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3 NBA季後賽》不是紙老虎,但國王也尚未完成什麼

對國王來說,最難受的其實已經經歷了,包括第一戰被針對的Sabonis手遞手系統、第二戰開場的連續11次三分球失手,Mike Brown也說了,他不怕球員投不進,只怕球員猶豫,國王其實沒什麼不可說的策略,就是要更快,然後等對手出招,再設法還擊。

作者:春少

fb - 邱仕丞

寫得浪漫熱血
其實國王這季的故事,也不需冷冰冰的分析了

一起看這支季後賽不敗雄師(笑)的奇異旅程終於何處吧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年暑假,勇士迎來Kevin Durant,Harrison Barnes成為當時勇士創建王朝的犧牲品,7年過去,勇士經歷了王朝結束、休整、再奪冠,KD換了3件球衣,Barnes先去了小牛、在Luka Doncic時代一開幕就來到國王,對於自己在勇士時的回憶依然很清晰,但已經談不上什麼愛恨情仇,他走自己的路。

 

「這些年這邊來來去去了很多人,很慶幸國王重回季後賽時我在這裡。」

 

請繼續往下閱讀

Barnes想給老東家下馬威?不,他是想替國王的小老弟們分擔一些東西,第一戰表現出色的De’Aaron Fox賽後聊到Barnes:「他就是一個很穩定的存在,他總是負責防守對方最好的球員像是AD,哪怕差了4、5英吋的身高,今晚對Curry也是,我一直在追趕Curry,Barnes會跑來主動和我交換工作,讓我的腿能休息一下,他有時能為我們投籃、有時我們又能在低位找到他,他能當得分手又能當組織者,他是我們當中最年長的人,已經參加過大場面,這是我們都很想去的地方,我們每個人和他交談都想感受他的光環,但他說話總是很平靜,我們會專心傾聽,他幫助了團隊的每一個人。」

 

Fox和Barnes是在國王待最久的球員,他們共同經歷過混亂時期,對於國王這季所處在的位置也是感受最深的,要說國王能在較為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連續守住兩場主場最大的倚仗是什麼?答案應該是充足的準備。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起點,Fox & Ox

 

21-22季中,當Domantas Sabonis得知自己被交易的消息數小時後,他看了一下社交媒體了解大家對交易的反應,當他看到大量國王不該送走Tyrese Haliburton的評論,他覺得自己要被噓爆了。

 

當Sabonis飛抵沙城,Fox跟他保證球迷一定會歡迎他,儘管如此,Sabonis一直到主場首秀前還是感到緊張,國王特別為了他的登場改變了出場方式,其他球員都先小跑步出來,最後讓Sabonis自己一個人出來。

 

「我得到了全場的鼓掌、歡呼和尖叫,我起了雞皮疙瘩。」Sabonis回憶這段生涯中首次屬於他的慶典。

 

兩人很快在球場上也展現出良好的化學反應,他們不斷跑動,卻又會在掩護和運球之間放慢速度-玩弄比賽的節奏,Fox興奮的告訴記者,這個大個子像牛一樣,於是「Fox & Ox」成為球迷間對雙人組朗朗上口的暱稱,球隊還印製了T卹。

 

Sabonis自己很愛這件T卹,而在稍後8月Fox的婚禮上,Fox的親人還有人穿著這件T卹去參加婚禮。

 

Sabonis很訝異Fox馬上把這麼多控球權讓給他,包括讓他搶到籃板後自己運球到前場:「我真的很驚訝,這是他的球隊,他卻放手讓我做我該做的事,沒有多少王牌後衛會讓他們的大個子帶球,他和我一起跑,並為我設置了掩護,最讓我震驚的是這件事執行起來竟如此容易,我們都不關心球在誰手上,我們只想贏。」

 

於是這件事自然而然的發生了,當Sabonis抓下籃板,隊友會主動從兩側往前推進,包括Fox。

 

 

改變,Mike Brown

 

「當你有一支在很多領域缺乏經驗的團隊,你必須找到小勝利並慶祝它們,這樣他們才會繼續相信,他們擁有的信念越多,團隊就會變得越危險。」

 

這是Mike Brown整季都在強調的事情。

 

開季4連敗期間,Sabonis嘗試了許多他上季剛來國王時還沒有的高位手遞手打法,但上季那15場比賽他的帶球推進沒了,他主動找Mike Brown溝通,他覺得自己能做更多事。

 

Mike Brown不但同意了Sabonis的想法,並告訴他如果想讓Keegan Murray或任何人配合他做一些不同的事情,Sabonis應該親自告訴那個人,而不是讓教練團作為中介。

 

Mike Brown是一個球場上的細節控,本季有過多次在某一節開場不到1分鐘就喊暫停的紀錄,但他一直很樂於接受球員自己提出的意見,像他在國王首戰擊敗勇士的賽後記者會上,被問到對Stephen Curry的box 1戰術,他說國王在準備系列的練球時確實練過這個戰術,但這場比賽是球員主動提及想試試看,他甚至當場模仿Alex Len場中說話:「教練,嘿,我們可以拿box 1出來用嗎?因為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別擔心,這是好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