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WBC世界棒球經典賽,雖然中華隊無法從A組脫穎而出,但在這次預賽中,還是出現許多亮點。其中賽前常被球迷爭論的其中一個問題,便是兩位中線選手鄭宗哲與江坤宇的能力。而隨著賽事的進行,大聯盟帶來更多的數據展現,答案逐漸撥雲見日。

還記得正賽開始前,包含筆者在內都認為,江坤宇與鄭宗哲兩人互有不同能力。簡單來說就是鄭宗哲擁有較強的攻擊能力,而江坤宇的防守能力較為穩定,因此當時預測教練團會在兩位互補能力的游擊手中擇一先發。
相關文章:台灣頂尖游擊手之爭,鄭宗哲與江坤宇
最後教練團的選擇大家都知道了,江坤宇成為本屆中華隊先發游擊,而鄭宗哲則是鎮守二壘。而這兩位20出頭的年輕選手都沒有讓全台球迷失望,除了優秀的防守表現外,兩人更是繳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打擊表現。

令人意外的打擊
得利於本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新增數據的統計,我們得以將台灣頂尖選手的表現數據化,讓我們更了解這些選手到底優秀在哪,而這當中最讓人想像不到的可能就是中華隊游擊手江坤宇。
江坤宇因為身材與打擊型態,加上崛起的年份與中職爭議用球重疊,以至於球迷對於江坤宇的打擊印象不要說談到長槍,就算是聊到「擊球強勁」,球迷可能都不太會想到江坤宇的名字。

但在這次WBC的賽事中,江坤宇在擊球的表現讓許多球迷看到了這位年輕小將的潛力。在有紀錄的13次擊球中,打出Hard Hit(強勁擊球)就有5次,次數在中華隊只遜於張育成。這些都足以證明江坤宇擊球的強度絕對不只有大眾所想像的那樣缺乏。

但即使江坤宇有如此穩定的擊球品質,為何在長打的表現上依舊不如其他在中職的學長?
可惜的長打
回顧江本屆預賽江坤宇打擊初速的前三名,分別是100.3mph、99.4mph、98.3mph,打出強勁擊球的次數則是這次中華隊第二名,其穩定度不輸其他中職強打者,但是在長打率上卻還是差了一大截。
其主要原因是江坤宇的打擊角度偏低,雖然打出Sweet Spot(擊球角度介於8-32度,最容易打出安打的角度)也高達6次,但其中2次只有9度,打擊彈道明顯較低。
相較之下,這次站穩先發的中職打者彈道都較江坤宇高;吉力吉撈.鞏冠彈道明顯四人中最高,目標就是把球往天上打,不是出局就是長打。因此本次預賽安打數雖然與江坤宇相同,但對義大利的那支全壘打就足以把兩人的長打率拉開。

林立和陳傑憲則是都將打擊角度抓在10-25度之間,這樣在增加安打機率的同時,只要能有一球配合上初速,長打就更容易產生。在這方面兩人數據都完美呈現,尤其是陳傑憲,高達7次的Sweet Spot,只要初速有同時配合到,便直接形成長打,大幅增加破壞力。

即便是年紀相仿的鄭宗哲,長打率比江坤宇高都來自其打擊彈道的優勢。本次預賽鄭宗哲的打擊角度雖然沒有江坤宇穩定Sweet Spot,但是只有4打席角度低於10度,剩下有紀錄的打席都有到20度以上。
相較之下,江坤宇的初速雖然穩定,但是在角度方面卻不是那麼得很好,限縮了江坤宇自己可以打出長打的可能性,確實是有些可惜。

這邊另外題外話一下,本次預賽鄭宗哲打出強勁擊球的機率其實很驚人,因為進入到荷蘭與古巴的比賽,鄭宗哲很多打席吃了很多保送、三振外,他還做了兩次短打,導致有紀錄初速的打席只有8個(總共18個打席),但是他卻打出了4次Hard Hit,而且只有一球低於90mph,擊球能力相當驚人,這些都讓筆者對於鄭宗哲的未來相當期待。
修正彈道,未來游擊砲再現?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來,江坤宇的打擊初速、打擊穩定度就算放到台灣頂尖高手群當中也豪不遜色。要想要提升自身的打擊破壞力,便是在維持穩定的狀況下,往上修正彈道以及強化力量,配合現在打擊的高穩定度,就有機會讓長打率往上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