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3/27

沉默的鬥士—Romeo Langford

從叱吒全美的第一得分後衛,經過反覆傷勢面臨被聯盟邊緣化的危機,到現在展現出用其他方式幫助球隊的綠葉,Langford絲毫不受外界的評價所擾,默默地將教練交代的工作做到好,將重心放在球場上,社交媒體上幾乎看不到他的蹤跡,就連被交易時也沒有發任何的動態貼文,繼續到體育館做訓練,只為了朝向那個夢想中的自己邁進,亦如他twitter的置頂文所說:「Don't stress, do your best, and the lord will take care of the rest」

Romeo Langford,這位曾是全美第一的高中生,身高6-5,展臂6-11,具備標準的側翼身型,被視為19屆最佳進攻手,搭配上豐富的進攻組合包與體能,球評給他的模板為會投三分的DeMar DeRozan,但是進入大學後,為了適應高強度的比賽節奏,急速增重的導致投籃肌肉記憶喪失,三分命中率降至谷底,也成為選秀行情一路後退至樂透尾段的關鍵,最終在第1輪第14順位被塞爾提克隊給選進,當時綠衫軍在鋒線人才滿滿的情況下,Langford大學時期低迷的表現能為球隊帶來多少貢獻令人好奇,但有鑑於高中的進攻身手,加上在Indiana大學培養出來的防守紀律與空切意識,還是有不少人認為Langford能在輪換陣容中占有一席之地。

縱使有大學的迷航表現,Langford的天賦仍讓穰對他有所期待 
(來源:Rich Schultz/Getty Images)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幸的是,Langford 的身體不知道是被下了甚麼咒,屢次在傷癒歸隊之後又開始大大小小的傷勢,新秀年只出戰32場比賽,隔年更是因為右手腕韌帶撕裂留下18場出賽紀錄,在反覆的受傷下使他始終都在復健,沒有時間徹底訓練投籃與精進球技,尚待雕琢的Langford在有戰績壓力的綠軍中只能在破碎的時間上場吸收經驗,到了21-22球季,終於重拾健康的他出賽了48場比賽,儘管上場時間不多,憑藉優異的單防能力與協防意識、準確的空切時機,以及看似出現一定準度的外線,讓球迷看到他們選前對他的期待。

Udoka讓Langford在場上的工作簡單化,幫助其慢慢找回比賽的感覺,也繳出不錯的成績單。
(來源:Brian Babineau/NBAE via Getty Images)

無奈的是,當時的綠衫軍對於追求冠軍金盃有著迫切的渴望,無法等待後續選進潛力菜鳥的成長,因此在季中交易截止日前跟馬刺隊進行了一筆交易,馬刺送出當家後衛Derrick White,綠衫軍送出Josh Richardson、Romeo Langford、2022年首輪籤(1~4順位保護)及2028首輪籤互換權。來到馬刺隊的Langford同樣面臨了隊上相同位置球員過於擁擠的狀況,因此上場時間並沒有增加多少,幸運的是,在剩餘賽季並未受傷,若加上在綠衫軍的出賽紀錄,本季可以說是Langford最健康的一個賽季。

到了22-23賽季,馬刺隊藉由選秀補進與Langford相同位置的兩名菜鳥,這也讓他在球隊的位置更岌岌可危,再加上本季為合約年,勢必要拿出更多的努力獲得下一份職業合同,也因此球迷們可以發現,Langford在場上永遠是最拚命的那一位,儘管賽季中間又遇到了受傷問題,但回歸球隊後仍努力執行教練團的要求,專注於比賽當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本季又遇到傷病問題,但回歸球場的Langford仍拚盡全力貢獻   (來源:Megan Briggs/Getty Images)

 

在進攻端的表現上,大多以接獲隊友的傳球後進行的的二波的切入或投籃,由於在中距離的投籃不甚穩定的情況下,很容易被防守者針對性放投,因此Langford運用了另一種方法–拋投,眾所皆知,拋投不需要太多的準備動作,出手快,對於小個子來說運用的好就不易被封阻,對於某些球員來說,若是當天手感冰冷,甚至是藉由拋投來找回投籃狀態。就Langford的狀態來看,他的投籃狀況是身體協調性的問題,如同前面所說的,大學時期快速增重,導致他找不回高中時的流暢度,這方面他仍需要時間來調整,但他的投籃手腕是柔軟的,因此手感的部分幾乎不變,再加上他的長臂,擋拆切入禁區後的面對中鋒的拋投很少被干擾,在本季切入後的拋投命中率有63.6% (21/33),也成為他的進攻手段之一。

靠著拋投,Langford切入的威脅性不容小覷   
(來源:Michael Gonzales/NBAE via Getty Images)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進攻籃板的部分,Langford每場平均可以抓下1.4個進攻籃板,這比他的防守籃板(1.3)還要多,他對於球的落點判斷相當精準,加上他出色的身體素質,最重要的是他積極拚搶的慾望,想為球隊多增加一次進攻球權的心態,球場上可以看到在一群中鋒中飛出來一個小個子,高高跳起將球抓下或是拍進,甚至是塞進籃框,獲得觀眾的歡呼。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