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國內新聞在2022年12月5日報導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長期積欠裁判費,〈足球/遭爆積欠大量裁判費! 足協:加速處理「盼本週完成給付」〉,乃是時任桃園市長、兼任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理事長的鄭文燦,既要忙於桃園市政,又得分心與民主進步黨參與縣市長等地方基層選舉諸事,根本無暇就前一任理事長邱義仁留下該會帳務仔細了解、釐清。等到2023年再行交接給予現任的王麟祥理事長,2022年及其之前該會既有債務與應付帳款,陸續到期或早已逾期而與廠商互動不愉快。因此國內媒體3月16日報導該會財務缺口逾9000萬的新聞:〈足球/財務缺口高達9000萬 足協聲明已進行財務重建〉未必是中華民國足球協會欠款的最高點。
(三)財務報表去脈絡化的假象無助復辦的青年聯賽
即便有熱心的足球家長查閱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近年財務報表,提出2022年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處分高雄市持有的不動產,並向國際足球總會(FIFA)申請補助購置新的辦公空間,將協會由臺北市大同區的蘭州市場二樓,搬遷至新北市新莊區新北大道的大樓,該會於2022年的整體財務、資產轉正,作為該會是有本錢足夠續辦青年聯賽的理由。實則不動產與現金流本就不能一概而論,2022年該會財務狀況看似改善,但該會也不可能賣掉不動產來支應青年聯賽1500萬的開銷,否則該會辦公、儲物的空間將何去何從?為了向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陳情續辦青年聯賽,所說理由卻是殺雞取卵的不合理,豈是解決青年聯賽永續辦理的選項?

既然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自行主辦的青年聯賽無法以報名費完整支應青年賽程開銷,並因王麟祥理事長交接後的現金流艱困,已然註定其任內的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難有作為。既要復辦非學校體系且於週末辦理的青年聯賽,但要用國民繳納的稅金來補助又不合理,就算是立法委員施壓復辦後要常態辦理,對筆者而言都是高度不確定兌現的芭樂票。因為今年到2024年1月總統、副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期間,接受陳情並召開記者會的立法委員,都要順利黨內初選出線且參選後順利連任,加上明年5月20日新當選的總統重組內閣後,教育部體育署長仍然維持不變,否則2023年以陳情要由政府補助復辦青年聯賽,終究是中華民國足球協會沉重的負債原因之一,教育部體育署的政策是否轉向仍是未定之數。
敦促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復辦青年聯賽的理念再好,始終得建立在使用者完全付費,收支健全且縝密的賽事規畫,搭配滾動式控管賽務執行機制,才是可長可久的健全賽事,而不是像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辦理規格過於理想化,繳交報名費無法支應青年聯賽所有賽程開銷,淪為該會開辦這幾年都是賠錢賽事。讀者若是參賽球隊的領隊、職員、球員乃至家長,也得思考「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毫無可能。若是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無力主辦青年聯賽,以教育部體育署現行策略就是讓非學校體系的青年聯賽,以公開組的形式併回到中華民國高級中等體育總會主辦的中華民國中等足球聯賽辦理。但這種以公養私的作法頗有爭議,若要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復辦,最終還是得回歸酌收合理報名費,並調整青年聯賽的各類比賽機制,才不至於反過來影響相關單位的財務平衡。
要言之,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開辦三年的青年聯賽,不幸遭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嚴重期間,國內外企業普遍面臨獲利減少或虧損,令當時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高層就算透過政商人脈,想要爭取企業募款捐助青年聯賽也十分艱困,始終入不敷出成為中華民國足球協會停辦的主要考量。然而王麟祥理事長的決定,卻激起了參與青年聯賽的俱樂部與球員家長憤怒,特別是利害關係大的足球家長,競相轉傳、串連、陳情與連署復辦青年聯賽的訴求。筆者當初積極協助推動青年聯賽,乃是該聯賽填補學校體制之外的空白,立意佳且有利於我國未來基層足球競技水準的發展,但青年聯賽是否非得要由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辦理,而且透過立法委員要求體育署補助辦理的做法,則是筆者認為陳情訴求有部分內容仍待商榷之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