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 NBA季後賽分析》克里夫蘭騎士─紙上的贏家

騎士四位核心主力迎接非LeBron時代首度季後賽,面對球風強悍,季賽尾聲氣勢與戰績急速上升的尼克,預期將是東區首輪實力最為接近的對戰組合。

作者:arenasis

從2020-21球季的22勝50負,到本季的51勝30負,外加東區前4種子與季後賽首輪主場優勢。騎士表現不可以道里計,東區近2年球隊實力平均化,可解讀為攻頂人人有機會,反過來也意味著球隊操作稍有不慎,便可能像先前殺進東區冠軍戰的老鷹,陷入「不進則退」局面中。特別是騎士夏天迎接隊史上極罕見的一線球星Donovan Mitchell加盟,與Jarrett Allen、Darius Garland、Evan Mobley組成4核心。默契、融合、球風等層面難免有疑慮,季賽表現可說讓球迷吃下定心丸。人們都說季後賽是不同的戰場,但個中滋味唯有球員親身經歷才曉得。

 

請繼續往下閱讀

球隊優點

強勢第4節

騎士的第4節攻守效率極佳,在季賽後半期漸漸被各大媒體所注意。Garland、Mitchell、Mobley分佔全聯盟第4節場上正/負值最高前3名,Allen則是第12名。第4節騎士有著聯盟最慢的節奏,J.B. Bickerstaff總教練對搖擺人Caris LeVert的長期信任終得回報,4核心加LeVert成為騎士比賽終盤常見組合。嚴格說來,球隊在下半場才能強化防守專注力,到容錯率低的季後賽未必是好事。不過一方面這是年輕隊伍的通病之一,二方面手握Mitchell、Garland的火力,只需要一節鐵壁防守就能逆轉戰局,也是事實。

防守不掉鏈

Bickerstaff正式掌理總教練的第1季,騎士是支防守效率值聯盟倒數第5,對手外線命中率第3高,對手總體投籃命中率第2高的球隊。經過長時期的提點、訓練、觀念培養、球員淘洗等規劃,騎士終於脫胎成首屈一指的防守強權。騎士對團隊防守的講求,不能僅從本就守優於攻的Allen、Mobley觀察,體型居於劣勢的Garland,防守數據也逐年小幅進步。如果硬要抓出騎士防守的弱點,就是防守籃板的掌握率相對低,據統計騎士只能掌握約70%的防守籃板。面對進攻籃板有強烈衝搶慾望的尼克,勢必得做好更多卡位功夫。

請繼續往下閱讀

球隊弱點

總教練經驗差距

確保所有球員整季鬥志滿滿,拼完漫長的82場季賽,而且人人用心做好枯燥又沒能見度的防守,是難能可貴的。Bickerstaff與他的團隊已經連續兩季辦到,同時球隊內部幾乎未曾出現雜音,帶兵帶心的手腕令人佩服。但Bickerstaff在臨場變陣、挑戰時機的拿捏、發邊線球戰術、暫停後部署等方面評價差強人意,有時仰賴球員明星級演出來掩護。相對Tom Thibodeau總教練有61場的季後賽戰歷,足足多出56場。如果季賽偶爾交手,教練素養或許影響有限,季後賽任何痛腳都會被有經驗的教練抓出來放大。系列戰不僅對騎士年輕球員,也是對教練團的考驗。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板凳進攻流於一元化

有些球迷因為Bickerstaff輪值圈的保守,先發球員上場時間高,認為騎士板凳表現不佳。其實騎士板凳有著聯盟唯一低於50的優異防守效率值,主要輪替LeVert、Larmar Stevens、Ricky Rubio都頗懂防守,Cedi Osman則是有時記得防守,有時忘記防守──反正這時候總教練都會察覺並把他關進冰庫。不過,騎士板凳的進攻效率也只排聯盟第28名。由LeVert包辦各種產出:明星賽後他的數據已經達到外線46.6%、FG 50.3%,而且他打客場比賽,各項數據甚至還比主場高上一截。

LeVert的大覺醒固然讓騎士有如前述的可倚靠的收官陣容,但整體板凳攻擊力貧弱,意味騎士要擴大領先優勢也不容易。Rubio前半季養傷,對尼克出戰2場,其中1場只打13分鐘就出現正負值-26。Stevens對紐約4戰都出馬,正負值為-16,而且總計約48分鐘的時間裡,1顆外線都沒射進。Dean Wade倒是扮演過雙方最初一次碰頭時的尼克殺手,但那是去年10月30日的事。Bickerstaff的調度大方向,就是盡量維持「雙衛」、「雙塔」至少各有一人在場上,所以騎士對板凳的要求有限,不過犯規麻煩、對手教練的針對性策略都會逼使騎士在第7-9人輪值上費心思量。

 

球員重點

今年騎士在後LeBron時代首度於季後賽亮相,卻是Mitchell生涯的第6次季後賽之旅。39場季後賽中他有28.3分4.9籃板1.2抄截,FG 43.1%外線36.9%的成績。而這還是受到最近一次對小牛系列戰的糟糕表現拉低後的水準。身為道地紐約人,與尼克的交易傳聞又持續了半年以上,Mitchell說道「誰不會期待在土生土長的城市,與自己從小看到大的球隊比賽呢」。加上去年淘汰爵士的小牛陣中要員之一,正是Brunson,想必是Mitchell心情無比複雜的系列戰。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