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WBC】累積經年換瞬間:經典賽後總盤點。

對臺灣來說,世界棒球經典賽已經告一段落,在塵埃落定之後,除了盤點球隊表現,追溯原因,也要談談接下來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才能在下次能更上一層,撼動人心。

calos.lee

炮哥的最後一段,我只能說,愛嘴的就是會嘴.....

然後要說說鄧愷威,他的狀況真的是慘不忍睹,巨人球團給了一堆限制,結果通通用不上,看他在Minor的數據就知道他是用stuff去壓制打者,控球很噴,但回台之後噴成這樣真的是意想不到...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球團給的修正時間也太短了,應該是本站作者果子有說,這種選手再好以後我們也不能選,選了就是給自己找麻煩。

rodhsu

從另一個角度看,巨人會給鄧這麼多限制也是因為他根本還沒到進入實戰的狀態...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我還是覺得挑人別再找什麼組訓委員了,總教練最清楚自己要用什麼人,讓他和他的教練團挑就好了。

Chen Ching Wei

會有可能強制洋將一定要有一個野手嗎 或者再開放一個限定的洋打!!!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這要看老闆,老闆不主導就要會長做事。

Thomas Kao

是說一軍三洋將一定要有野手的規定,KBO已行之有年,但比起野手部門的頭角崢嶸風生水起,近年土投養成和國家隊換血似乎也不是那麼順利(與台灣有相似的困境),像南韓隊投手群這次就被日本甚至澳洲打者打爆,甚至對中國隊的先發元兌仁一局下就掉了2分被扳平比數...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投手養成這技術我覺得東亞好像都不太妙,日本雖然養成技術比我們先進,看起來還是靠夠多的人才庫才能一戰,我們跟韓國都屬於少數菁英打棒球的那一類,生活條件變好了打棒球的人就變少,導致人才也變少好像不太意外。

Annoying Dog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日本投手養成沒有不妙吧.年輕一輩的球速都變好快,還有朗希這種天才,他高中比賽還因為未來考量沒上場,這換在以前的日本哪裡敢想。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Annoying Dog 至少到目前為止感覺還沒有美國這麼強大,相對性的,我們就……如果說美國已經上太空,日本是試著穩定上太空,我們可能還在騎腳踏車。

Yung Chia

南韓選人根本就出大問題,完全沒有換血的觀念,連我這種對KBO了解不深的人,看了這次南韓經典賽名單一眼望去都能找到一堆熟悉的老將,其中35歲以上的老將居然就佔了五個?依賴老將的比例會不會太高,然後金廣炫雖然才34還不到35,但他從09經典賽就開始代表南韓出賽,到現在都2023的經典賽了,怎麼還在靠他??就好像以前的中華隊整天依賴老將的情況也是這樣,只是現在輪到南韓了,從2021的奧運我就有感南韓老將過多,結果這次經典賽看來完全沒改善,中華隊這次儘管沒晉級,但這個由洪一中開第一槍接著再由餅總延續的換血,目前看來是成功的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Yung Chia 有一種1992年黃忠義,2004年黃忠義的既視感 XD

Yung Chia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就好比1999年亞錦賽還在依靠年紀已經超過四十的郭源治對南韓先發,說真的南韓過於依賴老將這在2021的東京奧運早有徵兆,即使是因為有選手被禁賽需要有人遞補,又怎麼會淪落到需要拖出已經39歲的吳昇桓出來?本以為南韓看到那次奧運的慘敗多少會學到教訓開始換血,結果完全想不到這次經典賽依靠老將的程度可以說變本加厲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Yung Chia 韓國跟我們有點像是選人的時候還要照顧國民的感情,舉個例子就是說不定黃恩賜很好用,但是去年沒有實績,你真的挑了就準備開賽前飛天。

Chen Ching Wei

虎大 你怎麼看吳哲源對荷蘭那場如同賽揚附身??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他那天想丟哪裡就丟哪裡,這種投手並不好打,短期賽多半都是在等投手失投球來攻擊,他幾乎球球完美,就很難打到,即使在中職他如果每場都這樣丟,要打爆他也很有難度。

