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3/28

《看看CPBL Y34》改變與成長的起點,單一賽季的變革建言

在經典賽熱潮後,中華職棒34年也將於下個月正式開戰,熱身賽如火如荼進行的當下,在27日召開的領隊會議中,會長蔡其昌透露未來將把中職球季改採單一賽季實行,這是個非常重大的變革,但也是讓臺灣棒球更為成長的一步棋,今天就來探討這個議題的看法。

作者:圓周率

《看看CPBL Y34-01》在經典賽熱潮後,中華職棒34年也將於下個月正式開戰,熱身賽如火如荼進行的當下,在27日召開的領隊會議中,會長蔡其昌透露未來將把中職球季改採單一賽季實行,這是個非常重大的變革,但也是讓臺灣棒球更為成長的一步棋,今天就來探討這個議題的看法。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續經典賽感動,中職邁向新高峰

今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於臺灣進行小組賽,中華隊場場滿座的感動,如今也將乘著餘溫持續到新球季的開始;前些日子的開季宣傳活動上,蔡其昌會長也分享到熱身賽就有不錯的進場人數,預估今年票房能有10~15%以上的成長,球迷討論棒球的風氣也越來越盛,相當看好接下來的發展。

在台鋼雄鷹正式加盟後,這個賽季中華職棒重新迎回六支球隊的陣容,雄鷹也將於下個賽季正式投入一軍,屆時將有更多精彩比賽帶給大家。越多的球隊意味著可以有更多球員在場上一展身手,也能有更多空間訓練及成長,先前公布的註冊名單中,本土球員已經來到352名,是史上季前最高紀錄,相信肯定有更多人才能從中被挖掘出來,是未來挑戰國際賽的重要資本。

(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請繼續往下閱讀

 

▼「單一賽季」實施的必要性與益處

中華職棒大聯盟於27日召開領隊會議,除了討論規範細則外,最大新消息莫過於希望在未來的1~3年內,將中職賽季改為「單一賽季」進行,希望能給國內職棒有更好的發展,六隊球團也都採正向態度支持,就留待之後更為細部的討論。

邁入第34年的中華職棒,過去僅在1998、1999年採用單一賽季,其餘球季皆使用現行的上下半季賽制,兩個賽制其實好壞各半。上下半季最好的地方在於票房刺激度夠,即便上半季未能奪得冠軍,下半季也能重新來過,消極練兵及競技的狀況會較少,不過,挑對手及球員輪換過少等問題,也是賽制所帶來的缺失。

「單一賽季」就如同現今MLB美國職棒大聯盟、NPB日本職棒及KBO韓國職棒所進行的賽季制度,可說是世界的趨勢,賽季從開始到結束,打完所有場次後決定最終排名,而後進行季後賽並決定出冠軍隊伍。這個賽制最大考量,主要就在當落後球隊戰績大幅落後時,可能選擇練兵或者其他方針,對票房造成影響,不過,從韓國職棒發展的例子看,不僅人數沒有下滑,反而還有成長的趨勢,因此,這次的變革建議,筆者是相當支持。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追趕的刺激,需要時間來帶動

就過往筆者看日職的經驗來談,單一賽季因為場次多,從後一路追趕、搶進季後賽或者是挑戰冠軍的例子真的讓人熱血沸騰;除此之外,除非是到季末真的苦無機會,不然隊伍實力接近時,比賽真的很好看,可能一週比賽結束後,排名就會有流動,就得要時時盯緊比賽或進場支持才行。

。長期狀態調整,板凳深度的養成

當賽季變長後,球隊所需球員就要更多,可以改善目前以幾位洋投為主力,就足夠支撐球隊進入季後賽或者贏得冠軍的詬病,變相就能增加本土球員的上場時間。此外,也有助於球員狀態的調整,不會因為一時的表現低迷,就被下放而苦無時間重返,「農場養成」就會成各球團需要著重之處,因為需要更多球員來負擔大量且高強度的比賽,藉此維持住球隊的競爭力。

這一項是筆者認為國際賽成績進步的最重要因素,板凳球員有更多機會加入戰場,如同砂礫中挖掘出珍珠一般,球隊更有空間能尋找出可用之兵;上場磨練時間變多,球技也就有突飛猛進的機會,在先發投手幾乎被洋投佔據情況下,制度能迫使球團需有所調整,也有機會找到更多本土強投於未來使用。

。不能炒短線,實力才有權說話

在上下半季制度裡,球團往往只需掌握住一段狀態好的時間打出戰績,爭奪冠軍的機率就會大增,但在單一賽季下,正所謂路遙知馬力,「狀態維持」及「實力」將會成為主軸,誰能在長時間維持更為平穩的狀態,才有機會爭奪冠軍。在變數降低之下,冠軍的含金量肯定足夠,畢竟是經過長時間的考驗所誕生的王者,整體團隊實力將會成為最重要的爭冠條件。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