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3/20

《Big 3網壇三巨頭》─ 永遠沒有共識的問題:如何決定誰才是史上最強?大滿貫封王次數最多的選手?

無可辯駁的是,納達爾在大滿貫賽事的勝率如此之高,若不是因為受傷勢拖累,否則他早拿下更多冠軍。三巨頭的另兩位成員受的傷都沒納達爾這麼多,在四大滿貫的勝率也不及他。若我們接受大多數人的主流觀點,認定大滿貫是評判誰最強的最重要因素,那麼我們應該再多等待個幾年,才可以替史上最強的球王加冕。

Big 3網壇三巨頭:費德勒、納達爾、喬科維奇競逐史上最佳GOAT的網球盛世

卡洛斯‧拜德茲(Carlos Báidez)著;劉家亨 譯 / 奇光出版 

(以下節錄自本書 p.73-80)

請繼續往下閱讀

2-1 大滿貫之路

對於如何決定誰是史上最強,網壇一直沒有共識,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最強指的是大滿貫封王次數最多的選手?還是就出賽次數來看,奪冠比率最高的選手?這個資料很重要,但人們在聊網球時很少把它拿出來討論,想必是因為沒多少人知道吧。若我們把上述的第二準則視為優先考量,柏格(大滿貫奪冠率40%)將會是史上最強的選手,納達爾(33%)則位居第二,而喬科維奇(30%)則名列第三。然而,瑞典傳奇球王的大滿貫冠軍全都是在法網或溫網拿下的,並沒能在所有類型場地都封王。此外,柏格奪冠率雖如此高,但跟納達爾相比,他的大滿貫奪冠次數少了九次,參加過的大滿貫賽事少了他三十五次。顯然,這是一份客觀的數據,納達爾的粉絲可以拿這點大作文章,將他稱之為最強,但這數據不足以讓他成為永遠的世界第一,因為喬科維奇的大滿貫封王勝率跟他非常接近。

然而,無可辯駁的是,納達爾在大滿貫賽事的勝率如此之高,若不是因為受傷勢拖累,否則他早拿下更多冠軍。三巨頭的另兩位成員受的傷都沒納達爾這麼多,在四大滿貫的勝率也不及他。費德勒的職業生涯一路走來幾乎沒受過什麼傷,直到2014年,他三十三歲那年,他才開始為傷所苦。儘管後來的幾個賽季他也都斬獲佳績,但他的膝蓋開始令他感受到貨真價實的痛苦。還有另一件事也證明費德勒的身體素質得天獨厚。他共計打了1526場單打和223場雙打比賽,從來沒有一次因傷退賽過。喬科維奇也十分幸運,只受過一次嚴重的傷。2016年他的手肘受傷,害他無法參加該年的美網,是他至今唯一的大滿貫棄賽。喬科維奇早年也有呼吸道相關的毛病,但這些病症並沒有讓他退離賽場。

反觀納達爾,他倒是經常因傷退賽。綜觀納達爾的運動生涯,傷勢一直都是他的巨大絆腳石,多次阻礙他參加許多重大賽事,多次害他在比賽一開打就被迫退賽。事實上,納達爾缺席大滿貫比賽十一次(其中十次是因傷無法參賽),缺席ATP年終賽七次。喬科維奇的數據截然不同,在大滿貫和ATP年終賽都只各缺賽一次。至於費德勒,他只有四次因為身體因素被迫無法出戰大滿貫,其中三次發生在2020和2021年間,年近四十之際。此外,他曾三次放棄參加法網,目的是為了專心準備草地賽季。儘管人們最常用大滿貫封王次數來評判誰是最強,但有鑒於三巨頭的奪冠次數極高,大幅領先其他選手,彼此間的差距甚微,也必須參考其他指數,來衡量他們在這條路上各自的表現。對於史上最偉大的選手,或用英語界的話來說,GOAT(Greatest of All Time),每位球迷心中各有所好,根據我們看待三巨頭的角度不同,許多數據和論據皆可大力替任一方的意見背書。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到先前的論述,以封王次數、參加的決賽次數和勝利的決賽次數來看,納達爾在四大滿貫賽事的綜合勝率最高。他共計參加過66次大滿貫,並奪冠22次。雖然喬科維奇起步比納達爾慢,但比他多參加了兩次大滿貫(68次)。費德勒的勝率最低,他參戰大滿貫的次數比納達爾多了15次(81場),但封王次數比納達爾少兩次。納達爾的大滿貫奪冠率為33%,意味著他參加過的每三場大滿貫之中就有一場封王,而喬科維奇的奪冠率則為30%,費德勒則為25%(每參加四場只有一場奪冠)。若納達爾保持這個封王節奏——這點難以預言,且非常難以達到——若他參加大滿貫的次數和費德勒一樣多,那麼早就奪冠26次了。

另一方面,納達爾參加過的大滿貫中,有45%的場次他都挺進決賽。這說來也實在驚人,唯獨喬科維奇能並駕齊驅。在這份數據統計中費德勒排在後頭,但他殺進決賽的比率也高達38%,數字同樣精采。三人打進決賽並獲勝的比率也很出色,納達爾再次獨占鱉頭,決賽勝率高達71%,喬科維奇67%,而費德勒則為64%。顯然,隨著年齡增長,接下來的幾年納達爾和喬科維奇的決賽勝率數字將會下降,但這還說不準。然而,年紀並不是費德勒的成績驟降的唯一原因,因為他在二十九歲和三十五歲之間只贏過一項大滿貫,但之後,三十五歲和三十七歲之間卻又三度封王。事實上,年過三十後,三巨頭的表現皆令人佩服,在大滿貫賽事可謂大豐收。紀錄保持人是喬科維奇,共奪冠九次,超越納達爾的八次和費德勒的四次。三人的共同大成就為有能力在如此長的時間中保持極高的奪冠比率。他們克服了傷勢和年齡的桎梏,克服了必須超越先前成就的萬年壓力,在各類型場地都拿下勝利。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