Chen Ching Wei

所以說靈巧派還是有一定效果囉!!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Chen Ching Wei 就,有球威的比較能容許「一個不小心」,沒有球威只能靠控球的一個不小心就飛天了,差別就在這裡而已,靈巧派只是容錯率比較小而已。

choutw6166

球速,location 和movement三者至少要取其二,目前吳哲源有後面兩項,在中職或短期盃賽應該都有不錯的壓制力。
如果單單只有控球,還是會被打爆,當年劉一刀控球號稱中職第一,可是1998曼谷亞運還是爆炸(雖然跟用鋁棒也許有點關係)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choutw6166 鋁棒整支都是甜蜜點(雖然有點誇飾,不過大概就那意思),對靈巧型投手很不友善……

calos.lee

Maddux就是控球派的極致寫照,生涯前期還有一定球速,後期就是靠控球吃飯,照樣有好的成績

MrBigRyan

@calos.lee
瘋狗97年的四壞只比勝投多一個
那個有點變態了

MrBigRyan

一直以來都感覺荷蘭隊控球派的投手都不太行
當年的荷蘭專武嘟嘟 到吳哲源都讓我有這種印象

RF

說到加快比賽速度,投手的控球跟球威也很重要。常看到兩好球之後想調,但是偏差太多的無效壞球,那在關鍵時刻投手擠一顆球需要花超過一分鐘,還丟出無效球,再等一分鐘。
再來球威的重要,塞進去跟你拼。義大利Fletcher說對宋家豪印象深刻,應該也是因為他的投法跟前面的投手差異非常大。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RF 這一點我好像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就有講過這個,就是比賽節奏快不快和三振多寡其實是有一點相關的,投手如果揮空率低,會產生很多界外球,這些都會消耗到比賽時間……

Danny

比起2017這屆的鍋貼算是比較吞得下去了,台灣組出來的打線已經證明了我們有能力跟外國球隊一戰,但投手群就還是那樣顛顛簸簸的每每都變成要用球棒互相傷害的局面,看到這屆打線給整個台灣的希望感,實在不禁感嘆如果我們有一兩個像十年前王建民般的Ace是不是就有不一樣的光景了⋯⋯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無可奈何,最有機會的江少慶回國以後整組壞掉,假如江少慶正常或是曾仁和不要這麼痛痛,只要有這兩個說不定我們就……

RF

江少慶到底是怎麼玩壞的呀,明明沒大傷,剛回來第一個彈力球的半季還虎虎生風,怎麼換球反而鳥掉了,跟前幾次國際賽比起來,連球速都掉好多,又是富邦風水問題嗎?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RF 他那種短揮臂我猜臺灣沒人會調,短揮臂本來就很難搞,他那種短到極端的最先進科技(據說是啦?)不找個專門教練來,讓他自己瞎摸恐怕成效有限。

Cin Dia

這次二游幼犬組拉了不少粉絲
鄭宗哲真的很棒
江坤宇那個Hard%,拜託拉仰角、我想看游擊砲(跪

然後那個郭天信的判斷真的.......
看習慣了宋晟睿和岳政華會覺得差好多啊........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郭天信的守備算是頂級的了,雖然我一直堅持應該帶岳東華和岳政華,一個是LD%高另一個是上來守備還能賭一棒出牆,不過郭天信也沒這麼差啦,真的。

Cin Dia

我是拿岳政華和宋晟睿來比判斷啊
有幾球郭天信是飛撲美技
這兩個的其中一個是早就站在落點等了
然後巔峰林哲瑄還可以一邊跟兩邊閒聊一邊喝咖啡(?)等球落下來接殺

MrBigRyan

@Cin Dia
要換血 該繳的學費要繳啦
12強就會是中職主體了
希望能堅持換血政策

Cin Dia

@MrBigRyan
換血可以啊........
而且野手換血很有希望的,各隊都有很不錯的苗子
投手就.......希望那幾隻到時候友順利長成

MrBigRyan

@Cin Dia
投手就各隊最好苗子都上了 (除了受傷的)
就.....給點耐心也祝他們好運啦, 畢竟投手比較像消耗品, 風險也高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MrBigRyan 等等翁瑋均沒上啊!(XD)

MrBigRyan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你自己都XD了
翁應該還在豆子快發芽變苗了拉了拉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MrBigRyan 他被洪一中搞壞一次以後就一直長不太起來,揮空率低要改善在中職我還沒看過能救的,來看看日本人能做到什麼程度吧。

