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3/28

大貝湖畔棒球雜記 Vol.69:半季改全季,是否有意義?

最近中職打算再把球季改成單一球季,理由是「職棒要承擔棒球運動推動的責任跟角色」和「站在讓國家隊更強的角度思考」並稱已經取得共識可能近年內實行,至於到底如此改動有沒有辦法達成目標,請見本文分析。

Chen Ching Wei

昨天聽到這個因為要培養年輕球員而要改單一球季,我就想問他任期還有多久??

a.sam803

所以,現在上下半季制,導致有球團覺得二軍無用,反正我們一軍主力球員可以上半季拚一波,下半季養傷或調整...又或者可以上半季延長春訓,下半季衝一波氣勢,導致沒有系統性地想辦法讓二軍可以大量的輸送可供一軍使用的球員以維持球隊續戰,上下半季有這種好處,當然就是一軍球員用好用滿,你也不會看到球員為了上位去競爭...
至於投手層次要怎麼競爭,只怕這培育也不是中職層次才開始做的,那得從三級棒球的觀念做起,一昧要求中職真的太多了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你說的「延長春訓以後衝一波」其實最會這麼打的是兄弟,兄弟剛好是現在最有系統二軍最厚實的球隊……

a.sam803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我知道,所以我才說真的有這種情形,但是樂天之前Lamigo的時候也是都這樣打

Samper Wang

@a.sam803
那樂天去年下半季拼命燃燒到快死掉是為了甚麼....
你說的玩法現在早就不適用了,現行制度下,上半季拿冠軍的球隊下半季要拚全年第一才能在季後賽先拿一勝,如果下半季放鬆甚至很大可能季後賽要先從挑戰賽打起,誰還敢下半季放推練兵。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Samper Wang 這也是另一個笑料,就是大家為了預防有人放輕鬆打修改規則,然後去年剛改完今年說沒關係我們可以放輕鬆打,咦……?

Thomas Kao

@a.sam803 所以2017、2018桃猿隊都拿金冠軍,沒甚麼「都這樣打(延長春訓)」

林奇拉

@a.sam803 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麼.jpg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我希望會長最要緊的是把球看好,不要被人說把簽名拿掉是為了不對球的品質負責(苦笑)

林奇拉

難喔...
去年還是前年,有一次什麼節日的時候富邦邀請尊貴的會長閣下進入轉播室,結果比賽進行中,球都打出去了,我們偉大的會長閣下依然滔滔不絕的說著自己的理念、展望跟努力過的痕跡,可以尊重一下比賽嗎?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林奇拉 他是很有想法然後也都會著手去做,認真說也有成果,只是總覺得「方向哪裡怪怪的」…

林奇拉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就...選擇比努力重要
努力錯方向比什麼都不做還可怕

Athrun aka Satoshi

二軍真的很重要啊...
用大家最喜歡的日職為例,日職二軍雖然是遇雨或疫情導致人員不足會取消賽事且不補賽,但近兩年各隊至少都有打到100場,而且這還是各隊並沒有分配到平均場數的情況。
明年日職二軍預定會變成14隊[應該會是東8西6],不僅場數變多,球隊還會跟獨聯或社會人合辦或自辦熱身賽,更不用說玩到四軍的軟銀還規劃讓三、四軍打130場左右了[汗]。
另外我覺得中職的支配下[保留]人數應該也要檢討。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中職的60人名單其實算是保障名額,要不要用超過是大家自己決定,可是這就跟「法律規定」一樣,下限在那裡,要錢的就只開到下限,賺錢的就會逼到上限,說白了就是「現在這樣就夠用,不夠用還可以說取消」,那二軍自然有就好…

a.sam803

所以還是要上下半季,然後讓某些球團覺得我可以用上半季或下半季做休整,拚個半季,另一個半季就有傷的養傷,狀況不好的調整,這樣才是好嗎?
不正常的二軍養成系統就是因為這變形的上下半季,導致有些球團就是球員還不錯就馬上開福袋,好的就留,壞的就放水流,到現在就只有真正想做好養成的隊伍,一直在厚實二軍...
每個專欄寫手都會說某隊二軍很厚實,自己寫的那隊要看齊,但問題是...上下半季不改,厚實二軍嚴格來說只是需要,但不是必要阿,反正蹲個一兩年,重新把年輕天賦養起來,短期賽還是有一拚的能力阿。
要厚實人才庫,只有單一球季,逼迫球團去厚實自家的二軍,有系統化的做人才的養成跟訓練,這才是正解,上下半季雖然有利票房,但是對於台灣棒球的成長只會是慢性毒藥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這個我文章裡說過了,實際上從來沒發生過這種狀況,當然如果真的是我忽略了,歡迎你舉例。

a.sam803

不是幾乎兩三年就會發生差不多的事嗎?
怎麼可能沒有,我爪就做過很多次,你吱也好幾次,沒有很明顯擺爛,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在休整...不要自欺欺人了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a.sam803 沒有喔,事實上沒有,Lamigo三連霸的時候我從頭罵到尾就是下半季可以整修了為什麼牛棚還一直燒,主力還一直上,其實你真的可以查查看,從上下半季的出賽數和出賽名單來看,真的沒有「我躲」的差別,除非是真的爆了,反過來說真的爆了不休息也不行吧?

