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F1賽車至少由80,000個零組件所組成,且每個零組件都是賽車能否持續在高速環境中發揮十足性能的關鍵,使每個零組件在組裝至賽車前都得經過嚴格的品質把關。
因此各隊在賽車送回總部廠房時進行全面性拆解,並更換被評為無法繼續使用的零組件,除了一般的肉眼檢視外,透過各項儀器進行的「非破壞性檢測」成為評估裡相當重要的一環。
「非破壞性檢測」一如其名,為以不影響受測對象未來使用功能或現狀為前提,並透過射線、音波、電磁等等各式儀器檢測受測對象缺陷、化學、物理參數的技術,以Mercedes車隊近期於YouTube頻道公布的影片為例,該隊在進行一般性的非破壞性檢測時採用了超音波、渦電流、液滲與磁粉等四種方式。
超音波檢測[Ultrasonic Testing]為透過超音波的傳播、反射原理探測零組件是否有製作瑕疵,或是在運作時損傷,且各式零組件幾乎皆在適用範圍。
渦電流檢測[Eddy-Current Testing]為透過測量金屬材料表面的渦電流相位、振幅變化的檢測方式,也因渦電流檢測本質來自於物質的電性,所以相關檢測基本上僅適用於金屬零件。
液滲檢測[Penetrant Testing]為利用滲透液檢測零件表面是否有瑕疵,Mercedes車隊的影片中採用的為將零件浸入螢光劑後再利用紫外線燈具檢視的螢光法[Fluorescent],由於螢光劑至少要30分鐘才能完整滲透零件,使液滲檢測成為費時最長的環節。
磁粉檢測[Magnetic-Particle Inspection]為渦電流檢測的輔助,透過磁粉將零件的損傷程度轉換成肉眼可見的狀態,但由鋁、鎂等等非導磁性金屬製成的零組件不適用於此項。
大部分的零組件在完成檢測後還得進行清潔與耐久性測試等程序後才能再重新組裝回賽車上,在F1因賽曆擴張使三連戰機率提高,甚至還出現越洋型[如4-5月之交的亞塞拜然-美國邁阿密,賽季尾聲的美國拉斯維加斯-阿布達比]連戰下,身為賽車維護中極為重要一環的檢測團隊將會比以往更加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