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不僅是全美四大體育聯盟之一,也是全球公認的品牌。在過去76年的歷史中,無數的職業運動員完成了輝煌的壯舉,也將籃球這項運動的熱度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聯盟是完美的。攤開任何一場的比賽統計數據,球迷、分析師、前球員和媒體人們都會找到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有些話題的產生有充分理由,有些是無稽之談,但身為一個商業聯盟應該盡量減少這些情況產生。
撇除兩支球隊的陣容的差距及主客場設備及觀眾等無法被控制的因素外,什麼是最容易影響一場比賽勝負的關鍵?球迷們的答案或許會是裁判及規則的改動,因此就讓我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抱怨聲越來越大
裁判在每個時代都容易引起各方的抱怨,假設裁判隨時都可以保持中立並在執行判決時踩住立場,仍會出現球迷或球員的抱怨聲。原因無他,大多數人都抱持著「判決應該要有利於我方」的主觀意見,要求他們保持客觀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我們都知道聯盟也有嘗試要讓判決更完美,但外界的因素卻導致這樣的計畫很難執行。整體來說,裁判仍然能執行大部分正確判罰。然而,眼睛所見的與耳朵所聽見的確無時無刻影響著他們。
過去我們只是爭論模糊的規則解釋,但現在隨處充斥著網路言論與各式各樣來自其他媒體的訊息。不僅是評論而已,當一場比賽出現關鍵判罰時,甚至會引來謾罵聲,並可能會影響到裁判的判罰尺度。
除非聯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否則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有好轉。
不同面相的偏袒
儘管這樣的言論對於一位傳奇球員而言有些許不尊重,但可能有些老球迷還記得當時多數人都認為聯盟在吹判時會偏向洛杉磯湖人隊,而事實也確實擺在眼前。這樣的偏見讓裁判面對關於Shaquille O’Neal的吹判,許多時候都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困難。
偏見通常以微妙的方式出現,通過反饋來創造對於球員更輕鬆或更困難的比賽形式。
如果你因為犯規而吹罰 Shaq,它可能會被重播,評論員會質疑,球場會出現吵雜聲,裁判會在賽後被記者質疑,也許還會被叫到辦公室。相反的,如果吹判某位路人甲球員犯規,Shaq站上罰球線則似乎是常態。
時間回到現在,NBA出現了另一個狀態。目前NBA規則較偏袒進攻球員,對潛在得分手犯規同樣頂多也只是送對手上罰球線。因此,裁判傾向對防守球員吹哨,使得買犯文化依舊猖狂。

影片回顧
比賽回放的採用已逐漸改變了比賽的方式,但這是正面的。隨著時間的推進,裁判也不再需要擠在紀錄台前討論5分鐘了,因為NBA已經建立了一套制式化的SOP來輔助判決。
比賽回顧還是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些人會擔心裁判是否仍會隨著他們的第一直覺吹判,而不是根據實際影像回放判罰,而有些人則質疑會不會過度依賴比賽回放而減少訓練裁判的判斷和分析。
結語
我們都見過各種誇張的判罰,導致改變一場比賽的勝負,更甚是一個賽季的進程。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學習變的意義非凡。隨著網路媒體的盛行,裁判們必須學習培養對自己的眼光和權威的建立。如果他們因為害怕做出判決而不敢冒險犯錯,他們將無法進步。
即時重播可以是一個有用的工具,但聯盟需要針對瞬間做出「正確」決定的技能加以培養。他們還需要關注裁判習慣,還有他們在職業生涯中的發展——包括判決系統和個人的技能。每個人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因此我們該給予裁判們一些犯錯的空間並給予學習的機會。
上述的議題之所以重要是有原因的,即時重播和規則的改動都始於 2000 年代初期,但在訊息爆炸的年代已經使得聯盟與過去相差甚遠了。在過去的二十年裡,聯盟中的裁判來來去去,但他們幾乎都是在同一套系統下度過了大部分的職業生涯。
然而,那些擁有快速、果斷、正確和嚴格執行的裁判幾乎不存在我們的記憶中了。也許再過十年,他們將完全消失。
與過去相比,現代的裁判似乎有更多的溝通空間,不做多餘的事讓時間分出勝負,這些都是正面的,但新制度的引進似乎正在讓裁判的本能失去準確性及公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