a.sam803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同上面我回布拉德大的,就不多回了

布拉德

@a.sam803 寫了兄弟這麼多年,已經不只一次在下半季寫過全年戰績可以拼,但不要拼到影響打台灣大賽的戰力,如果真的覺得有什麼是在擺爛的例子,真的是歡迎提出來大家參詳參詳

a.sam803

@布拉德 我的意思也不是球隊真心就是沒想打好的擺爛,而是因為二軍在有需要時沒有可以支援人力的那種爛...
誰不想整年都好,但是你一軍球員不可能整年都這麼幸運全年高檔無傷不是嗎? 那不去做好二軍,到時候突然受傷了就是燒其他人,甚至是戰績去換那個關鍵人物養傷回來不是? 那算是擺爛嗎? 我是覺得某個程度來說是在經營策略上擺爛吧!

布拉德

@a.sam803 經營策略的擺爛的話,我覺得是有的,但不會因為上下半季改單一賽季就能解決。

很多人喜歡講什麼給年輕球員機會,實際上年輕人的養成應該在二軍,到一定程度了才上一軍試刀,所以這個環境更急需修改的其實是落實二軍的養成,但這本來就不是什麼上下半季跟單一賽季的問題。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a.sam803 其實二軍沒人能支援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當初選秀的時候選得奇奇怪怪,挑了一堆高天花板低成熟度的,另一種是對二軍教練毫不上心,抓到好的球員直接空降一軍管理,前後者在中職各有至少一隊代表,我知道你想說的,可是改單一球季真的不會改善這問題。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然後你後面講的那些我很認同,確實該做,但是這跟有沒有單一球季沒關係,就算是上下半季,把比賽從120場拉到144場,二軍拉到90場,也會得到一樣的效果。

Samper Wang

去年吱爪戰就證實厚實二軍已經是必要而不是需要了,這個時候改單一球季真的未改而改弊大於利...
你有沒有想過單一球季制底下開局不順的球隊可能打完兩個月就放水流了.....單一球季大概每年都會有一兩支球隊好幾個月擺爛度日等選秀,這對球員養成是好事嗎?

a.sam803

沒想過開局不順,換一批非主力上來打,說不定還真給練出可用之兵不是嗎?
就像去年爪一樣?

一貫三

@a.sam803 去年兄弟那個是極少數狀況,而且所謂「換非主力上來」,林書逸本來就是主要守備輪替者,只是剛好去年他打出生涯年,岳政華是一直大力培養的新秀,吳哲源是因為沒投手了死馬當活馬醫的上,這樣算嗎?而且,去年的兄弟就是還在射程內,還沒有真的到一定出局的地步,跟那種半季落後三十場是有很大區別的,就像2020,如果是單一賽季,那七月中就已經確定是兄弟打樂天了

林奇拉

@a.sam803
問題是兄弟抓上來的是輪替陣容裡面的,甚至到別隊可以卡住先發的選手,稱不上是練吧?
何況別隊也是做過一樣的事,看看統一的慘劇
“還真的能長出可用之兵”這句話是一種驚喜、驚奇的表現,意思是你不會期待成真,講難聽一點這就是練蠱

a.sam803

@林奇拉 所以,這才顯得二軍養成的重要性阿,為什麼人家重點培養的是可以有一定貢獻,是每年看的到進步的,為什麼你的長不出來,只能在二軍有成績,二軍本來就該是鍊蠱場了,拿來義軍練就很點點點
自己的上來不行是不是要自己檢討一下二軍的培養是不是有問題,我不是推崇單一球季有多好多棒,而是現在的上下半季,球團就是會有投機心理阿,二軍就是只有那隊一直朝著單一賽季座目標整頓球隊的做好了阿,如果今天其他球隊也是可以在不考量單一賽季的情況下整頓出相同效能的二軍人力,那要不要考慮push球團那也不會是考量的點了...
最終還是需要讓球團認知到......"我們是不是該好好去弄好農場了"

a.sam803

@林奇拉 不管是增加二軍場次或者是解放球隊人數上限,先把二軍做好了,一軍球員才會因為競爭變大了跟著二軍球員一起進步,最終提升整個聯盟的強度,不管是單一球季還是上下半季都是
現在蔡這樣應該就是想逼迫球團要有球隊可能需要支撐單一球季的能量和及格球員數量這樣的認知罷了...至於什麼時候要做,可能可以先把二軍賽程提升場次,等台鋼可以了再去推單一球季

