陳冠偉/曾竣岳這樣的年資累積出來的經驗,頂多能在WBC分組賽下的無人在壘情況下適用,你把他在無人出局滿壘下推出來就是推他們送死

Steve Liu

這賽季李振昌被呂彥青取代

=>這還是比賽強度的差別,在前天這樣的場子下我不覺得上來的是呂彥青的話收得掉尾

劍花Charlie

@Steve Liu 比賽強度是比賽強度,但我的主張仍是一樣的:實力的差距>壓力影響,不是說壓力不影響,但實力更為重要。

不然你要用年資論來推,那乾脆叫王建民去丟,他經驗那麼豐富、有對戰高階打者的資歷,但沒人會讓他上,為什麼?因為實力才是重點

Jeffery Chao

球速上看150km/h那是陳冠偉受傷前吧,他傷癒歸隊之後差不多就是昨天那個球速,只是中職打者打不好他的指叉,但巴拿馬打者沒這問題

一貫三

其實他在中職偶爾控球就會出事,所以會被連打,昨天就(ry)

劍花Charlie

陳冠偉應該是接受味全魔改,降球速求高上飄位移。那這個轉換必須實際檢驗,沒有一定不好,然而他的球路對巴拿馬的等級到底有沒有壓制力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本文沒有談陳冠偉的原因,便是我也不敢說巴拿馬層級為何,另外被打爆也可能是打者outperform,不是我們威力不夠,由於這只是一個很小小小的樣本,我實在不能以此斷定陳的實力

Steve Liu

@劍花Charlie 如果味全邏輯是降球速求高上飄位移這就神邏輯了,我只聽過球速越快視覺上飄效果越好,還沒聽過降速求上飄的

劍花Charlie

@Steve Liu 這是有可能的啊,有可能雖然丟150但位移很爛,威力比140位移好還要差,雖然不多,但這是有可能的

i6328168

要是台灣各級棒球能夠充分利用筆者所說得MLB進階數據,做好每位選手的大數據搜集並透過AI高速運算來逐一分析修正姿勢、出手及加強全身肌肉力量的運用,相信台灣棒球的進步會更快!

台灣有全球前十名的晶片設計廠聯發科、聯詠、瑞昱以及奇景分別位居第4、第6、第8以及第10、第一名的晶圓代工廠TSMC,為何不利用這些科技上的優勢好好設計出一款類似Chatgpt的運動人工智能顧問呢?

把所有球員從少棒到職棒的生涯數據通通輸入分析,藉由高速運算來修正球員錯誤的動作,以求精進。

劍花Charlie

台灣職棒沒有那個金錢跟誘因去引進這些設備……唉

12 : 5,中華隊在兩萬球迷眼前慘遭巴拿馬血洗,甚至一度被逼到「扣倒」提前結束的牆角。整場比賽在第六局直接被一波帶走,讓洲際變成圖書館,更使台灣的晉級之路備加艱辛,究竟中華隊輸在哪裏?是打擊,是投手,還是調度呢?透過美國職棒大聯盟研發的進階數據測量科技,讓我們用真實的數字回顧這場慘案

Baseball Savant資料庫

首先來說明一下筆者使用的資料來源,是Baseball Savant資料庫,這不是什麼黑科技,而是2015年以來就存在的官方網站。主要功能在於利用Statcast系統,除了最基本的球速之外,還能測量投手的轉速 、位移,以及打者將球打擊出去後的擊球速度、擊球仰角以及球的落點,使我們能更精確的知道每一位球員的表現,畢竟我想沒有人可以用肉眼看出這一球幾公里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要如何使用該網站呢? 最後面會說明

巴拿馬重砲血洗 : 力量上的輾壓

這張圖是巴拿馬vs中華的Box,基本記錄了每一位打者的表現,不過很明顯的,最右邊一欄的「火焰」符號是其他網站沒有的,而那是指該球員打出的「強勁擊球」數,什麼是強勁擊球?是指球被打者打出的瞬間,球噴出去的速度達到152公里以上,便是強勁擊球。在此項表現上,可以看到左側的巴拿馬,比起中華打出了更多的強勁擊球,並且先發打者每一棒都有擊出。

巴拿馬打得比較好

在強勁擊球數上,巴拿馬整場共打出15顆,比中華多了4顆。全場最強勁的一球也是有巴拿馬所擊出,也就是第四局上Jahdiel Santamaria一棒將比分拉開到4分的二壘安打,初速來到173公里。當然,擊出去的球速度快不代表打得好,如果都是滾地球或是往天空打得內野高飛球,就沒什麼用。只可惜,巴拿馬在擊球仰角上也表現得很好,15顆強勁擊球中有7顆仰角分布在破壞力強大的8到32度間,中華隊則只有5顆,顯見在打擊端上,巴拿馬的確掌握得很好,而且他們還選到了8個保送,我們只有3個,使得雙方打線的差距持續擴大,更顯示他們著實將中華隊投手打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剛剛是打者表現,這邊是投手,可見右上角的胡智爲一個人就被打了6個強勁擊球

時機

然而巴拿馬確實打得好,但中華隊也沒有到很差,吳念庭甚至擊出得分效率最高的全壘打,那球初速達到162公里,飛行距離突破400英尺,江坤宇更是擊出三顆強勁擊球;那為何兩隊差到了7分呢?除了對方保送跟安打更多,便是"時機"的問題了。有看比賽的球迷都知道,中華隊是在第四局跟第六局被兩個分別失去5分跟6分的大局,在巴拿馬的攻勢串聯下被一波帶走。差異便在此,中華隊的攻勢都無法凝聚成一個大局,然而攻勢串聯與否比起實力,更多時候是無法控制的,有時候你就算打出了好表現,依然無法帶來好結果,這樣講聽起來很像玄學,這邊舉一個例子 : 

相信球迷對這球依然記憶猶新,打出去後差點以為鄭宗哲要直接回本壘得分,但最後遭到接殺。從結果來看不如人意,但你要說鄭宗哲沒有打好嗎?從Savant系統中,我們調出跟這顆球同樣擊球初速104英哩且仰角同為35度的球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看到這顆球在大聯盟紀錄中,形成安打的機率BA高達0.714,甚至有68.3%的機會會形成全壘打,同時他的仰角跟速度也都在前述的高破壞力區間中,證明了就算表現很好,也可能被各種因素搞砸。當然這不是說我們表現沒有比較差,只是闡明這場慘敗背後,存在打線表現不如人,以及失去地主靈氣等多重因子,最終一步一步被巴拿馬拉開。

投手

相較於打者,投手的問題才是這場變得如此悽慘的主因。固然打擊表現很大一部份受打者實力影響,但這場比賽,我們在投手較能控制的三振保送上,保送數8甚至比三振還多,自是非常不理想。當然,巴拿馬投手也沒有表現多好,但我們表現更差。

其中當以曾峻岳跟鄧愷威兩位投手表現較令人失望,前者日前曾被美國權威棒球媒體FanGraphs評為有上大聯盟的潛力;後者則是即將站上大聯盟的潛力新秀,卻雙雙在第六局上保送連發,合計投了0.0 ....這不是表情符號,而是真的沒有解決任何人就狼狽退場,是讓比賽失去懸念的關鍵。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