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Dave Love 是NBA的投籃教練,球隊執教經驗如下:奧蘭多魔術 ‘14-‘18, 克里夫蘭騎士 ‘13-‘14, 鳳凰城太陽 ‘09-‘10。
此段影片是由 Coach Dave Love 在加拿大教練研習所分享的內容,小編也針對研習的內容做重點摘要,希望可以讓教練與選手們,針對「如何把投籃練準」的步驟與方法,能有多一點的刺激與想像。
影片內Coach Dave Love 教練將投籃動作分解成不同的微技巧所組成,像是雙腳要維持平衡,手肘擺放的位置、出手球擺放的位置、手指的Follow-Through 等等... 他也認為透過一步一步緩步地精進這些微技巧,會將投籃慢慢精進、修正。
什麼是微技巧(Micro-skill)?
- 「比賽」是由「技巧」組成,「技巧」是由「微技巧」所組成。
- 微技巧是任何形式的身體習慣。
- 如果是微技巧,你就可以訓練,讓它變得更好。
簡化狀況/處境
- 將「投籃」盡可能分解成不同的層次(Layers),讓球員有機會可以從中改變原先的模式。
- 重回到前面的步驟,即使是很前面好幾步的步驟,做出持續性的進步。
- 允許球員有充足時間來精進自己的微技巧。
從最簡單的層次(Layers)開始
像是雙腳打開、膝蓋要彎曲、投籃手掌要打開......等等
- 增加投籃距離- 慢慢拉遠一腳步、一腳步的距離。
- 增加投籃速度- 每個階段慢慢增加投籃速度,不是從0-60,劇烈的速度變化,而是緩慢升速。
- 增加移動- 一次一腳步的距離。
- 舉例: 往左邊或右邊坐接球腳步- Hop, 1-2 step:左右、右左的腳步
更貼近比賽情境
- 將接球動作與運球動作加進投籃的程序內
- 接球和運球動作持續地、有程序地放慢,讓選手有時間去吸收消化。
- 練習投籃、接球和運球的微技巧
增加變動性/實戰的狀況
- 增加防守者與場上做選擇的情境。
- 在每個階段,一個一個狀況疊加上去。
舉例來說:
1. 防守者跟著選手,阻擋他們走位,但最後不蓋火鍋。
2. 防守者跟著選手,阻擋他們走位,最後認真蓋火鍋防守。 - 盡可能模仿真實場上情境的發生與應對狀況。
根據不同的層次訓練...
- 每天都透過簡單的層次來暖身
- 舉例: 每天5-10分鐘的投籃例行暖身
- 找到適合各個選手的投籃挑戰 ,透過挑戰有程序性地慢慢進步
- 初期訓練,增添一個層次的訓練,同時間就把另外一個層次的訓練給去除。
- 舉例:加快投籃速度,就把投籃距離拉近
- 盡可能利用暗示,來模擬比賽的情境。
「如何練習投籃」可以參考以下兩部影片,一部是由 Dave Love 教練本人教學,一部是由 EMPOWER 教練- 許皓程教練教學:
(Assessing Shots and Layering Drills to Build Better Basketball Habits - Dave Love) 投籃動作修正的演練方法與過程
(EMPOWER 許皓程教練演練投籃動作的訓練方式與基礎訓練菜單)
接著是研習內的Q&A問題,幾個比較饒富哲學與趣味的問題,小編也稍稍整理給大家,讓大家也能透過問題汲取Dave Love教練的想法:
Q: 會一項一項修改微技巧嗎? 還是會一次修改多項?
A: 不一定,有時候是同一個動作內的微技巧,可以同時做修改。但通常一次不會同時修正三種以上的微技巧。
Q: 假設選手有漂亮的投籃手腕,但輔助手的擺放需要修改(有一個微技巧是好的,另外一個微技巧是不好的),教練會修改這個部分嗎?
A: 成人級別的選手,我比較注重的是選手在比賽中的表現,意即若是選手在比賽中的投籃命中率是高的,那他不會特別去修改;但若為青少兒的選手,即便在比賽中有好的命中率,但只要投籃的機轉是不好的,教練比較傾向修改,因為青少兒比賽層級有好的表現,不代表他長大後,到了更高的層級(強度更高、速度更快),也能夠維持相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