Samper Wang

@a.sam803根本不用你逼迫,事實上現行上下半季的制度下已經各隊都充分瞭解二軍養成的重要了⋯⋯統一去年吃了大虧,樂天龍貓也直接坦白輸在陣容深度,今年樂天就很明確在改革二軍教練團,中信二軍強到快可以分兩隊了,之後二軍的優劣會更明顯影響戰績,這都是本來就在進行中的事,該單一球季制只會扯後腿而已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a.sam803 這個其實是去年的統一,上半季猛了一下,下半季被看破手腳,那些上半季猛的少年紛紛原地死去……

RF

中職要擺爛的理由很多,應該還不至於需要坦選秀順位吧。要有這麼了不起的大物,應該也是出國不會參加選秀。

Kevin Hung

之前喊投手不夠,比賽部精采所以改成三洋將,現在每隊先發投手除了新同學以外季前都看似足夠,先改為二洋將或者限定二投一野讓本土投手得到比較多的出場數,比較像是現階段的正解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一週五場比賽,三洋投拿三勝,後面兩個就無所謂,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也難怪SP不是很重要…(說是這麼說,王溢正就是Lamigo多贏人家的理由阿)

Samper Wang

這篇長文寫得太棒了!
單一球季制說穿了就是想拿一軍消化試合的場次打二軍賽,那幹嘛不直接增加二軍場次就好? 事實上都有教練團反應過二軍場次不夠的問題了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二軍場次不夠讓某些球團可以得過且過是中職很大的問題,會長如果要修正,可以從增加二軍場次來修正,或是至少規定不管怎樣二軍場次一定要打滿,都比改單一球季好多了。

a.sam803

先加二軍比賽這我是認同的,這也會讓二軍球員有更多獲得比賽經驗的機會,現在的賽程二軍跟一軍差太多場,二軍球員習慣了比賽節奏上來一軍也是燃燒完就沒有然後了,這對長久下來也沒好處,總之二軍場次增加,一軍單一球季,可以等台鋼到位了再說也沒啥

Chen Ching Wei

雖然說單一球季比較正常,但用培養新秀這個理由,有人進場是為了看你培養新秀嗎??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其實我有時候也會想問自己,到底「正常」是什麼…

Chen Ching Wei

哈 我的意思是全世界只有我們上下球季

Samper Wang

@Chen Ching Wei 3A開始推上下半季制了,當MLB開始考慮學習我們的制度的時候反而我們自己在胡思亂想....

林奇拉

我覺得要進步大概的方向是洋將的使用、球的品質顧好、二軍比賽與制度的落實,可能再加個裁判?
(球彈不彈無所謂,不要有打到變形那種奇怪的情況發生就行了,至於裁判...已經算不錯了,但人是貪心的嘛XD)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這真的說到重點,球彈不彈無所謂,品管好的時候能用的投手還是能用,不能用的照樣會被打歪,彈力高低影響的只有靈巧型投手的生存空間,只要不要太過分不會到威力全失。

然後裁判我覺得人很好了,我們需要增加的是攝影機的數目和角度,有時候重播輔助判決會看半天,就是攝影機能力太差,如果fps數高一點角度多一點馬上就看出來了,也不用在那邊回放半天。

林裕雄

結論就是某些族群在吹的什麼中職最好會長都是個屁,會說出單一球季這種議題,完全就真得是搞錯重點...
若按照去年上半季富邦那種戰績,要搞單一球季,那大概最後兩個月就會看到躺平的打法了...這對買季票跟買票進場的球迷公平嗎?
再者就如作者說的,沒有培養好的SP,有再好的打擊國際賽一樣是被虐,限制只能兩洋投跟一洋砲其實才是最迫切需要改變的點,日本開放了這麼多洋將名額,整體實力有下降嗎?
單一球季的議題真的是本末倒置.....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中職實行過數次單一球季,對排名前面的球隊是很賺啦,排名後面的球隊真的很傷,如果球隊積弱不振如三商,過一陣子就會想離開了,現在有四隊,不需要找人接手,直接離場就好。

