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季前的跨聯盟交流賽,台啤英熊以完美的八連勝擊敗眾家好手奪冠,本以為新賽季能打出比去年更好的成績,沒想到如今卻是連五成勝率都不到。本土球員實力不俗的英熊,為何會如此殞落,筆者試著用自己的觀察來解析一番。
▼數據比較:得分、籃板貧困未解
上賽季台啤英熊的戰績是16勝14敗,截至2023/04/08的戰績是12勝14敗,雖然位置都是第四,但幾乎可以確定戰績會比去年差,也可能再次面臨外卡賽的考驗。縱觀兩年的數據來看,「得分火力欠缺」、「籃板困乏」的問題仍未解決,造成失分比得分多的情況,目前球隊淨勝分是-3分,比第五的太陽和第六雲豹好,是能勉強卡住第四的原因。
其他數據部分,賽季場均抄截及阻攻都有所下滑,抄截少了2.1次、阻攻是0.7次,也就是防守效率變得比較差,這與禁區無法與對手抗衡有絕對性的關係,策略與強度也可能是影響的關鍵,千萬別小看一點點數字帶來的影響。再者是投籃穩定性變差許多,三分及罰球命中率都有一定程度下滑,連帶影響團隊得分的表現。
▼看似很強的陣容,其實還可以更強
雖然筆者並未跟到所有球隊的比賽,但近期在復盤一些台啤英熊的比賽時,有幾個重點的發現,認為是與球隊戰績有所影響的關鍵所在,以下來跟大家分享
1.洋將未能適合隊型
去年英熊主戰洋將是得分爆發力驚人的仕東(D.Stone),搭配後來入隊的德古拉(S.Deguara)、大福(R.Delph),及第三類球員林泰樂(T.Lamb),在球隊融合不錯的情況下,讓首個賽季的英熊繳出不錯成績。不過,上賽季最明顯問題在於「籃板守護」,即便有周伯勳、王皓吉和范士恩等本土內線可用,但在外援規則寬鬆下,難有穩定上場時間,這也帶出英熊「過於依賴洋將」的最大問題。
新賽季找來希克斯(S.Hicks)、哈吉勝(M.Hodgson)與范姜偉齊(M.Veljković)三位洋將,不過,並沒有解決到禁區及籃板守護的缺陷,連筆者當時都有些看不懂,明明知道弱點在哪,補強卻不到位,雖然希望打造能與本土配合的洋將陣容,但顯然有更好選擇才是。而後換成愛禮(C.Early)、伊倍(P.Ibeh)及大勝(B.Dawson),再到現在的塔壁(H.Thabeet)、柯歐斯(M.Qualls)及瓊斯(P.Jones),人員流動很多,但從比賽內容和數據看,問題好像還是沒有解決。
球季到後半段,「過度依賴洋將」是越來越發酵,要直言說目前留隊的洋將似乎也不太適合英熊,過於「單打獨鬥」,「不擅於分球」是其無法與團隊融合的關鍵。從打法看,視野不算太好,過於黏球進攻,導致本土沒有球權能組織及進攻,就是自己進攻沒問題,但團隊連結做不起來,現在看英熊的比賽就是傳球給洋將,不是自己打掉,就是分到邊給射手投射,沒什麼戰術體系可言,更不用說防守好像也不太行。
(圖片來源:T1 LEAGUE官方提供)
2.傷勢不斷,完整的本土陣容不見了
今年球隊最難以捉摸的就是「傷兵問題」,筆者幾乎沒有印象有那個時期英熊是本土全員到齊的,就官網記錄看,只有先發的李啟瑋和替補新人曹薰襄兩人打滿26場,朱億宗則是25場,其餘的都有缺席超過4場以上,這對於只有30場的例行賽來說,人手顯得非常不足。
去年賽季MVP蔣淯安仍是球隊核心,但看得出來因為洋將打法而影響球權進攻及組織,助攻比上賽季整整少1個;周伯勳與黃鎮一內一外上季表現不差的球員,今年也都不見人影,還因此鬧出離隊風波,讓球隊在攻守兩端強度難以維持。唯一慶幸的就是黃聰翰、李啟瑋和曹薰襄有打出不錯成績且站穩位置,不然本土將整體崩盤。
對此,筆者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英熊為何不拿出最強本土陣容來應戰,王皓吉和王子綱,甚至是外籍生蓋比,往上層級發展都不錯,為什麼要放在SBL當中;陣容不齊全,還要把呂蔡瑜倫租借給雲豹,如果用不上,那不如當初選蓋比,整體操作很難理解。筆者認為應該先打造最強球隊於最高層級才是,想要兩全其美,目前沒有這樣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