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場上場下、甚至到記者會當天的小細節都可見,(高)錦瑋有多懂事,多麽盡本分,所以我一直希望學弟們可以看著他,學習他的一舉一動,甚至願意說,他就是我心中學生球員的本分。」健行科大教練劉孟竹用如此高度盛讚,肯定子弟兵高錦瑋。
儘管在今天的四強賽,高錦瑋不是健行得分最高的人,投13中4的命中率也說不上太亮眼,但健行在四強變陣,捨棄預賽起多數由高錦瑋和徐宏瑋雙後衛搭擋的先發,把蔡宸綱、丁冠皓、劉丞勳三個登記身高都在192公分以上的球員全數安排上陣,搭配高錦瑋和內線的外籍生史密斯,形成一中鋒、一主控、三前鋒的陣型,希望在全換防針對臺灣師大頭號戰將林信寬時減少身材劣勢,進攻端則把重任全交在高錦瑋的持球決策上,希望每一年越發沈穩的高錦瑋,能在教練團的高度信賴中主導戰局,穿針引線製造隊友最簡單的攻擊機會。
帳面上儘管高錦瑋只傳出4次助攻,劉孟竹卻高度肯定此戰他切入後多次找到隊友製造的機會,而由於排出比較高大的陣容,即使外圍第一次出手不進,仍可積極衝搶進攻籃板補救,此戰健行高達21個進攻籃板,總籃板數57個,都遠勝臺師大的3個和25個,Game Plan的執行無比正確,而如此信賴高錦瑋,完全是健行-能仁體系下,早就觀察高錦瑋多時的結果。
高錦瑋在能仁家商時期,就被當時能仁教練林正明認為是高中控衛的最佳模範,雖然身材矮小,控場節奏卻很穩定,且總是能冷靜不出亂子,妥善執行教練團的指示,尤其在他高三那年,由於學弟游艾喆因瓊斯骨折而報銷,林正明更寧願讓高錦瑋打滿40分鐘,也相信他在場上的決策能力,加入健行後,高錦瑋先從板凳出發,卻不見大一菜鳥的生澀,屢屢讓劉孟竹眼睛一亮,肯定他上場後的穩定貢獻,「一上場,錦瑋就讓我們看見他不太會出錯,要他得分就全力進攻,要他穩住節奏就穩穩控場,做得比我們期待他更好。」劉孟竹說。
從大一到大四,劉孟竹對高錦瑋的信賴與日俱增,對於他的進步不吝肯定,也理所當然讓高錦瑋隨著學長畢業後接管主控地位,而劉孟竹敢大膽在四強賽變陣,也正是基於對高錦瑋的信賴,此戰更證實了他的信賴不打折扣,高錦瑋也確實達到教練要求,因此幫助健行在經歷上半場的膠著後,下半場揚長而去,以87:63輕取臺師大,在過去兩年都無緣冠軍決賽後,繼108學年度再次闖進最終戰場。
高錦瑋自認有些幸運,從高中開始連續七年都能在學生生涯踏進小巨蛋,但他也因為多年經驗,讓他逐漸了解要站上這個戰場,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質,「高三那年,一方面是扛學長的責任,二方面是給自己壓力太大,打完四強對光復我就爆哭,實在是太放不開,但這幾年下來,越來越知道要先做好心理建設,這次打四強決賽前,我完全沒有緊張的感覺,就算知道這是學生生涯最後兩場球,也只想著要如何把最好的表現拿出來。」高錦瑋說。
實際上從本學年表現,也看得出高錦瑋在UBA戰場更加得心應手,他繳出平均13分、4.6助攻、每場2.3個三分球、三分命中率0.411、各項數據提升總量之餘,每場失誤1.7次仍和上學年差不多,大學四年平均每場僅1.5失誤,是各隊先發主控中最低,完全符合劉孟竹口中「不會犯錯」的模範形象。
對於自己連七年打小巨蛋、近年在大學生涯的成長,高錦瑋給自己的評價也不浮誇、但充分展現自信,「我知道自己在各種細節上的努力,要打進小巨蛋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固然能仁、健行都是很好的球隊,但我相信我的努力讓我能夠站在這裡,我沒有對不起我的努力。」
健行曾在105學年度到108學年度連四年闖進冠軍賽,僅於106學年度不敵國立體大,四年拿下三座冠軍,這是一段在劉孟竹口中「打冠軍賽是基本盤」的日子,但過去兩年能人都在四強吞敗,以至於只能拿下類似安慰獎的季軍,因此這次能重返冠軍賽,劉孟竹非常肯定團隊的表現,而讓他放心的高錦瑋,依然會是健行在力拚冠軍路上的重要指揮官。
曾是UBA冠軍賽基本盤的健行,與從高中就一路讓教練盛讚的高錦瑋,這樣的結合能否幫助健行重返榮耀?明天晚上就會有答案。
延伸閱讀:
【編輯 張正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