henry30327

你好砲大,這算是看您的文章第一次留言,這邊想提供一個想法,
個人算是20年中職的老球迷了,
基本上我是覺得上下半季有些問題在於選秀剛好是季中而且還可以馬上投入到中職賽場,這其實變相地有點讓人覺得怪,因為變成前一年戰績差的如果今年上半季戰績好又有什麼即戰力的話,大家都會馬上選擇即戰力來衝刺下半季,反正補好了,下半季戰績要重置了也沒差,只要有一波高潮就能打季後賽,就算有比較全年的優惠但還是有一種違和感,因為不應該是整年表現比較好的3隊才能打嗎,我們反而是上半季打不好沒關係,看一下選秀會上的即戰力,下半季會重置還能挑即戰力,但選秀卻是看去年的戰績來決定,這樣真的有符合選秀的意義嗎,我是覺得改成年尾舉行選秀或是該年度選進來的球員只能打例行賽會比較好,至於養成的話我個人是覺得如大大所說的,先讓2軍的球員有足夠的比賽可以給球員練習,安排教練出國觀察,更重要的是要持續地做不要因為戰績壓力而中斷,才能在幾年後看到成效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季中選秀我也覺得是真的很奇怪,理論上應該是「季末選秀、釋出球員,(如果有需要)特別選秀」,就是因為卡到季中選秀,才會有「味全龍要抽籤」這種傻事出現,弄到我都不知道該講什麼。

不過說到即戰力,其實季中選秀選到的球員不一定會成為即戰力,要看他們之前在哪裡,如果像陳冠宇之前待在業餘,結果就是那一年丟不出什麼東西,因為訓練強度不夠。

雖然但是就像你講的,季中選秀本身就是一件傻事,要動也應該動這個。

henry30327

但是如果,我是說如果,假設富邦今年上半季打的很好拿到上半季,又剛好只有2到3位即戰力旅外今年要回來,那麼富邦一定是拿即戰力補強除非隊型不需要,我是覺得這有點違背選秀應該是要弱隊可以在球季後補強弱點後花時間養成,至於旅外我覺得就跟日職的社會人很像,就有部分經驗的成熟人,我個人會希望單一賽季是建立在選秀能真正的讓球隊有養成的規劃,而不是每年都在賭有沒有旅外的人回來補洞或是等所謂的天才出現,說難聽點,如果球隊體質不變,大家永遠都用賭一波流來拼冠軍,好用的用好用滿,這樣真的有利於選手成長嗎

henry30327

至於中職就真的很多地方就沒有重點,像是擴編也是,我可以理解要讓選手有新舞台,但為什麼不直接先打一年二軍後再挑人,而是要分2年各挑一人還不能不挑,這樣就有點強制消費的味道,我個人是覺得等到要開始打一軍比賽再挑,而且是可以有個上限或是限制,例如人數一樣5人,從其它隊名單選擇想要的人,再看那個人所屬球隊後再給錢就好,何必要連選兩次,而且第一次的還要強制打二軍一年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henry30327 味全挑的時候,第一次其實還有點道理,因為各隊都算人才過剩,第一次挑也能挑到好球員,臺鋼的時候就有點微妙了,不過規定就是規定,沒辦法。

henry30327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就中職的規定永遠都是遇到哪裡卡卡的再來圓,可是卻沒想到後面說不定會更卡,但想到自己也是這樣過去了,索興讓新人也重複一次,這點只能說還有進步的空間就是了

Chaohong Cheng

中職會改成季中選秀的原因,我記得是因為中職鑑於台灣大物學生球員有段時間很常一畢業就被美日職棒隊挖走,而自己跟美日職棒隊比錢鬥又很難比得贏,所以就把選秀時間改成學生球員要畢業的六七月份,好讓他們一畢業就可以來參選,被選中就可以立即跟中職球隊簽約領錢打職棒。

老實說這樣的調整,我覺得對於提升中職吸引應屆畢業的學生球員不能說沒有幫助,最起碼對於一畢業就急著想靠打球賺錢的球員來說吸引力不可謂不小。因為中華職棒把選秀時間改成季中,就意味著來參加中職選秀有中選,等於一畢業就可以立刻開始領錢了。反之如果畢業後還在觀望有沒有美日職棒隊要自己的,最起碼還要再多等至少半年,等到人家球季結束,人家美日職棒球隊才有空跟你談簽約,這樣的話就至少要多等半年才能打球賺錢。雖說由於中職新秀簽約金一直沒能突破六百萬台幣導致對於出國有望領到三、四十萬甚至上百萬美金的超大物學生球員來說可能還是興致缺缺,但對於出國身價頂多一、二十幾萬不上不下的一般球員來說,領的簽約金差不多,但卻能早半年打球賺錢,這就當場讓參與中職選秀對他們來說變得很有吸引力。

