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分組第一變墊底!談中華隊在2023經典賽的四大缺失

原本贏荷蘭後,暫居分組第一的中華隊,最終因為敗給古巴後比較失分差,從龍頭直接變成墊底,下屆經典賽,很有可能得從資格賽打起。 雖然這次中華隊能在強敵環伺的A組拿到兩勝,已經非常不容易,但還是有不少缺失,是我們可以去檢討並改進的。

MrBigRyan

不好意思這麼說, 但整篇都是事後諸葛
1. 沒有王牌先發這件事, 然後呢? 檯面上還有誰可以上沒上?
2. 第一場投手調度, 我只想到該先上李振昌來拆彈, 而不是陳冠偉或是鄧凱威但選手狀況應該還是教練最了解. 而且可能考慮第一戰, 不要燒牛燒到空
3. 捕手斷層, 不如說野手斷層 過去幾年不都是最強中華隊, 去的都是固定面孔 看看整個內外有多少人是第一次穿中華隊制服
只是他們沒失誤
4. 大王跟子偉 在第2第3戰的時候也打得不錯啊 不上他們, 誰可以上而且打得比較好

個人淺見, 這屆WBC不是認為是換血的一屆, 而且看看賽前的各項評估, 中華隊的表現真的不差
真要為一不解的只有第一戰比數沒拉開的時候該尚有經驗的李振昌, 但我這也算事後諸葛

RF

檢討文發在事發之後,本來就是時候諸葛,用意在於避免下次一樣的事情發生。

1.其實認真說整個過程就是國際賽太久沒打了,大家都很生疏。對於旅外選手的掌握生疏,對於國內選手跟外界的差距也很生疏。偏偏比賽在國內打,熱身賽也是跟國內職棒隊打,熱熱鬧鬧10連勝之後,還是不知道跟外面球隊打起來是怎麼回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下一次打資格賽其實也不錯,把資格賽當熱身賽打,先彼此熟悉也好(反正看來看去,需要打資格賽的隊伍,應該也不是我們的對手)。

2.調度節奏不夠明快。職棒打一整年,投手爆掉沒關係,責任局數吃完,下一場再調整,但場場關鍵的國際賽沒有這個空間。好比陳仕朋其實很明顯就是壓不住,第一局固然有野手失誤,但是看幾個打席就知道球威根本不夠壓制,古巴一棒打的比一棒強,這不是他的問題,是安排越級打怪的問題,但還是只能拖著先繼續丟。或許也真的是換掉場上的也不知道後面的壓不壓的住,但這就回到第一個問題了。
野手部分,我覺得吉力吉撈問題不大,捕逸是因為對黃子鵬球路不熟悉(又是熟悉問題,子鵬熱身賽是搭高宇杰),捕逸之後可能慌了也才有後面的界外漏接。
林子偉扣掉那發全壘打就是沒發揮,雖然選球還在,打出去的球卻不強。王柏融也是擠出了兩支安打,但是擊球內容說真的不怎麼樣身(站上另一位大大有探討王的問題),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後一天晚接午的賽程何不順勢換上休息較充分的球員,更何況子偉有自打球受傷的情形。還是要強調國際賽場場關鍵,該換能換就應該要試著換,因為過了時機點就沒了。

3.投手問題,中壯年世代的維持很重要,江少慶前兩次國際賽就是Ace級的內容,但是回到國內,無傷無痛,為什麼球速掉這個多,他第一個半季在彈力球年代是可以壓制中職的,為什麼後來的兩年換球後反而內容都不佳。沒病的都這樣了,更遑論王維中跟曾仁和各種傷勢不斷,是國內職棒真的不會調整投手嗎。
年輕世代好的投手,量已經比上一個世代多了,還沒不夠穩定,又或者有傷勢問題,連季賽都是打打停停的,國際賽當然就沒份(古林、徐若熙、黃恩賜)。

2023經典賽A組的賽程已經全部結束了,原本贏荷蘭後,暫居分組第一的中華隊,卻因為敗給了古巴,加上晚場的義大利擊敗荷蘭,最終因為比較失分差,從龍頭直接變成墊底,下屆經典賽,必須得從資格賽開始打起。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這次中華隊能在強敵環伺的A組拿到兩勝,已經非常不容易,連晉級八強的義大利,都敗在我們的手上,也確實如陳禹勳在古巴戰賽後所說,台灣棒球是有機會的。

