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締造11連勝,勇奪最佳進步獎的兄弟投手吳哲源,今年卻陷入了談薪卡關的情況,即便是賽季已經開打的現在,吳哲源甚至也在一軍先發過兩場了,他的薪資都尚未有定案。
根據報導,吳哲源的經紀公司,希望替他爭取一份接近月薪30萬的合約,但兄弟給出的數字落在23萬左右,雙方至今僵持不下。
今天我們要來「鑑古觀今」一下,畢竟中職歷史上,遇到談薪卡關的選手可不只一兩個,這次我挑出了幾個比較著名的案例,看看這些薪水談不攏選手,當初為何會談不攏,最後跟球團又是透過什麼樣的方法,才順利解決的呢。
首先是1992年,也是台灣職棒歷史上,首次有球員因為談薪卡關而拒絕參加春訓,就是效力味全龍的羅世幸。
羅世幸是龍隊創立時就在的元老選手,1991年繳出十轟、三成以上打擊率的成績單,是一位具備長打能力的內野中線重砲,也是許多老龍迷心中的最佳二壘OB,在味全待了有八年的時間,後來轉往台灣大聯盟發展,直到2000年球季結束後退役。
羅世幸在1991年賽季期間,曾一度是聯盟的打擊三冠王,持續了大概三個月時間,可惜後繼無力,最終只拿到二壘最佳十人的獎項,隔年季前跟龍隊談薪時,他獲得了加薪,從月薪9.24萬上升至13萬,但引起了羅世幸的不滿,認為跟自己的成績不相符,期望能有至少15萬的價碼。
直到春訓開始後,龍隊還是沒有接受羅世幸想要的薪資條件,因此他拒絕參加春訓,當時龍隊也有許多選手不滿薪資,像黃平洋、陳金茂等,但黃平洋後來放棄抗爭,陳金茂則是繼羅世幸後,也退出了春訓,最終味全球團以「放短假」的名義,並未懲處他們,在極力安撫之後,罷訓事件才順利落幕。
下一個來看1993年,主角換成兄弟選手,是上古神獸陳義信。
有著響亮外號,「假日飛刀手」的陳義信,是兄弟象在職棒早年的王牌先發,1991年旅日歸國加盟中華職棒,在黃衫軍六年的時間,每年都進明星賽,拿了兩座勝投王、一座防禦率王,後來轉戰台灣大聯盟也拿過勝投王,甚至贏得年度MVP的殊榮,跟羅世幸同樣在2000年球季結束後退役。
他個人曾經有過三次,在薪水上跟球團談不攏的情況,第一次是在1993年季前,陳義信希望自己的月薪能比照「金臂人」黃平洋,至少20萬的待遇,但球團只願意給18萬,他對此無法接受,選擇在春訓期間以「自主放假一天」來抗議,還去找了兄弟的大家長洪騰勝訴苦。
結果洪騰勝幫不上忙,只請他去找領隊洪瑞河協商,最後因違反球隊規定被扣薪罰款,薪水還是維持在18萬。
第二次是1994年季前,陳義信首度贏得單季20勝後,薪水終於有明顯突破,月薪來到了23萬,結果他的「度量衡」黃平洋被加到了24萬,陳義信還是矮了一截,所以他對於這個加薪幅度依舊不滿意,但這次他選擇照常春訓,不再「自主放假」抗議,同時他也很直白的對媒體表示,因為抗爭也沒什麼用。
第三次則是到1996年季前,前一年吞15敗的陳義信,首度遭到減薪,從月薪30萬下降至28萬,雖然減薪幅度不算太大,但他原本是象隊最高薪選手,卻在減薪後被李居明給取代,領隊洪瑞河則表明,陳義信原本月領30萬,理應拿出單季15勝以上的成績,但前一年只有8勝實在說不過去,沒有保持原狀甚至加薪的空間。
但陳義信對此感到相當沮喪,認為球團不能因為一年的成績下滑,就用減薪來抹殺他對兄弟五年來的貢獻,會影響到他重新站起來的企圖心,所以他再次用行動來抗議,既然薪水談不攏,那他就收拾行李離開春訓基地,還有其他兄弟球員也跟進,包括陳彥成、吳復連,球團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起事件也埋下了陳義信日後跳槽到台灣大聯盟的伏筆,他不希望再因為薪水跟球團鬧得不愉快,所以選擇投奔承諾他,未來五年不減薪的台灣大聯盟,也錯失了成為中職歷史上第一位百勝投手的機會。
MrBigRyan
請問這個所謂制式「不定存續」契約,有多長的存續期? 筆者所舉的案例似乎都是建立在球員先受不了,吞下去,事情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