所以雖然我也覺得中職把選秀改成季中舉辦看來很怪,但考量中職現階段自身財力條件,為了跟美日職競爭應屆畢業的學生球員時多提升一分自己的誘因,中職把選秀時間這樣定雖然怪但也不能說沒道理了。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Chaohong Cheng 不過成效有限啊,最後林鋅杰、鄭浩均、徐基麟還不是一個一個往外跑……(苦笑)

Chaohong Cheng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雖然如此,但中職靠這招也成功拉到像是古林睿陽、徐若熙、余謙等原本有意旅外的學生球員,修改選秀時間這多多少少還是有起到效果啦。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Chaohong Cheng 其實我蠻疑惑的,這三個人的共同點就是玻璃(余謙是被玻璃,不過意思相仿),他們真的能旅外嗎?如果當年不進入中職的話…

Chaohong Cheng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如果他們不會很計較簽約金,只要有國外球隊要簽他們就一定會去的話,我相信他們一定是出得去的。只不過以他們的玻璃體質,美日職棒會開的簽約金價碼我猜大概就是十幾萬最多拚看看有沒有二十萬美金出頭這樣吧。我猜他們對此應該也是心裡有數 (他們在參選中職前都有打算旅外的「傳聞」,可以合理推測他們在畢業前應該就有部分國外球隊透過經紀人或其他管道跟他們接觸過,那麼他們就有可能從中提早打聽到國外球隊願意開給他們的簽約金價碼等級),所以在跟加入中職可以拿到的價碼以及未來發展一權衡過後,他們才會願意放棄尋求旅外機會直接來參選中職選秀。

所以我才會說中職選擇把選秀時間改成季中辦,對於旅外簽約金價碼十幾二十幾萬美金以下的學生球員可以大幅提高他們的吸引力,但要吸引簽約金上看三、四十萬以上的大物球員,這招效果就終究有限。

文生大叔

這一篇講到重點,中職真的就是沒有真的做事,只是讓人覺得有在做事;單一球季這件事就讓人親眼看到「讓一個熱血無腦的球迷抓到權力會發生什麼事」。

做事很好,但是要做正事,要最少嘗試著去做對的事,這一點這個會長真的讓人搖頭。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單一球季真的是一個「因為外國都這樣所以我們要這樣」,先決定要這樣做再來找理由的改革,這種改革我們都知道,結果都很……

Danny

看完日本的奪冠之路真的滿滿羨慕,實在很難不去想中華隊到底還要花幾個四年才衝的出預賽?搞這種做做樣子讓人感覺有在做事的改革還不如不要改,已經可以預期下一屆大概還是一樣的死法,搞不好到時候還會看到又要把江少慶、胡智為拖出來拜託他們救救國家隊先發的畫面呢xD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這個有一點結構性問題,就算我們今天開始限制先發只能有2個洋投,也要花幾年才能解決,可是早一點做,真的是比較好,還有就是訓練要進步,不要再土法煉鋼了……

s607rth01

當大聯盟比賽都可以秀出轉速,球種時,就覺得好羨慕,希望中職能安裝這樣的硬體設備。另外中職球場也不夠到位,前幾天一個不規則彈跳在澄清湖球場讓台鋼跑出一隻場內四分打點全壘打…雖然不規則彈跳在台灣已經不是新聞…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s607rth01 臺灣有這類設備,我很確定,不過不確定是什麼原因並非每個球場都有安裝。

小楓康

單一球季對票房無疑是最傷的,有進步的選項不用,都在搞這些沒營養的,二軍強度時至今日都還沒有顯著的提升,讓人看了蠻難過的。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可能隔一陣子發現票房差到不行,就會有球隊要求改回上下半季了(更壞的狀況可能是他們會無聲無息的消失……?)

Samper Wang

大聯盟記者也在討論或許應該學習中職的上下半季制,說實話以MLB一年162場,球季中會覺得反正只是1/162而已,輸贏都沒差,漸漸的看球失去熱情,我h之前去現場看過兩場MLB的比賽,很多人進場聊天啃熱狗,都沒甚麼在看球,甚至有些人比賽才打一半就走了。試想台灣才六隊打來打去都是一樣的組合,如果沒有上半季衝封王的刺激一定很容易膩吧。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Samper Wang 強者本站作者一貫三的比喻很好,就是你覺得外國打單一賽季也很多人看比賽,是因為你不會去看弱弱對戰的組合 XD

