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屆2023WBC賽事中,中華隊與巴拿馬、義大利、荷蘭、古巴同被分在A組,儘管最後五隊戰績同為兩勝兩敗,依照WBC規章,戰績相同時先比較失分率,由於中華隊失分率為五隊最差,因此不僅無緣前進日本,還因名列分組墊底,下一屆要從資格賽開始參賽。不過本屆中華隊雖然失分多,但得分也多,從熱身賽開始就不難看出這支中華隊的打線非常兇猛,十場熱身賽平均可拿超過7分外,小組賽除了最後一場對古巴因為氣力放盡被封鎖,僅拿下1分外,前面三場的狂得25分,平均每場超過8分。過去在國際上上經常看到中華隊球員在面對高階投手時,經常揮棒落空、出局如風,只有少數打者有辦法與之抗衡,但這次2023WBC經典賽中華隊打線的火力支援,給人們一種無論掉幾分都打得回來的感覺。若要說這支中華隊是史上最強打線,也不太會有人質疑吧!

筆者想從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這個數據來討論中華隊這次的打擊狀況。從比賽的Box中顯示,扣除古巴之戰,全隊在前三場只被三振了8次,(巴拿馬2次、義大利2次、荷蘭4次),也代表這次中華隊的選手大多都能將球擊入場內形成對手守備的壓力。在棒球的進階數據中,有一項數據叫做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用來評估球員選球能力以及球棒控制能力。在站上另外一位作者亨力在2020年撰寫過的一篇文章《如果打者選球好,三振也會少嗎?談所謂的本壘板紀律》中有針對大聯盟使用的Plate Discipline作詳細的介紹,在這邊節錄引用其所整理的幾個重要的數據名詞:
Zone%:打者面對的球,有多少比例進入好球帶。
Swing%:打者面對來球揮棒的比例,越高代表打擊越積極。
Zone Swing%:好球帶內揮棒比例,縮寫成Z-Swing%。
Out Zone Swing%:好球帶外揮棒比例,縮寫成O-Swing%。
Contact%:打者揮棒並擊中球的比率,可理解為擊球掌握度。
SwStr%:直譯為揮空率,打者揮空佔總球數的比例。
Zone Contact%:好球帶內揮棒並擊中球的比例,縮寫成Z-Contact%。
Out Zone Contact%:好球帶外揮棒並擊中球的比例,縮寫成O-Contact%。
因為目前baseballsavant和fangraphs兩個網站針對Plate Discipline的紀錄都僅限於MLB,沒有辦法查到WBC的相關數據,因此以下數據都是由筆者根據Gameday逐打席土法煉鋼的整理與計算,若有錯誤還麻煩告知修正。(若是網站查得到也煩請告知)。本篇文章首先將針對中華隊陣中隸屬中華職棒樂天桃猿隊的三名中華隊國手:林立、成晉、陳晨威,在這四場小組賽當中的本壘板紀律進行討論。
【林立】

「林立的威、林立的力、林立的威力!林立!」挾著中職三冠王、年度MVP的頭銜,這次毫無疑問的入選中華隊,在樂天多擔任二壘手的林立,在這次眾多旅外內野手的情況下,四場都是以指定打擊的身分出賽,也被日本媒體喻為目前中華職棒最強的打者。本屆賽會的打擊成績如下:
PA | AB | H | HR | R | RBI | BB | SO | AVG | OBP | SLG | OPS |
17 | 15 | 7 | 0 | 3 | 3 | 1 | 2 | .467 | .529 | .533 | 1.062 |
若從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的資料來看,投手在面對林立時投進好球帶比例(Zone%)為41.7%,若樣本數夠大的情況下,通常強打者的Zone%會較低,根據fangraphs網站從2002-2022的統計,全聯盟的Zone%平均約為45%。而與大聯盟平均差異較大的數據是球進好球帶的揮擊率(Z-Swing%),林立在本屆賽會面對投進好球帶的30球中,揮擊了25球,Z-Swing%是83.3%,遠高於大聯盟平均的65%,而這些揮擊中,只有五球揮空,Z-Contact%也達到80%。筆者認為從這樣的數據可以看出來林立在這次賽會中狀況很好,只要球進入到好球帶裡就會積極出棒攻擊,好球揮空率也低。
bamaboy.lee
還有好幾個中職的野手樣本數也多,希望看到更多的分析
掰咖老師
感謝閱讀,其他的資料還在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喔!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樂天的傳統藝能一向是在好球帶邊緣找安打,過去幾年來他們都能維持相對高的BIP%和相對高的BABIP,林立可以說是這種打法的完成型,其他人會這樣打,你也不要太意外,這支球隊就是這長相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