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分組第一變墊底!談中華隊在2023經典賽的四大缺失

原本贏荷蘭後,暫居分組第一的中華隊,最終因為敗給古巴後比較失分差,從龍頭直接變成墊底,下屆經典賽,很有可能得從資格賽打起。 雖然這次中華隊能在強敵環伺的A組拿到兩勝,已經非常不容易,但還是有不少缺失,是我們可以去檢討並改進的。

MrBigRyan

不好意思這麼說, 但整篇都是事後諸葛
1. 沒有王牌先發這件事, 然後呢? 檯面上還有誰可以上沒上?
2. 第一場投手調度, 我只想到該先上李振昌來拆彈, 而不是陳冠偉或是鄧凱威但選手狀況應該還是教練最了解. 而且可能考慮第一戰, 不要燒牛燒到空
3. 捕手斷層, 不如說野手斷層 過去幾年不都是最強中華隊, 去的都是固定面孔 看看整個內外有多少人是第一次穿中華隊制服
只是他們沒失誤
4. 大王跟子偉 在第2第3戰的時候也打得不錯啊 不上他們, 誰可以上而且打得比較好

個人淺見, 這屆WBC不是認為是換血的一屆, 而且看看賽前的各項評估, 中華隊的表現真的不差
真要為一不解的只有第一戰比數沒拉開的時候該尚有經驗的李振昌, 但我這也算事後諸葛

RF

檢討文發在事發之後,本來就是時候諸葛,用意在於避免下次一樣的事情發生。

1.其實認真說整個過程就是國際賽太久沒打了,大家都很生疏。對於旅外選手的掌握生疏,對於國內選手跟外界的差距也很生疏。偏偏比賽在國內打,熱身賽也是跟國內職棒隊打,熱熱鬧鬧10連勝之後,還是不知道跟外面球隊打起來是怎麼回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下一次打資格賽其實也不錯,把資格賽當熱身賽打,先彼此熟悉也好(反正看來看去,需要打資格賽的隊伍,應該也不是我們的對手)。

2.調度節奏不夠明快。職棒打一整年,投手爆掉沒關係,責任局數吃完,下一場再調整,但場場關鍵的國際賽沒有這個空間。好比陳仕朋其實很明顯就是壓不住,第一局固然有野手失誤,但是看幾個打席就知道球威根本不夠壓制,古巴一棒打的比一棒強,這不是他的問題,是安排越級打怪的問題,但還是只能拖著先繼續丟。或許也真的是換掉場上的也不知道後面的壓不壓的住,但這就回到第一個問題了。
野手部分,我覺得吉力吉撈問題不大,捕逸是因為對黃子鵬球路不熟悉(又是熟悉問題,子鵬熱身賽是搭高宇杰),捕逸之後可能慌了也才有後面的界外漏接。
林子偉扣掉那發全壘打就是沒發揮,雖然選球還在,打出去的球卻不強。王柏融也是擠出了兩支安打,但是擊球內容說真的不怎麼樣身(站上另一位大大有探討王的問題),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後一天晚接午的賽程何不順勢換上休息較充分的球員,更何況子偉有自打球受傷的情形。還是要強調國際賽場場關鍵,該換能換就應該要試著換,因為過了時機點就沒了。

3.投手問題,中壯年世代的維持很重要,江少慶前兩次國際賽就是Ace級的內容,但是回到國內,無傷無痛,為什麼球速掉這個多,他第一個半季在彈力球年代是可以壓制中職的,為什麼後來的兩年換球後反而內容都不佳。沒病的都這樣了,更遑論王維中跟曾仁和各種傷勢不斷,是國內職棒真的不會調整投手嗎。
年輕世代好的投手,量已經比上一個世代多了,還沒不夠穩定,又或者有傷勢問題,連季賽都是打打停停的,國際賽當然就沒份(古林、徐若熙、黃恩賜)。

 

如果說分數可能已經差距太大,想藉由首戰的機會,讓熱身賽非常不穩的鄧愷威上來「調整」一下,我還可以理解,搞不好他是大賽型體質,牛棚、熱身賽丟得不好,上去實戰丟就沒問題,那後面幾戰就可以考慮用。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當下的情況才差四分,後面還有四個半局可以進攻,以結果來說,如果中華隊後續投手有鎖住,那分數是真的有追回來的,所以讓鄧愷威上場的這個調度,就成為本屆經典賽,最大的謎團了。