Yung Chia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洪一中只是讓他提早開機過晚關機而已,真正的問題還是在2020年底已經去動了清除骨刺手術,結果隔年季初許銘傑還讓他一口氣投125球完投,這才讓他傷勢一口氣爆發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Yung Chia 比起未來可能創造的更多紀錄,教練都會選擇目前的可能創下的紀錄,如果不是什麼超級記錄的話,這種想法老實說還頗業餘的……

wanchinwang122

雖說堆壘包是王道,可是王柏融等到第四顆壞球振臂狂吼的場面實在唏噓。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就沒信心到上壘就覺得很可喜,他那個要修回來要花很久,真的不要再留在日本浪費時間了。

佳偉

今年依據實施自己的支球棒球計畫
『一個月至少進場看中職棒球一次』
老婆有問我,今年的WBC你會想進場看球嗎? 我說不會
因為 我覺得這批選手很嫩,應該會被打假的!

然後,禮拜五跟禮拜六兩個晚上,我的臉都腫腫的說!
WBC最大的遺憾就是,王柏融在比賽拉開的時候沒有想過大力地給他『猫』一隻大的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他已經大大地壞了,我說乾脆跟日本說再見比較好……

RF

並不是要質疑這批國手的能力,但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大家不看好,所以各隊最好的投手不會拿來對台灣,畢竟這次A組,真正好的投手有限。至少當我看到荷蘭是用國內聯賽的投手(雖說是聯賽王牌)對我們的時候,我覺得現在普遍中職請的洋將都比他強。

說到這個就覺得經典賽的分組真的很詭異,站在一個希望看到國內球員多跟MLB球員切磋的角度,幾屆比賽下來亞洲球隊預賽就是在亞洲(含澳洲),然後其他地區會被丟過來的就是歐洲(MLB球員相對少),跟古巴(以往古巴隊不會有MLB球員,加上國家恩怨!?),我們出不了第二輪永遠看不到其他美洲強權,還有這次第二輪飛去日本打一場完又要再飛美國.....,難道不能就像FIFA一樣公平點的按強弱抽籤嗎?雖然只會對我們更不利。

讚虎大最後一段,就是要把體育產業作大,粗俗一點說餅大有錢賺,就會更多人投入,才有機會更專業。就不會出現新竹球場這種問題(可能有人會往弊案方向去看),桃園球場的逆光、排水問題(就算沒弊案也是問題一堆,只是沒碰到選舉被放大),也不會有悍創這種只想賣票卻害了主隊的事情,因為你如果不專業,後面一堆人可以取代你。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對手如果夠強,我們是真的打不到,印象中應該是古巴有一個在NPB也丟得風生水起的,那個上來就壓制全場。不過相對陌生的強投打不到這件事情大家都一樣,所以12強的打擊率才會這麼悲傷。

然後WBC的分組我也不知道怎麼分的,我比較想要來個「大家一起不分強弱抽籤(反正國籍都放這麼寬了)大家生死各安天命」的抽法……

RF

補一個國籍話題,看到Corbin Carroll簽大約,如果真的兌現天賦,應該也不會來打CT了吧,直接進美國隊就好了。除非他想選議長(笑),或是跟茂野吾郎一樣喜歡挑戰不可能。

Chen Ching Wei

虎大說的那個是不是軟銀的Moinelo~~那個還是從軟銀育成打起的~~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Chen Ching Wei 人家的育成是真正的育成,我們的育成是……連自己的球員都養不太好了……

蔡淳淵

網路上一堆人在嘴大王,但我覺得王威晨才是最該嘴的他可能是近十幾二十年最沒有存在感的台灣隊長,富邦的啦啦隊長鏡頭都比他這個台灣隊長來的多😓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隊長是精神領袖,不一定要上場啦~

CCC

隊長是教練選的,上不上場也不是選手決定的,拿這來嘴你才叫好笑

lex.swithly.214

這次內野手表現的都太好 才會顯得王威晨尷尬 而且我覺得尷尬在於只能守三壘(拜託不要跟我說他有練二壘 你去問大餅他敢不敢WBC給他站二壘哪怕只是代班一局) 不然他的打擊型態在只需要一分的時候還是很有期待感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王威晨應該是有一點「在防守的縫隙找安打」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壘上有人的時候是很貴重的,單純就是WBC的用球讓他沒啥出來發揮的空間而已。

