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完全圖解!自療健身》局部肌群舒緩操,對抗惱人的「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一般來說,之所以會產生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是因為骨盆穩定性不足,梨狀肌又太過緊繃,使得周邊肌肉群在運動後也更為緊繃導致。其中有長跑及騎自行車習慣的人,尤其容易受有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困擾,感到疼痛不適。

完全圖解!自療健身:解決21種最常見症狀,告別全身痠‧痛‧麻(附運動傷害示範解說+健身運動影片QR code)

毛琪瑛、郭乃榮、黃鼎棋   著 / 資料夾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以下節錄自本書 p.174-p.175+p.186-p.188)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髖關節與臀部自我小評估,找找問題出在哪!

  • 臀部後側肌肉有腫脹疼痛的感覺。
  • 腰部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大腿後側到膝蓋以上疼痛不適。
  • 久坐,久走,或跑步運動後症狀更明顯。
  • 盤腿坐地板,交叉腳久坐不舒服。
  • 平躺床上放鬆時,不舒服的那側,腳板會自然外轉(較舒服)。

若有上述這些問題,那很有可能就是「梨狀肌症候群」在作怪。快翻到P.176徹底了解梨狀肌症候群,並在恢復期,開始做一下針對梨狀肌症候群的局部舒緩操吧!

  • 髖關節前側鼠蹊部的肌肉緊繃疼痛。
  • 爬樓梯、走上坡、甚至平路行走時會引起疼痛、跛行。
  • 疼痛甚至延伸到大腿內側、前側(膝蓋以上)。

若有上述這些問題,那很有可能就是「髖部肌腱炎」在作怪。快翻到P.181徹底了解髖部肌腱炎,並在恢復期,開始做一下針對髖部肌腱炎的局部舒緩操吧!

  • 大腿外側疼痛,可以從髖關節外側延伸至膝關節外側。
  • 大腿前後擺動時,髖關節外側甚至會有「喀喀」聲或卡卡的感覺。
  • 膝關節的外側疼痛,甚至在膝關節彎曲、伸直時引起外側「喀喀」聲或卡卡的感覺。

若有上述這些問題,那很有可能就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在作怪。快翻到P.186徹底了解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並在恢復期,開始做一下針對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局部舒緩操吧!

  • 如果你的姿勢是這樣,就代表麻煩大了

什麼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呢?

一般來說,之所以會產生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是因為骨盆穩定性不足,梨狀肌又太過緊繃,使得周邊肌肉群在運動後也更為緊繃導致。其中有長跑及騎自行車習慣的人,尤其容易受有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困擾,感到疼痛不適。

病人描述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症狀多為:大腿外側疼痛,反覆伸直彎曲髖關節時甚至會聽見「喀喀」的聲音。疼痛有時也會往下延伸到大腿外側,甚至到膝關節的外側,且在膝蓋節彎曲、伸直時,會引起疼痛增加及「喀喀」聲。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會發生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問題?

人體的大腿骨在最上方(髖關節外側)及最下方(膝關節外側)都各有一個骨頭的突起,髂脛束由上而下,就覆蓋在其上緣。長時間從事跑步及腳踏車運動者,膝蓋彎曲時,髂脛束落在膝蓋外髁的後緣、髖關節大轉子的前緣;膝蓋伸直時髂脛束則反向滑動。當髂脛束太緊繃時,就像一條拉緊的橡皮筋不時滑過髖關節大轉子及膝蓋外髁。這就稱為「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了!

一起來做對抗「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局部肌群舒緩操

毛醫師溫馨提醒:

  1. 在開始做局部舒緩操以前,請先依序完成下半身共同動作1(P.079)→動作4(P.083)→動作7(P.087)→動作8(P.091)→動作9(P.094)→動作10(P.098)→動作11(P.101),對於局部治療會更有效果!
  2. 此處僅示範向右彎腰的動作,完整的動作是左、右皆需做。
  3. 做動作時,請注意速度應保持和緩,不要過快。
  • 基本版

Step1.準備動作:站立姿勢,將右手叉腰,左手垂直地面高舉,左腳交叉至右腳後方。

請繼續往下閱讀

Step2.向右側彎:此時腰部向右側彎腰,左手則開始跟隨著彎腰動作,向右側延伸彎曲至極限。

POINT 彎腰弧度視個人柔軟度而定,別太勉強了!

Step3.恢復準備動作:身體恢復成Step 1.的狀態和動作。

  • 加強版

毛醫師溫馨提醒:

此處僅示範抬起右腳的動作,完整的動作是左、右皆需交換做。

  • 需要道具:瑜伽墊

Step1.準備動作:側躺於瑜伽墊上,使身體(包含骨盆)垂直地面;並以手臂支撐於頭部的下方,以維持頸部打直。

Step2.抬起右腳:伸直右腳,微微往後抬起,使右腳騰空;記得身體(包含骨盆)要垂直地面。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