 

但鼓勵歸鼓勵,感性過後我們還是得回歸理性,來針對WBC四戰打完後,中華隊的表現來做一個總檢討,今天整理出了四大缺失,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看,中華隊有哪些環節,是可以去檢討改進的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第一點,我認為是先發投手,缺少一位可信賴、安心的王牌。

 

這個問題其實從選人的時候,就已經能預料到了,跟其他國家相比,巴拿馬跟義大利都有現役MLB投手,古巴也把日職一軍的守護神轉先發,而我們跟荷蘭的投手強度比較接近,基本上都以國內聯盟的投手上陣。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隊內的14名投手,雖然有像王維中、胡智爲這種,曾登上過大聯盟的投手,但都已經是四、五年前的事了,現役只有徵召到鄧愷威一位,是在小聯盟體系的,層級只有2A,巨人還祭出了投球限制,甚至在官辦熱身賽前才放人,結果他根本無法先發,連放在牛棚,實際上都只有一場出賽,0.0局的貢獻。

 

那最終排定的預賽四戰先發,分別是胡智為、江少慶、黃子鵬以及陳仕朋,表現最佳的我認為是胡智爲,至少前三局是沒有讓巴拿馬拿到任何一分,可惜往第四局投下去就不行了。

 

那12強王牌江少慶,對古巴的後援是投的不錯,可是對義大利的先發就只投兩局,挨四支安打掉兩分退場,狀態看起來隨時會爆,教練團才決定先壓上王維中這張牌,間接導致後面的輪值排序,跟原本預想的不太一樣。

 

黃子鵬是四先發中,唯一一個帳面上有拿到勝投的,但實際上他也只投2.2局就退場,當然有一點被隊友跟主審連累,在捕手失誤連連、好球帶又非常小的情況下,老虎沒有到完全爆炸,已經是很厲害了。

 

陳仕朋則是最慘烈的,控球狀態不錯,但失投球卻太多,球威也不夠,被古巴打者的長打火力給擊潰,加上隊友守備也有狀況,只投1.1局就失掉五分退場。

 

全部加起來計算,中華隊在這次賽會的先發環節,合計只吃九局就失掉十分責失,防禦率高達10.00,除了對義大利那戰以外,其餘三戰我們都是先掉分的那一方,要從後面苦苦追趕,當然也會大大加深贏球的難度。

 

再來第二點,是投手調度會不定時當機,特別是第一場。

 

第一戰對巴拿馬賽前,餅總早已說過,全部投手都要下去備戰,務必得搶下這一勝,而且隔天又是休兵日,調度上的空間也很大,理論上觀察胡智爲有狀況,就會馬上換人了,但實際看比賽,卻發現他們並沒有這樣做。

 

前三局胡智爲都有讓對方上壘,第一局用雙殺化解,第二局解決掉Jose Caballero,第三局則是無人出局就被敲長打站上二壘,還好他再次頂住,雖然花費了一番手腳,但至少力保不失分。

 

當時用球數來到52球,距離65球上限還有13球的空間,教練團選擇讓他續投第四局,其實就已經有點小「偷」,但也還能理解,反正一有狀況,應該就會馬上換人。

 

結果胡智爲上來又被敲二壘安打,教練團居然還按兵不動,繼續讓他投下去,甚至連前一次打擊從他手中敲安的Luis Castillo上來,他們還是沒換投,等到失分已經出現,才讓陳冠偉上來接替,真的也為時已晚了。

 

首戰當機的調度還不只這個,第六局換鄧愷威上來更奇特,而且是在中華隊好不容易追分,氣勢有稍微起來的情況下,把熱身賽保送連發,陣中最不穩的投手換上來,即便到現在,我還是想不透,教練團當時的想法是什麼。

 

結果鄧愷威一上來,先是觸身球,再來完全控不進好球帶,連對手要用短打幫他,他都出現失誤形成滿壘,這個炸彈實在太大,誰來拆恐怕都一樣會爆炸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