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是用以衡量球員選球以及球棒控制能力的進階數據,本文透過WBC Gameday的紀錄分析這次中華隊陣中來自統一7-ELEVEn獅、味全龍、富邦悍將的國手:陳傑憲、吉力吉撈.鞏冠、郭天信、范國宸的本壘板紀律,能從數據中看出什麼端倪呢?

在前面兩篇文章《【棒球喇低賽】2023WBC中華隊打者的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樂天桃猿篇》、和《【棒球喇低賽】2023WBC中華隊打者的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中信兄弟篇》,分別介紹了林立、成晉、陳晨威、江坤宇、王威晨、高宇杰的本壘板紀律,而使用的數據是利用MLB官網WBC專區的Gameday資料,逐打席檢視紀錄計算而成。
統一7-ELEVEn獅入選中華隊的野手有外野手陳傑憲以及捕手林岱安;味全龍入選的野手則有捕手吉力吉撈.鞏冠和外野手郭天信;富邦悍將入選的野手則是只有范國宸。其中林岱安在本屆賽事只有接替捕手守備,並沒有上場打擊,因此以下僅就陳傑憲、吉力吉撈.鞏冠、郭天信、范國宸四位選手的統計數據進行討論。

大聯盟使用的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包含了下列幾個數據指標:
Zone%:打者面對的球,有多少比例進入好球帶。
Swing%:打者面對來球揮棒的比例,越高代表打擊越積極。
Zone Swing%:好球帶內揮棒比例,縮寫成Z-Swing%。
Out Zone Swing%:好球帶外揮棒比例,縮寫成O-Swing%。
Contact%:打者揮棒並擊中球的比率,可理解為擊球掌握度。
SwStr%:直譯為揮空率,打者揮空佔總球數的比例。
Zone Contact%:好球帶內揮棒並擊中球的比例,縮寫成Z-Contact%。
Out Zone Contact%:好球帶外揮棒並擊中球的比例,縮寫成O-Contact%。
【陳傑憲】

「沒有極限」的陳傑憲是近年來中華職棒著名的「跑打守臉」四拍子球員,雖然進入職棒之初是以游擊守備為主,曾拿下過2017、2018年兩屆的最佳十人游擊手,不過在2019年開始轉守外野,也在2022年拿下金手套以及最佳十人獎項。
陳傑憲本屆四場比賽都以先發中外野手的角色出發,除了第一場打第九棒外,因為擊球狀況良好,因此在後三場棒次向前調整到第七棒,也在對義大利、荷蘭兩場比賽中扮演了攻勢串聯的角色。
陳傑憲本屆賽會的打擊成績如下:
PA | AB | H | HR | R | RBI | BB | SO | AVG | OBP | SLG | OPS |
16 | 14 | 5 | 0 | 4 | 2 | 1 | 1 | .357 | .438 | .643 | 1.081 |
若從筆者逐打席紀錄所計算的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資料來看,觀察出陳傑憲在本屆賽會打擊的幾個重點:
陳傑憲本壘板紀律(Plate Discipline)資料 | |||
項目 | 定義 | 百分比 | 2002~2022大聯盟平均 |
Zone% | 好球率 | 49.3% | 約45% |
Swing% | 揮擊率 | 41.8% | 約46% |
Z-Swing% | 好球帶揮擊率 | 72.7% | 約65% |
O-Swing% | 壞球揮擊率 | 11.8% | 約30% |
Contact% | 揮擊擊中率 | 89.3% | 約80% |
SwStr%% | 揮空率 | 4.5% | 約9.5% |
Z-Contact% | 好球擊中率 | 95.8% | 約87% |
O-Contact% | 壞球擊中率 | 50.0% | 約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