fb - Richard Su

個人淺見
中職隊伍太少,不太適合單一賽季
MLB30隊,就算10隊提早躺平,還有20隊
日職12隊,3-4隊提早躺平,影響也有限
至於這是隊台灣棒運好,別鬧了吧😎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跟我們各種條件最像的應該是韓國,韓國有10隊入場人數也不錯,他們搞單一球季,票房的高低差是7000人,跟我們落差也是很大,我們的票房高低差不到2000,那些票房差的球隊怎麼存活,這我就很有興趣了,因為韓國職棒我是不太瞭解的,可能要問瞭解的大德。

saton1010

我先說立場,我不覺得單一球季是壞事,而是改成單一球季後,賽制怎麼玩?
我記得韓職是第4名一路挑戰往上打,也就是10支球隊有4支球隊可以打季後賽,其實我們也可以考慮用類似的方式
例:
第4名和第3名先打第一輪,3戰2勝,(第3名先擁有1勝),贏的和第2名的打5戰3勝,(第2名先擁有1勝),最後的勝隊再和第1名的打7戰4勝,第1名的擁有全主場優勢。

那狀元簽也不是最後一名的球隊擁有,可以改成像nba這樣用機率抽籤的,只要沒有奪冠的球隊都可以抽,但依機率大小抽狀元、榜眼和探花。

所以單一賽制也可以玩開完,只是看制度如何訂,另外說到弱隊vs弱隊的比賽沒人看的問題,其實還是要看各隊的球迷還有球場的經營,現在大家也都是辦非常多的活動,吸引球迷入場,改成單一賽制後,會更考驗大家經營球迷的能力,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更多的idea去讓球迷買單進場,換個方式想,也不一定是壞事喔

saton1010

更正下:
所以單一賽制也可以玩開花,只是看制度如何訂

Melody Huang

韓國是45先打一輪喔

saton1010

感謝補充!謝謝大大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這就要回到原點,也就是「改成單一球季是為了什麼?」,很明顯今天宣傳上下半季所謂的「缺點」不是不存在就是老黃曆,也無所謂改成單一球季就會有所改善,那為什麼要改,因為這樣「正常」?所以我才會在前面問那句「正常是什麼?」

saton1010

我剛又看了一下新聞稿,會長的意思是,上下半季和單一賽季之間,其實是沒有對錯,一個是站在不讓球團財務結構好一點,長遠下去就會影響,如果不讓年輕選手上來,投手的問題、年輕選手機會的問題也會浮現

那大大,我們退一萬步說,如果在不考慮票房經營的情況下,依您的主觀想法,您會覺得單一賽季比較好,還是上下半季呢?

我們用比較單純的方式去看待,才可以看到當下我們做這個改的著眼點是在哪裡?

上下半季和單一賽季,其實在不同的隊數和時代潮流中,各自代表著不同意義的角色定位,一定只有最佳解,而不會有完美的解法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saton1010 如本文所述,會長講的理由跟單一球季或上下半季都沒有關係。

培養年輕選手應該在二軍,要讓他們有多的出賽機會應該是增加二軍賽程,不讓年輕選手在二軍被放到發霉應該引進的是規則五選秀,培養先發投手應該修改的是洋將登用規定以及賽程密集化。

就算是單一賽季,會用三洋將輪值的還是會用三洋將輪值,一星期打五場讓三個洋將佔先發缺的格局不改變,不會因為上下半季還是單一賽季就對先發投手的培養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說白話一點,用什麼賽制跟票房本身就是有關連的,如果上下半季制對票房比較好,除非跟單一賽季制相比有顯而易見的缺點,不然這個更動毫無意義。

再來就是私人一點的觀點,我知道很多人對於「看年輕新秀打球」有一種謎一般的執念,覺得看新秀打球好棒棒,其實並沒有真的這麼棒,會很棒是因為他們能打出東西,如果這群新秀在二軍養成都還沒完備就在一軍打球,只會看到一群貧打拙守頓足爛投的球員在打球,他們的明天可能很美好,但是你真的會覺得明天再來看就好了。

許益賓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如果是以會長的理由「培養年輕球員」來分析改賽制更改的優劣,我非常同意本文所言的觀點。不過,換個角度看,單一賽制若發生前後段球隊成績差距過大時,排名較前段的球隊會不會更願意發起球員交易來增加季後賽的勝算,相對上下半季更有助於提高球員的流動呢?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許益賓 這要看球隊的目標。

交易有一個前提是:發起交易的球隊需要承受某種程度的被搶劫,如果這支球隊有特殊需求,比如說今年一定要拿冠軍不然會被解散,當然他們就會對下位球隊在季中發起交易。

如果球隊的目標是「打進季後賽」,那就是另一個故事,排名一二三的球隊已經滿足條件,就是賺多賺少,就變成比較可能是四跟五六交易,因為他要贏過三,可是四也會想,我今年被搶,明年還能有四嗎?整體就會變得很微妙。

