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03/30

《小鐵如擬》無獨強、少弱旅?NBA 40年不見的「超激鬥」戰場

60勝可說是強隊指標,以往每季也總會有這樣的指標型球隊,但本季至今尚未有球隊達標,全聯盟也只剩公鹿還有挑戰機會,除了沒有獨走強權,本季很可能只有四隊勝率不到四成,整季的競爭激烈,不只是西區的中段種子序而已。

作者:小鐵

兵器鋒利,削鐵如泥。風向犀利,小鐵如擬。希望能用更多討論,分享各種觀賽意見。

和前幾年西區相對強弱分佈較明確的排名相比,本季西區的激戰,竟就這樣一直延續到季末都不見明朗,在今天雷霆菜鳥Jalen Williams壓哨補進致勝一球、助雷霆搶下勝利、戰績追上小牛以後,還是維持在第四的太陽到第11的小牛僅4場勝差的激戰,若不是拓荒者宣布本季打出亮眼成績的王牌Damian Lillard已確定「關機」,爵士也在近期似有若無的開始「輪休」,這樣的大亂鬥集團甚至可能延續到西區13名,僅有擺明要坦的馬刺和火箭脫離戰線。

實際上,在三月中金塊突然一波六戰五敗的低潮後,西區本季已經確定不會有60勝球隊,但就連東區上半季看起來呼風喚雨的塞爾提克也有所修正,反而是公鹿靠一波16連勝衝上龍頭,今天面對經過季中已逐漸退出季後賽競爭的溜馬,公鹿靠Jrue Holiday狂飆生涯新高的51分、加上Giannis Antetokounmpo攻下38分、17籃板、12助攻的恐怖大三元而獲勝,持續挑戰隊史最近42年的第二個60勝球季。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更重要的是,公鹿已經成了本季唯一一支還有機會爭取60勝的球隊,若公鹿在例行賽最後6場吞2敗以上,本季就確定會沒有任何一支60勝球隊,將是自2000-01球季之後的首次、也是NBA史上第8次,但其中有6次都發生在1980以前,更有5次是NBA史上最知名的「大亂鬥時代」70年代裡。

本季除了60勝球隊難求、中段班大激戰外,另一個焦點就是坦隊雖明顯但為數不多,固然馬刺、火箭、活塞是三大坦隊,而黃蜂是因為傷兵累累才落入墊底集團,連上季還在抽狀元的魔術,都能在本季儘管難以成為季後賽競爭球隊卻也維持一定戰績,若魔術、拓荒者能再拿一勝,本季將只會有上述馬刺、火箭、活塞、黃蜂四隊勝率不到四成,這將是1975-76球季以來、最近47年的第一次,但更驚人的是,當時NBA還只有18隊,在球隊規模已增加到30隊的本季,本季的競爭可說史上之最。

造成這個狀況,幾支前幾年的強隊不再遙不可及、幾支前幾年的弱隊不再坦到底,而幾個指標球星與球隊的轉變,都是值得思考的環節。

請繼續往下閱讀

 

No More Tanking ?

在一路領先、以40分之差輕取拓荒者後,國王終於正式讓官方戰績表上自己的隊名前多了一個「x」,代表他們確定晉級本季的季後賽,終結了NBA史上最長的16年季後賽乾旱期。

請繼續往下閱讀

16年有多久?當年國王有登錄過的所有球員,如今已沒有任何一人還在聯盟,當年陣容裡最晚離開NBA的是2015年之後沒有在NBA出賽過的Kevin Martin,當年的總管Geoff Petrie早在2013年已去職,當時總教練Rick Adelman也在2014年之後再也沒執掌過NBA教鞭,而當年的新人王是Chris Paul,如今他已是快滿38歲的老將。

國王終於看見成果,而近年最知名的坦隊雷霆,儘管面對榜眼「獨角獸」Chet Holmgren提早報銷的利空,至今也還維持在附加賽競爭者行列,顯見Shai Gilgeous-Alexander和Josh Giddey為主的後場雙核心搭配其他綠葉已有足夠成效,而原本在出清兩大球星後眼看要往下坦的爵士,固然季末還是比較朝向退出季後賽競爭的行列,但整季下來總教練Will Hardy的調兵遣將、知人善用都讓人刮目相看。

而在東區,季前大手筆補進Donovan Mitchell的騎士看見交易成果,確定有季後賽可打,這是自從2003年騎士選進LeBron James之後,首次在沒有LBJ的狀況下闖進季後賽,原本在上季決定當賣家、也出清明星內線Domantas Sabonis的溜馬,本季在跨年前也一直維持競爭力,是一月上旬開始一波18戰僅3勝、與最近9戰僅2勝兩波低潮才確定本季勝率未過半,換個角度看就是如果沒有這兩波低潮,溜馬就是和爵士並列兩大驚奇的球隊。

國王透過交易換到的Sabonis和原有的主控De'Aaron Fox成為本季效率最出色的雙人組之一,雷霆續長約的SGA也成長為聯盟頂尖得分武器,騎士和爵士進行交易,互換的Lauri Markkanen和Mitchell各自成長為比自己原本表現更好的球隊領袖,溜馬也在和國王的交易中得到未來主控Tyrese Haliburton,這些關鍵人物裡,將滿27歲的Sabonis已是最年長者,Haliburton甚至是「00後」出生,說明了年輕核心的成長,總算成為這些球隊的希望。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