林奇拉

中職的打擊實力真的成長很多,但看到張育成的打擊...好希望有一天每隊都至少能有一個這種打擊水準的打者
至於投手...臺灣也不缺素材,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養不出本土王牌,上一個一登場就讓我喊出厚理蟹的本土先發已經是潘威倫了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三洋將好用一直用,本土只要能吃局數就好了。然後這幾年本土能被稱為王牌的,其實都是日本回來的(鄭凱文、王溢正,先不論要不要磨),養這種事情中職還有得學呢……

林奇拉

先不提投手
中職打者的養成是有進步,但也還有很多成長空間,至少我不覺得宋88可以養到直接挑戰大聯盟,希望我能被狠狠打臉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林奇拉 老實說當初評比他可以MLB,好像沒有評比到他的打擊……吧?吧吧吧?我不太確定但是好像是說速度和防守有MLB可能這樣。

林奇拉

隔壁棚的南韓在這次經典賽表現也不算太好,但他們沒幾年就能輸出野手或投手到大聯盟
看看最近幾年南韓國際賽的表現會覺得我們之間的差距並沒想像中大,可是以挑戰大聯盟的數量來說就覺得的我們差距很大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曾經有人講過,如果從參與棒球的人數和接近大聯盟的人數相比,應該是日本韓國來臺灣取經,不是我們去跟他們取經,這段話就說明很多事情了,我們就是從上到下組織都不夠大,如果不是頂尖運動員比較願意投入棒球,現況說不定是更糟糕。

Chaohong Cheng

非常認同巨砲大對中華隊投手這次WBC表現不佳的看法。我也覺得中華隊投手這次WBC表現不佳,根本原因其實就是現在這時間點中華隊能選進來的投手整體實力最強差不多也就是這樣了,在台灣生出下一個王曹郭或陳偉殷等級的投手之前這問題只怕暫時還無解。所以,當我回頭看到網路上還有人在惋惜中華隊這次沒有打贏古巴晉級八強,進而錯失了晉級八強後可以打澳洲晉級WBC四強的機會這種論調,看著中華隊這次WBC預賽四場場均丟7.75分的慘烈表現,老實說,就算這次WBC中華隊真的晉級八強打澳洲,中華隊到時候能否打贏澳洲,我是完全無法像網路上這些球迷那樣樂觀。

不過,中華隊這次WBC預賽四場場均丟7.75分的表現雖然慘烈,不過跟上屆場均丟9.67相比,我覺得其實還是算有一點進步了。不過想想也合理,畢竟中職本土投手也多了六年時間被中職這群進步神速的打者們「磨練」,挨打挨多了只要沒被打死(釋出),熬過去之後多少總歸還是會有那麼一點點長進。所以說到中華隊應付WBC的投手戰力問題要怎麼解,我在想,假設中職打者們往後能維持目前的進步幅度,給中職投手們持續接受這群已經明顯開始不怕美職3A以下程度投手的中職打者們的「洗禮」,然後看看中職本土投手能否再多練出幾個挨打過後還能夠熬得過去不被打死的投手,這樣再持續個幾年或者十幾年,中職投手們或許可以從中再多練出幾個像這次吳哲源這樣令人驚艷的投手,然後如果運氣好能再練出另一個王曹郭或陳偉殷等級的投手,那麼到時候打WBC,中華隊的投手戰力或許就不用像現在這樣發愁了。

而這,其實也算是呼應了巨砲大這篇文章最後點出的中華隊未來要怎麼提升整體實力的根本之道:「提升中職整體環境」。只有在中職整體環境能持續進步,自己能同時生產出不只一個「吳哲源」,這樣才有機會從眾多個「吳哲源」當中再靠堆疊夠多人才庫進而練出下一個王曹郭或陳偉殷等級的投手,而無須仰賴美日職棒哪年能再幫我們中華隊練出下一個王曹郭或陳偉殷等級的投手,或者祈禱上天何時賞臉突然賜給我們中華隊下一個王曹郭或陳偉殷等級的投手,這樣中華隊打WBC投手戰力不足的問題才能根本性地解決。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這幾年下來,中華隊在國際賽已經慢慢擺脫「沒有旅外助陣陣容一眼看過去就很絕望」的狀態了,長期看職棒的球迷都會對中職的成長很有感,那問題就是「長期看的球迷不多」,不過中華職棒30幾年下來,有20年是中職對不起球迷,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WBC結束了。

當然還沒結束,不過對臺灣球迷來說,至少是大部分已經結束了,HamiVideo雖然花了199去訂閱整場WBC,還會記得開來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比賽結束都會有感想,以下我就講講我對WBC的各種感想。

首先,應該沒有人能再質疑「中華職棒的強打者到底能不能通行世界」,以前這是一個問號,現在是個句號。

拿出2019年十二強的打擊成績,會被說打擊率過低,拿2015年十二強的成績,會被說老黃曆別再翻,那2023年WBC經典賽的打擊成績,總能算數了吧?