說來說去,MLB的清倉大拍賣前提建立在他們有一套把受歡迎的前段球隊賺的錢轉移到後段球隊的方法,包含但不限於交易、豪華稅、各種分潤,才可能讓「小球隊變成大球隊的農場」(雖然很難聽不過有一陣子某些弱隊確實是這樣)還能活下去。

這也凸顯了「單一球季」這個議題在臺灣之所以不可行,是因為臺灣的職棒球隊,最領先的可能都賺不了多少,遑論去補貼後段……

Chaohong Cheng

另外我是覺得中職要搞單一球季其實也不是不行,甚至我覺得以中職目前仍是個洋將優劣可大大左右各球隊戰績的聯盟,但目前中職洋將登錄大限卻是只有下半季有但上半季沒有,改成單一球季搞不好競技公平性其實是更合理。

至於有很多人說的擔心中職要是改成單一球季,會更容易發生有球隊因為季中戰績拉開而提早擺爛進而影響票房,我覺得這問題也不難解。最簡單的解法就是上面有人提到的,多開放一個季後賽名額就可以了。例如說等台鋼可以上來來打一軍那年起,我覺得中職就可以改成取四隊晉級季後賽。這樣的話即使真的有某支球隊特別沒競爭力,打到一半就早早注定躺平墊底,最起碼仍可大大抑制倒數第二名以上球隊擺爛的動機 (看看 NBA 把季後賽名額擴增到 10 隊後,今年西區 7-12 名之間宛如大亂鬥的競爭有多兇)。總之,只要相應的配套辦法有做好,我覺得這其實都不是問題。

不過我也覺得現階段對中職來說最重要的,絕對不是中職球季是否要改成單一球季還是要維持上下半季。我也覺得如果是想讓中職愈變愈強,巨砲大說的增加中職二軍每年比賽場次並強制要打滿所有場次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要中途停賽就一律不補賽),這可能還是更實際更有立竿見影的辦法。因為只有讓二軍比賽變多且固定,才能讓二軍培養球員的功能更加落實。另外就是洋將登陸辦法做調整,可以變成可常駐登錄四人,但增加限制不能全為投手也不能全為野手,這樣可以多少增加一軍本土投手的磨練機會。我覺得比起是否修改賽季為單一賽季,這些對中職來說可能會更有意義。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現在很擔心的就是說做就做,然後真的只把上下半季改成單一球季,其他什麼都沒動,那真的會原地爆炸。

rose7089

這幾天想了一下這個問題,會長跟領隊也不是沒有接地氣及了解中職的生態,為何還要做大部分球迷不認同的單一球季呢🤔
我猜原因出在錢,二軍比賽增加,所花費的成本,是球團不想再增加的預算,但是厚實農場戰力也是很重要ㄚ,於是~想出了單一球季這個方案。一軍戰績追不上時,用二軍的選手上來練兵,不用多花增加二軍比賽的錢,還達到練兵的效果。有球迷會說:這樣會影響一軍票房,但~一軍的120場成本是既定預算,練兵的比賽票房差,還是有收入(而且還可以靠主題日賺一些回來),比增加二軍比賽(幾乎零回收)的需新增的預算來的節省成本吧。
這純屬個人推測😆
P.S.查了一下新文,二軍比賽的進場人數,好像連賣票的成本都負擔不了😅

rose7089

*新聞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你說得還蠻有道理的,可是這樣真的不好啦,怎麼可以省二軍的錢呢……

rose7089

不夠健全的環境,也造就了不夠健全的考量😞

rose7089

如果二軍比賽能像美國小聯盟那樣(不用賺到那麼多,但能有一些收入),也許二軍賽程能夠增加。今年樂天的二軍已經有冠名收入了,看有沒有其他行銷能吸引球迷進場看球,以及吸引場商支持贊助。

職4起看球人

對蔡其昌這種貨色,不用有什麼期待..

施柏丞

你少講一個,單一賽季的話選秀制度也要改,第一輪一律用抽籤的。
其他的增加一二軍比賽場次+開放洋將大致也正確。
不過有一點你提到死人球退回2000年代,你要知道日職的用球更不彈,差異就是中職打者還沒厲害到可以把死人球往天上打,就這樣而已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因為日本的觀念已經接軌大聯盟,臺灣這群教練還活在他們打球的那個年代啊。

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然後另一件事情是,日本職棒(和韓國)的COR是用秒速75m(約時速270公里)推算出來的,臺灣職棒(和美國)的COR則是用時速90公里去測試出來的,球速越快恢復係數就越低,所以答案應該是「我們不知道日本統一球的彈性係數用中職的測法去測是多少」,而不是「日職的球更不彈」,雖然日本球員都有抱怨這件事情就是了。

どーもー、大艦巨砲主義萬歲!です。

球季終於要開始了,熱身賽看到現在,上半季大概是兄弟、富邦和樂天三搶一,統一和味全進度比較落後一點,當然,現在說這些的前提都是開打以後沒有主力球員突然因傷長期離開戰線,不然說再多都是假的,去年統一就很慘痛的表演過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說到上半季,之後聽說可能半季會不見,變成單一球季。

聽到這個消息,我第一個反應是……該做的不是這個吧?

