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腳踝扭傷怎麼辦?需不需要去醫院?」

本篇文章介紹腳踝扭傷,包含常受傷的韌帶、受傷的嚴重程度、造成紅腫疼痛的原因,醫療人員對於損傷的處理方式以及處置重點,最後會簡介腳踝扭傷後是否需要去醫院的簡單判斷原則,一起看文章了解一下吧。

「沒踩好、踩空後,腳踝腫一大包」

「回防、搶完籃板球落地,腳痛到沒辦法走路」

 

1. 什麼是腳踝扭傷?為什麼會腫、痛?

上面都是腳踝扭傷患者常見的敘述,腳踝扭傷(Ankle sprain)大多指的是在一個過度的外(內)力下,導致腳踝周遭的韌帶損傷、撕裂等。依照韌帶損傷的程度,會分為一級(部分撕裂)到三級(全部斷裂)。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s__39436312-1.jpg

當韌帶損傷時,可能連帶周遭的微血管可能破裂,同時身體為了幫助受傷的區域加速恢復,會增加受傷部位的血流量、並引起發炎反應(類似傷口消毒的概念),綜合上述的反應,腳踝可能會腫起來,而腫脹本身就會壓迫到許多在腳踝會傳遞痛覺的神經或受器,告訴你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不要再弄它了。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image-4.png

 

請繼續往下閱讀

2.醫療人員在意什麼?消腫的重要性?

雖然大部分人最在意的應該是「痛」,可能痛到沒辦法走路、沒辦法睡覺等,但其實醫療人員優先在意的,反而可能是「腫脹」,因為當腫脹控制得宜,其實連帶的如疼痛問題、後續恢復,都會比較好處理。

這也是為什麼當受傷發生時,即早的固定受傷的部位可能是利用運動貼紮、護踝等,同時用繃帶把腳踝纏起來(壓迫)避免腫脹,並且在受傷後的數天,還是保持輕度的活動(保持腳踝的血液循環)。這些的目的都是減緩腫脹,創造一個良好的修復環境。可以想像成腫脹就像「一群人在圍觀火災事故現場」,最後讓「消防車進不去救火、運送傷患的救護車出不來」。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image-2.png

請繼續往下閱讀

 

3. 扭傷後,找醫生看好像什麼都沒做?

大家可能很常抱怨去了診所,醫生照個X光、稍微看一看就說「沒事,我開藥給你吃,回家休息」,似乎什麼都沒有做、也不在乎你的疼痛。但實質上,在有限的門診時間、跟骨科及復健科的教育訓練下,這些已經是他們該做的了,包括透過X光檢查有沒有骨頭受傷、需不需要後送手術等等。當骨頭沒有受傷,就是靜待韌帶的恢復。

若要做得更完整包括:衛教、復健運動、貼紮、徒手治療等,這些也需要在充足的治療時間下才能執行。目前比較有機會執行的,反而是在自費物理治療場所,詳細方式會在其他文章說明。

 

4. 什麼時候需要去急診、大醫院?

台灣醫療環境、診所都相對便利,但也是這樣大家都傾向往大醫院、急診去,因為覺得很痛、腫得很厲害,怕有嚴重的問題。其實以腳踝扭傷來說,會需要去大醫院主要就是「有立即手術需求」,會要手術大多是「骨折、骨頭錯位、韌帶完全斷裂等。」

而這些狀況一般民眾可能比較難判斷,我的建議是當你有合併以下的因素,就去大醫院看:

  • 嚴重疼痛(痛到想死掉)
  • 嚴重腫脹(腫到認不出這是你的腳)
  • 受傷後無法走路、承重(腳沒辦法撐地板)
  • 當你真的真的很擔心,就還是去吧!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s__39436313.jpg

另外,運動醫學中有一個名叫Ottawa rule的檢測,用來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醫院拍X光、做更進一步的檢查。主要是敲擊幾個常會骨折的部位、並看當下是否能走路為依據。因為若有骨折,光用手敲就會「爆痛」,而當下是否能走路,是因為當骨折時,把重力壓到受傷腳,一點壓力、受力同樣可以產生劇烈的疼痛。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s__39436311.jpg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s__39436315.jpg

下篇文章會介紹慢性腳踝不穩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一種長期的腳踝問題,常發生在曾經扭傷過的病患。同時也會介紹若有足夠時間,物理治療師怎麼完整的處理腳踝扭傷的問題。

.

.

.

『​希望透過所學,將運動醫學、運動科學、運動訓練等知識,用最簡單的語言分享給需要的人』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粉絲專頁IGYoutube部落格

#ankle #sprain #sportsinjury #sportsmedicine #pain #swelling #athlete #sports #instability #exercise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physicaltherapy #physicaltherapist #腳踝 #扭傷 #翻船 #運動傷害 #疼痛 #腫脹 #運動醫學 #不穩定 #運動 #訓練 #復健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