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睽違十年,WBC世界棒球經典賽再度在台灣辦理小組預賽,身為從三商虎時期就開始看球的棒球迷,只要有在台灣辦理的國際賽事是一定會進場支持的。筆者在2013年到洲際棒球場現場看了澳洲跟對荷蘭兩場球賽,分別是4:1、8:3贏球,儘管下一場對韓國八局下郭泓志被姜正浩打一隻逆轉兩分砲,2:3吞敗,複賽對日本的差一個好球,再度吃了鍋貼,但也真正感受到中華隊是有能力跟當時的日韓一拚的。只可惜四年之後在韓國的小組預賽連輸以色列、荷蘭,最後又在延長賽敗給韓國,陷入要打資格賽的泥淖中。不過好在本屆起賽制修改,會內賽名額擴充,讓中華隊再次能從會內賽出發,儘管組訓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小插曲、賽程安排上看不出來主辦國優勢、還有行銷商品亂七八糟問題一堆的狀況之外,至少,我們又能再次在自家國門看到中華健兒出征國際一級棒球賽事。
【充滿意外的先發陣容】
下午在公布先發名單後,當然有許多意料之中的選手,但也相信許多球迷和筆者一樣對某些安排充滿了意外之感,畢竟對巴拿馬一戰是賽前評估必定要贏的一場(無論從各方網站預測、奪冠賠率、晉級賠率……等方面),加上挾著自辦、官辦熱身賽十連勝的氣勢,小組首戰看起來是勢在必得。不過令筆者意外或覺得賽後會被拿出來檢討的部分包括了:

1.國際賽一定要靠高姓捕手?首先一定要提,而且一定會被拿出來檢討的就是先發捕手擺了高宇杰,(其實當時捨戴培峰選高宇杰的這個操作就讓筆者有點不解了)。儘管高宇杰在2019的世界十二強棒球錦標賽打擊率高達0.444(9打數4安打),但畢竟是2019年的事了,高宇杰在2022年整季只出賽37場,冠軍系列賽甚至完全沒上場,這種情況下入選已經夠意外了。再來首戰的投手是統一獅的胡智為,除了季賽多與林岱安搭配外,熱身賽大多搭配捕手也都是吉力吉撈.鞏冠,也因此,高宇杰的先發確實讓人充滿了意外,以及就結果論而言發生了回傳球兩次接補不乾淨的瑕疵。
2.還沒變身大王的小玉?熱身賽明顯打擊沒有回溫的王柏融(好像已經失溫三年了…)依舊進入先發陣容,本屆中華隊的特色就是擁有大量工具人(內野各守位都可以守的、內外都可以守的、可以蹲捕又可以守一壘的……等),打DH的林立守備未必比大王差,但板凳上的鞏冠、王威晨狀況應該都略勝大王,就結果論而言,大王昨天LOB有6個,說他是昨天打擊最大的斷層也不為過(儘管筆者是樂天迷嗚嗚嗚………)
3.陳傑憲打第九棒的思維?現代棒球其實都會強調火力最大化,把好的打者盡量往前面塞,能增加越多次打擊機會越好,但筆者自己感覺在台灣棒球圈一直有九一連線的迷思,可能是受到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當時最恐怖的第九棒廖敏雄的影響,廖敏雄在該屆奧運預賽7場都有安打,26個打數10支安打,包括兩支全壘打,打擊率高達0.385,除了預賽對日本打了三支安打,更在四強賽再次遇到日本打出關鍵的超前陽春砲。但是,筆者還是認為陳傑憲的棒次若能再往前移,加上昨天江坤宇的打擊狀況,也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充滿意外的投手調度】
本屆中華隊需要打四場比賽,打一休一再三連戰,因為有一天的休息日,因此第一場的投手調度相對來說是蠻有彈性的,再加上WBC特殊的投手球數限制規則,預賽的投球上限是65球,而投超過50球則需休息四天,30球必須休息一天。若以中華隊的賽程,第一天只要投50球以內的投手,都可以在第二場對義大利時上場。筆者在這邊還是要強調一下,本屆中華隊,「沒有大投手!沒有大投手!沒有大投手!」

1.偷局數的思維?先發投手胡智為其實在第一場明顯不像在熱身賽一樣的勇猛,也許是對止滑粉、比賽用球還在適應的過程(偷臭一下,中華隊也太慢得到這次的比賽用球和止滑粉了吧!還是說這也是大聯盟的問題?),胡智為前三局其實投得跌跌撞撞,除了局局被上壘之外,在第一局與第三局都是首名打者上壘,好壞球比也不盡理想,在第三局化解危機安全下庄時,當時用了球數是52球,但其實在故意四壞之前,用球數恰好是50球,若教練團有考量到三連戰多一些可用之兵,也許在兩出局後就可以做出投手更換。但第四局看到胡智為繼續上場,說意外,但也不意外,畢竟看過多年中華職棒的球迷們都知道台灣的教練是很喜歡偷局數的,但昨天前三局胡智為狀況真的不好,而且當時陳仕朋、陳冠偉都已經熱身完畢,若是給他們乾淨的開局,也許結果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