先說,以下發言會有點辛辣,畢竟真正該做的事情不督促,卻在沒用的事情上做虛工,想要用和平的語氣來闡述,這是真的有點難度,請先瞭解以後再繼續閱讀。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是一顆球
真正該注意的應該是這個吧……
CPBLTV截圖

 

 

請繼續往下閱讀

單一球季好不好,我可以篤定的跟你說,不好。

具體來說哪裡不好,就是對票房不好。

2022年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即使打五取三或未來的六取三,2022年富邦上半季打完離首位有21場勝差,這種勝差差不多就是可以放棄直接打身體健康的距離了。

你說會有什麼差嗎?

有喔。

富邦在2022年下半季對樂天打出8-1-6的優勢戰績,然後對兄弟則是被打到忘記自己是誰的4-1-10,可以說兄弟在下半季最後超車,富邦是影子功臣。假設富邦打完上半季以後直接放棄掙扎專心備戰明年球季,兄弟在球季末端就會被甩的更遠,當然就沒有「下半季冠軍追逐戰」這種戲碼能看。

再套一句我朋友的名言,就是如果你覺得抓放很難看,消化比賽沒什麼興趣看,上下半季會讓你看到合計兩個禮拜的抓放或消化比賽,單一球季這類比賽你可能要看上兩個月,對票房會有多少影響,大家捫心自問,能斬釘截鐵的說「不會!還是會很精彩!還是會進場看球!」的大德,我對你致上完全的敬意。

有些球迷會說「上半季拿冠軍的球隊下半季會放水流」,太古老的舊帳不提,就講21世紀,中職拿到上半季以後的球隊除了統一在2009年表演一次很漂亮的抓放以外,大部分的球隊拿了上半季還是會想搶下半季,搶不到是則是球隊真的出問題,還沒看過直接躺平擺爛的。

雖然很多人都愛說MLB單一球季如何如何,問題是,MLB打到一半也是很多球隊會開始躺平,甚至開始清倉大拍賣,球迷有話題能聊是因為可以開始吵「應該把誰賣掉買誰來補強球隊重組明年的陣容」,中職可沒有這種談資能聊。

再說,真的要增強中職實力,最應該做的是增加一軍比賽的場次,而不是把上下半季改成單一球季,一樣都打120場,很難期待會發生什麼飛躍性的改變。

比賽場次的增加會推升對投手和打者兩方面的需求,才會有效增進聯盟進用球員人數,進而推升聯盟實力,要說「很難做不到」我可以理解,畢竟增加場次等於增加成本,可是改成單一球季這種看起來有用實際上沒用還會掉票房的東西,我就想問一句「用處在哪裡」。

至於什麼「培養年輕選手」這種理由,老實說,咳咳。

直接講難聽話,中華職棒二軍到今天還打不到1990年開賽時的90場比賽水準,比賽不需要完全打完,某些狀況下可以不補賽,最誇張的是竟然允許某些球隊以「我們某個守備位置沒人了不能打」把比賽取消而沒有任何罰則,說什麼單一球季就能培養年輕選手,這是在講笑話嗎?

年輕選手的培養應該是在二軍進行的,等到二軍的選手多到打滿90場比賽都還有很多人練不到再談拿一軍來培養都還不遲。

再者,真正需要一軍資源的1.5軍年輕球員各球隊都沒這麼多,拉上來吃一吃一軍剩下來的打席或局數不會不夠。假如有一支球隊有夠多的1.5軍年輕球員,通常是一軍戰力堅強,每個位置都卡得死死的,1.5軍的年輕球員才會搞到上不來上來吃局數或打席。

其結果就是:理想狀態叫「躺平以後有1.5軍的年輕球員得到大量出賽機會」,事實很可能是「拉一堆根本還沒一軍ready只是二軍水平的球員上來被屠殺到忘記怎麼打球順便貢獻勝場數給領先群」。

真的要推進年輕球員升級,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增加二軍場次然後強迫一定要打完,比什麼「改成單一球季讓年輕球員上來打」有用得多。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