 

投手教練許銘傑後來受訪時提到,當下評估是鄧愷威長期在美職體系發展,應該能對付巴拿馬打者,畢竟他還有一顆很好的滑球,派他上去應該可以把局數吃下來,但這個思維,應該是要建立在鄧愷威報到前才對,看過他熱身賽的表現後,教練團還能信任並相信他,老實說我非常佩服。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經歷首戰後,教練團顯然有針對調度去做檢討,雖然後面還是有出現單局爆,換投稍微慢半拍的情況,像義大利時的王維中,還有古巴的陳仕朋,但對比第一戰對巴拿馬,確實已經好了很多,可惜首戰的12分,丟得實在太傷,導致後來比失分率時,中華隊會非常不利,也是最終沒能晉級八強的敗因之一。

 

接下來第三點,我認為是中華隊的捕手世代,真的出現了斷層。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洪一中、葉君璋、高志綱再到林琨笙、林泓育,台灣國家隊捕手的熟面孔,如今不是已經轉任教練,就是年事已高,身手漸漸退化,近幾年有國手資歷的張進德,也因為去年賽季的低迷,跟這次經典賽無緣。

 

所以這次選的三位捕手,只有高宇杰有一級賽事的國際賽資歷,2019年12強確實表現亮眼,而吉力吉撈鞏冠,上次穿中華隊戰袍是2014年亞運,林岱安則是有亞冠賽、中職日職對抗賽的經驗,但12強臨時被剔除在外,被張進德給取代。

 

不只國手資歷欠缺,賽前選人時,也因為去年賽季中職表現最出色的捕手戴培峰,最終被割愛在30人之外,引起了輿論的反彈,或多或少也讓中華隊捕手群在出征前,心裡就蒙上了一層陰影。

 

正式比賽四場打完,中華隊只讓吉力吉撈鞏冠跟高宇杰先發蹲捕,林岱安則是都從板凳出發,最後一場對古巴才出來,也如賽前預料,是三號捕手的定位。

 

以高宇杰在官辦熱身賽的調整狀況,我認為教練團排他首戰先發,絕對沒問題,打擊有一支長打出現,守備上更上演多次阻殺成功,如果要以防守為出發點,選擇高宇杰一點也不奇怪。

 

但問題在於,高宇杰實戰的發揮,真的跟預期的落差太大,第二局有一個接球捕逸,第四局兩度接右外野的回傳球,都因為太急著要做tag,沒有把球接好,面對巴拿馬跑者兩次盜壘,一次傳短,另一次傳高。

 

而且,心理影響身體,防守也影響打擊,高宇杰這場上來打兩次,一次是擺短棒結果點成雙殺,另一次是在得點圈有人的時候被三振,結果只打五局就被換下場,後續比賽也完全沒再上來過了。

 

那吉力吉撈鞏冠呢?打擊的表現真的沒話說,這次經典賽繳出0.333/0.429/0.667的打擊三圍,OPS超過1,三場先發的比賽都有安打貢獻,面對義大利那一棒擊沉,往後也會被不斷拿出來回放,是台灣球迷都會牢牢記住的美好回憶。

 

但是,吉力吉撈的防守,確實也發生不少瑕疵,特別是對荷蘭的時候,第一局就出現兩次捕逸,接球的安定感非常不夠,外加一次本壘上空飛球漏接,害老虎多丟一分,連對手發動盜壘戰術,他也完全沒轍。

 

假設中華隊有其他可信賴的捕手,那餅總搞不好就直接換人了,可是看過第一戰高宇杰的表現後,真的也不敢換,板凳上雖然還有林岱安,但他的火力跟吉力吉撈落差太大,後續會不利於追分,所以還是只能用吉力吉撈,而這個捕手世代交替的防守問題,恐怕也會成為「新」中華隊,待解的課題。

 

最後是第四點,外野手戰力多,卻派不太上用場。

 

這次17位野手中,定位外野的總共有6位,包括陳傑憲、王柏融、林子偉、成晉、陳晨威以及郭天信,前三位是固定先發,後面偏向功能型替補,成晉是唯一右打、執行戰術、代打代守都可以,這次也有敲安打延續攻勢,算是板凳中表現比較亮眼的選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