這次國家代表隊的打擊三圍是:.317/.392/.504,四捨五入直接345,如果還有人對這樣的打擊表現有意見,我也不能說什麼。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誠然,張育成打得很好,鄭宗哲打得很好,吳念庭也打得很好,不過旅外球員也不全然都打得很好。講的粗魯一點,就是張育成打滿貫砲,也要有人上壘讓他打分數,場景如果倒退20年,張泰山或彭政閔沒有上壘,陳金鋒再怎麼打就是一個人一分,大概就是這感覺。

就整體數據來看,這次國家代表隊總共累積159個打席,中職打者佔了其中的48%,繳出的打擊成績是.348/.403/.493,長打力略微下滑,打擊率則逆勢上升。

如果僅限中職打者,整體被三振率(SO%)是12.99%、得四壞率(BB%)則是5.19%,場內安打率(BABIP)是接近四成的.390,擊入場內比例(BIP%)則是.766。

該如何解讀這組數字?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答案就是林岳平賽前說的「串連」,BIP% .766還不算太誇張,三純打者會落在接近.6或是.6開頭接近.7的地方,一般正常打者是落在.75上下,從這方面來看,中職打者在看管好自己好球帶的同時,能針對失投球進行有效攻擊,不只能打巧,也能打長。

雖然三振四壞比(SO/BB)是不太好看的2.5,比起2019年的4.2已經有長足的進步。

當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WBC辦在季前,投手相對於十二強時期是處於還沒清醒的狀態,可是別人會丟壞是一回事,丟壞了能不能打好則是另一回事。

過去幾年沒有這種大規模的國際賽,某些不待見中職的人提到「中職打者」就會拿王柏融出來曬,說中職四成打者在日本都打成這樣,過去中職不過是彈力球聯盟,單純自high出去就丟臉,之類云云,希望2023年的WBC打完以後可以讓這一類聲音稍微小一點。

說到王柏融,嗯,差不多到對荷蘭戰的時候,面對已經有點暈頭轉向的荷蘭投手,他尋求的不是「打出安打」而是「上壘」,完全沒有想把球打進場內的跡象,先不論技術怎樣,已經打出第一支安打過後還抱著這種心態打擊,我只能說這真的是大大地壞了,這種壞就算現在回國可能都要修個一兩年才會恢復,更別提他還打算在日本再待一年。

算了,傷心事別再提,來談談投手吧。

 

 

林立
林立屢次巧打都能得分,打擊技巧驚人
圖片取自運動視界圖輯

 

 

投手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很慘。

而問題在於,我們都知道投手表現很慘,可是罵歸罵,如果後面多補一句「那你要改帶誰?」,恐怕大家都是面面相覷。頂多說把鄧愷威換成林凱威,或是多帶朱俊祥和許峻暘,再多也沒有,這就是中華職棒的現實。

徐若熙或古林睿煬或其他更年輕的投手,也許假以時日就能擔當大任,可是現在就還沒到時候,這份投手名單各方面都不能讓人滿意,但是就如前面所述,「再多也沒有」就是中華職棒的現實。

在2019年十二強感想,名為「積世累土」的文章裡面當時我就說過,這是結構性問題。

臺灣棒球圈的慣例就是身體條件最好的選手去練投手,好投手多半旅外而不是投入中職選秀,即使到現在,那些被點名的業餘大投手遲遲不報名中職的例子不少,想必有關注中職選秀的朋友應該都很有感。

在這種狀況下,中職球隊都會直接選擇下注三洋投,一個一星期只打五場,有時候會只打四場的聯盟,等於是只有一個本土先發的輪值名額,而且還不會被要求表現要多好,局數吃得掉就行。又或是回國的旅外選手明明有先發能力,卻會被推去後援,一試成主顧就再也沒回先發輪值過。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